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戴佳成王怡韩世盛
    2562-2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毒症皮肤瘙痒症(UP)是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终末期肾病患者和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但目前UP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UP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尿毒症毒素蓄积、系统性炎症反应、透析相关补体通路的激活等.近年来,P物质/神经激肽-1受体信号通路激活、汗腺分泌功能异常等学说也备受关注.因此,未来阐明UP的发病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白细胞介素-24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袁梦思路涛
    2567-2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细胞介素(IL)-24/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是IL-10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脾脏、胸腺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正常的人类黑色素细胞.IL-24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可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及血管形成发挥抗肿瘤作用,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参与多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及变应性皮肤病的发病.因此,深入研究其具体机制有助于临床工作者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皮肤病白细胞介素-24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

    胞外体在脓毒症中脏器功能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群超沙玉霞周浩泉
    2573-2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为严重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和免疫紊乱而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脓毒性休克.尽管对脓毒症采取积极的治疗,其病死率仍高居不下.胞外体为细胞分泌的囊泡,可通过携带信使RNA、微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细胞间信号交流,改变受体细胞的表型与功能.胞外体可调节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并修复其受损的器官功能,在脓毒症脏器功能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究胞外体与脓毒症之间的关系,可能对脓毒症的早期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胞外体微RNA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与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彭仁国訾聃
    2578-2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临床多以"三联征"作为该疾病的诊断依据.目前对PFTC的诊疗研究报道较少,其诊断方法多以术中或术后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虽然血清肿瘤标志物在PFTC的早期诊断甚至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尚未完善;PFTC的影像学研究主要包括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手段,但其诊断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因此,未来临床应积极寻找高特异度、高灵敏度的诊疗方法,以为PFTC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原发性输卵管癌糖类抗原125彩色多普勒超声CT磁共振成像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引导下光动力疗法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闫婷古丽妮尕尔·阿里木朱丽君张琳雪...
    2583-2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动力疗法(PDT)具有创伤小、毒副作用低、可精准靶向肿瘤组织的治疗特性,已成为肿瘤精准诊疗的新型手段之一.光动力治疗剂(即光敏剂)是PDT的关键因素,其中有机光敏剂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良好的光稳定性与生物兼容性等优势,成为光动力治疗剂中的理想选择.此外,近红外发光有机光敏剂及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特性已成为改善生物医学成像的潜在契机.因此,近红外发光有机光敏剂及其辅助下荧光成像技术引导的PDT有望成为宫颈癌诊疗的一种新策略.

    宫颈癌光动力疗法近红外荧光成像纳米颗粒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膀胱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顾君何泽喜栾婷王剑松...
    2590-2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也是导致老年男性发生排尿困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作为泌尿系统第二大肿瘤,膀胱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目前临床上BPH共病膀胱癌的现象并不少见,且BPH与膀胱癌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潜在机制包括致癌暴露、性激素、炎症通路、微生物菌群失调、细胞焦亡以及氧化应激等.因此,通过治疗BPH减少膀胱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膀胱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癌5α-还原酶抑制剂共病

    长链非编码RNA介导的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刘睿王玉明唐诗聪
    2596-2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肿瘤的转移及复发.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与肿瘤的侵袭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长链非编码RNA能以多种方式通过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乳腺癌的EMT进程.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及其他信号通路均会介导乳腺癌细胞的EMT进程,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乳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信号通路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双向调控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金昱彤曹敏刘海朝王怡杨...
    2602-2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活化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浸润于肿瘤微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又称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TANs可通过调控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的形成以及极化状态等参与肿瘤的形成、发展和转移,并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进展,对肿瘤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因此,未来深入研究TANs在肿瘤调控中的具体机制,可为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肿瘤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转移极化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邓云洋孙达欣梁万旺黄丰泽...
    2608-2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 A)修饰是指在腺苷酸6位的N原子上插入一个甲基取代基.m6 A修饰在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解读器蛋白共同调控下完成,其修饰调控紊乱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通过调节肿瘤生物学过程(如增殖、迁移、侵袭、转移)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ALKB同系物5作为m6 A修饰中的一种重要去甲基化酶,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目标基因以及发挥的作用均不同,且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未来仍需进一步阐明其具体机制,进而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线索.

    肿瘤N6-甲基腺嘌呤修饰ALKB同系物5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中的治疗进展

    吕卫萍毛程璐黄雅楠徐运...
    2614-2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冻结步态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较为常见,目前PD的冻结步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冻结步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神经调控领域针对冻结步态的治疗有明显的进展,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来治疗PD冻结步态.但在不同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中,rTMS对冻结步态治疗的临床效果不同.rTMS治疗的参数选择,如刺激的靶点、刺激的频率及疗程均对冻结步态的治疗效果有影响.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