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吴骏慧雷方党亚龙
    2289-2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固有免疫细胞.静息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呈分支状,具有免疫监视和神经营养功能;当中枢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时,小胶质细胞可迅速活化为阿米巴样巨噬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和吞噬作用.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由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及下游信号通路介导,具有吞噬病原体、清除细胞碎片和死亡细胞残体等作用.其吞噬作用异常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虽然目前关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转化及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其吞噬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小胶质细胞的适度吞噬可作为一种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策略.

    神经退行性疾病吞噬作用小胶质细胞

    微管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巧敏汪艳丽刘金凤常兴...
    2296-2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元素,具有调节细胞形态、驱动有丝分裂、为细胞内运输提供平台、介导细胞运动的作用.近年来,微管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其机制与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如乙酰化、去酪氨酸化)及微管运输系统相关.微管的稳态失调参与了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靶向微管的治疗或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治疗策略.因此,阐明微管的生物学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这将为心血管疾病靶向微管治疗提供新思路.

    心血管疾病微管细胞骨架翻译后修饰微管运输

    触脑脊液神经元生理特性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洪超何宇祺李青
    2302-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触脑脊液神经元(CSF-cNs)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其通过胞体、轴突及树突与脑脊液接触,具有分泌、感知、调节运动及信息传递等功能.此外,CSF-cNs还表达成熟及不成熟神经元标志物,并在生物体成年后持续存在,可能参与神经发生过程.但目前对CSF-cNs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并不透彻,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清楚.随着CSF-cNs特异性标志物多囊肾病蛋白2-样1离子通道的发现,已证实其在体外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因此,研究CSF-cNs的分类、起源、生理特性及功能对了解神经系统并治疗脊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触脑脊液神经元神经干细胞特性脊髓损伤

    SIRT1通过多靶点治疗银屑病及中药治疗展望

    孙瑱周鑫王斯尧王红梅...
    2308-2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在遗传、代谢、抗炎以及促分化方面发挥关键性调节作用.SIRT1在银屑病中表达会降低,提示其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SIRT1可能通过核因子κB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通路、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通路等发挥作用.中药作为众多活性靶点的天然激活剂,可以有效激活SIRT1的表达,推测其可用于银屑病的治疗.进一步探索SIRT1对银屑病的干预机制及靶点,研究新型中药制剂调控SIRT1作用,对临床治疗银屑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银屑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核因子κB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中药干预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熊号峰刘景院
    2315-2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人体正常的先天性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可以直接捕获微生物网状纤维结构.但NETs的组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损伤和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进而造成机体损伤,尤其是急性肾损伤(AKI).NETs相关的肾脏疾病的组织损伤介质主要包括DNA、组蛋白、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自身抗体和补体等,与缺血再灌注、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性微血管病等疾病合并AKI有关.针对每种疾病类型制订个性化治疗干预措施对AKI的控制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急性肾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机制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小婉李欣宇徐康媛单琳琳...
    2320-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影响血脂异常代谢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长期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碳水化合物)和基因座遗传因素.其中,载脂蛋白(Apo)基因突变与血脂紊乱密切相关.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结合并运输脂质至机体各组织进行代谢及利用.目前已鉴定出20多种Apo亚型,包括ApoA、ApoB、ApoC、ApoD、ApoE、ApoH、ApoM等.这些不同亚型的Apo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未来根据Apo家族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可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脂质代谢

    铁死亡及其与细胞适应性调节的关系研究进展

    黄江姗晏馥霞
    2326-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自由基积累为特征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由细胞铁稳态失调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在细胞间以波状扩散的方式进行传播.铁死亡主要受到两个抗氧化系统酶解反应的调控,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系统和铁死亡抑制蛋白1系统.此外,铁死亡与能量应激和细胞器应激等细胞适应性调节存在关联且受其调控,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铁死亡与细胞其他生物过程的关联有利于全面认识铁死亡,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铁死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死亡抑制蛋白1应激

    蒽环类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李晓琪王鑫姜廷军刘禹...
    2332-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蒽环类药物引发的急慢性心脏毒性影响其临床应用.这种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脏毒性主要由于氧化应激和全身性炎症影响,近年来仅通过活性氧的产生和铁的代谢来考虑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证据显然不足,新的发现强调了氧化应激可作为心脏毒性的多种机制的共同途径.蒽环类药物也可通过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和干扰自噬及免疫代谢等一系列机制引发心脏毒性.未来有望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手段减轻抗癌药物的心脏毒性,促进蒽环类药物在临床更好应用.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氧化应激

    T细胞/PD-1/PD-L1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黄玲田赛宁杨梦婷李世臻...
    2338-2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通路是临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的靶点,主要与肿瘤、感染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近年来,PD-1/PD-L1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受到关注.T细胞是参与As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T细胞上的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调控As中T细胞的免疫反应,但具体的免疫调控机制仍不全面.PD-1/PD-L1可能是治疗As新的研究方向,故需阐明T细胞/PD-1/PD-L1通路在As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并防治目前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过程中引发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控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王艳云罗红波叶群英
    2345-2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然而,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上市的治疗药物中无特效药物.因此,为了更深一步对AD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或对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研究,寻找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研究者们基于现已公认的发病机制假说建立不同的动物模型,其中以根据AD神经病理学特征建立的转基因动物模型较为理想,但不同的AD转基因动物模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在实验研究时该如何选择仍不清楚.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