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通路与吗啡成瘾的关系

    邓莉莎党永辉
    2497-2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吗啡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但其临床应用受限于其药学特性,如不良反应较多、成瘾风险较高.吗啡成瘾涉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信号通路在内的多条通路.BDNF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脑神经元的功能,涉及多种精神疾病.慢性吗啡暴露可引起脑及血浆中BDNF表达的变化,同时可引起脑中BDNF及其下游信号磷脂酶Cγ、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变化,且外源性BDNF对吗啡成瘾具有保护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发掘BDNF及其通路与吗啡成瘾的关系,以为改善吗啡成瘾提供指导性建议.

    吗啡成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

    长链非编码RNA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小妹李欢刁丽梅
    2504-2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癫痫是一种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特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发生与细胞增殖、凋亡、突触强度变化、免疫应答以及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但目前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发育、突触重构以及离子通道和递质受体等基因的表达调控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某些lncRNA还可有效提高癫痫的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lncRNA可作为癫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潜在靶点,为未来癫痫疾病的诊治及癫痫患者相关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癫痫长链非编码RNA调控机制治疗靶点

    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胡晓蕊康传依王晓红程畅...
    2510-2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第1个被发现,也是最具特征的成员,目前对于NGF的理化特性、受体以及功能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和透彻.临床上对于认知障碍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鼠NGF(mNGF)通过控制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增殖、生长、存活、代谢以及凋亡等在脑损伤导致的认知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NGF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已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脑梗死、脑出血、小儿脑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等导致的认知障碍的治疗,未来可就mNGF用于精神疾病特别是酒精依赖伴随认知障碍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认知障碍神经生长因子鼠神经生长因子

    调控炎症的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王羽洁李连喜
    2516-2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脏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脂肪因子是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生物活性肽或蛋白质的统称,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脂肪组织功能,并通过内分泌的方式参与全身其他脏器的代谢、炎症与免疫等生理活动的调节.肥胖状态下脂肪因子谱的改变则与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脂肪因子在NAFLD发病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种细胞机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肝脏炎症的调控.对脂肪因子的深入研究丰富了人们对NAFLD发病机制的认知,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脂肪因子或可成为治疗NAFLD的新靶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因子炎症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胡艳波高峰刘尚奇张慧明...
    2523-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其特征为脂质、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的积累,是导致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As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迄今尚未阐明.目前发现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通过与间质细胞产生多种介质,如脂肪因子、细胞因子、气体化合物分子等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内皮细胞的功能等,进而对As发挥一定作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PVAT通过其释放因子所占比例不同对As有不同的影响.近年来,关于PVAT的研究逐渐增多,未来其有望成为从血管外治疗As的有效靶点.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脂肪因子炎症

    脑小血管病相关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与机制研究进展

    孟盼刘彤彤张熙郭东卫...
    2529-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脑内小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其特征主要包括腔隙性梗死、白质异常、脑微出血和脑萎缩,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情感障碍等.由于CSVD患者常伴随情感行为与精神情绪的异常,被认为是诱发抑郁症的常见原因.CSVD诱发抑郁的危险因素可能涉及年龄、性别、肥胖等因素,而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免疫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神经传导通路损伤、神经元生理功能改变等紧密相关.因此,对CSVD相关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与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提升和丰富CSVD相关抑郁症的防治.

    脑小血管病抑郁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

    肠道菌群在炎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嘉峻李文璇崔馨方周方...
    2537-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炎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反复发作的症状和伴发的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治疗上存在难点.肠道菌群在促进机体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系统稳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失调与IBD的发生相关,菌群多样性改变、菌群失调对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及其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生,诱发或加重了IBD的发生和进展.因此,研究肠道菌群与IBD之间的关系不但对阐明其发病机制至关重要,而且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炎性肠病肠道菌群菌群失调

    子宫腺肌病纤维化形成的机制研究

    王青郑兴段华张颖...
    2543-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腺肌病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常见于育龄期女性,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其性质一般为良性,但具有与恶性肿瘤类似的侵袭与增殖过程.病理组织特点为病灶周围存在大量致密的纤维组织及胶原沉积,提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类似于纤维化疾病的损伤修复过程.目前涉及子宫腺肌病纤维化发病的机制较为复杂,包括上皮-间充质转化、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等,各分子机制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进展.

    子宫腺肌病纤维化发病机制

    骨组织工程学中复合支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彭鑫彭中华谭奇超庞河...
    2548-2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组织具有独特的再生和修复能力,但由于骨创伤、骨缺损患者局部或全身因素的影响,骨愈合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临床仍存在较大概率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目前各种新型材料支架已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但单一生物材料支架已不能满足骨修复的需要.复合支架具有可结合不同性质材料或负载骨修复过程中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特点,可提高合成材料的综合性能,在促进血管再生和成骨方面作用显著.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复合支架的材料设计和制造方法,并将细胞或生物活性蛋白掺入支架中,以模仿天然界面组织特性,使支架更好地适应生物机体环境.

    骨缺损组织工程骨修复高分子材料复合支架

    细胞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颜菲刘一平张榕
    2555-2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预后极差,常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H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在PH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和肺动脉内皮细胞等可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免疫细胞募集,从而促进肺血管重构形成.而各细胞因子在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证明了这些因子及受体可作为PH的治疗靶点.因此,未来进一步对细胞因子在PH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针对各细胞因子的靶向治疗的研究可能成为PH领域的热点.

    肺动脉高压细胞因子免疫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