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代谢组学技术在代谢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唐玥韩宇博隋艳波邹国良...
    579-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及糖调节受损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症候群,其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但目前尚缺乏早期综合诊断与预防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代谢组学技术可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反映生物体的代谢变化,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早期预测、不同种族之间代谢差异研究以及治疗干预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发现新的、特异性强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为未来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代谢综合征代谢组学核磁共振色谱-质谱联用

    胚胎发育潜能的评估方法及应用价值

    王芳李红义胡春秀
    584-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外受精技术是治疗不孕症较为有效的方案.为避免体外受精技术引起的低活产率和高多胎率,获得单胎健康婴儿,选择最具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显得尤为关键.目前评估胚胎发育潜能的方法以传统的胚胎形态学评估为主,此评估方法较成熟、有效,但各地评估标准并不统一,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对着床结局的预测并不准确.而延时摄像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代谢组学分析可动态观察胚胎和基因结构完整性,评估细胞功能状态,从而多角度为胚胎发育潜能评估方法提供可行性的补充.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临床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更大样本、更多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胚胎发育潜能体外受精技术延时摄像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代谢组学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微流控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发展与应用

    欧红玲王绮远王岩张巧云...
    59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流控技术将样本制备、核酸提取纯化和核酸检测等操作步骤集成到微型芯片,经过自动化检测得出实验结果.近年来,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耗时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优化了耗时费力的病原体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对设备和人员要求不高、可实现快速检测自动化等特点.但目前建立的病原体微流控检测体系在兼容样本的核酸提取和多重扩增条件的一体化方面尚存在不足,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解决核酸检测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点,建立反应基质载体更好、检测体系更优、用时更短、操作简便且准确性更高的方法,以提高病原体快速检测的效率.

    病原体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控技术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黄芪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杨其文方晗语李元王莉华...
    596-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黄芪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应用情况,为黄芪治疗DN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黄芪在DN治疗中应用的中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来源期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统计,并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858篇文献,黄芪在DN治疗中应用的中文文献发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期刊以《陕西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发文量较多;高产作者包括桂定坤、吕仁和、宋恩峰等;活跃的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研究热点以黄芪注射液、黄芪、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疗效、尿蛋白等为主.结论 近30年来,我国黄芪治疗DN的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高质量文献数量较少、缺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各地区研究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糖尿病肾病黄芪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VOSviewer

    手术分期与影像学分期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康海利赵群李凤霜段微...
    605-609,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分期与影像学分期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预后的影响及影像学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接受手术分期及放疗的23例ⅠB2~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影像学分期及放疗且资料完整的4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根据201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再次分期,对比两种分期方法对放疗及预后的影响,评估CT/磁共振成像(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 从疾病诊断至治疗结束,手术分期组时间(77±6)d,影像学分期组时间(69±5)d;手术分期组手术至放疗开始时间(8.4±1.8)d.手术分期组放疗后下肢水肿发生率高于影像学分期组[43.5%(10/23)比8.7%(4/46)](χ2=11.470,P=0.001).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手术分期组术前CT/MRI评估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1.4%(10/14),特异度为81.3%(13/16),有4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期升级,3例患者分期降级.随访时间8~40个月,平均(31±8)个月,手术分期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3%,影像学分期组为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分期组3年总生存率为81.8%,影像学分期为6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影像学分期相比,手术分期能够得到更准确的淋巴结转移结果,从而决定放射剂量及放射野,根据手术分期指导放疗能明显降低宫颈癌复发率.

    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分期影像学分期

    结直肠癌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劲远何磊刘远成李永海...
    610-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中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对选取的标本进行分级、分期等,选取同期进行结直肠外科手术的30例非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的表达,同时分析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阳性表达强度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组中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75.0%(45/60)比3.3%(1/30)、50.0%(30/60)比0](χ2=30.077,P<0.001;χ2=16.000,P<0.001);不同性别、组织分化、肿瘤浸润位置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Dukes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阳性表达强度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周期蛋白E和生存素表达与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有助于评估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状态,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结直肠癌周期蛋白E生存素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SCC-Ag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孙艳艳井水杨大平陈钟玉...
    615-618,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妇科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82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进行门诊检查的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分析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9±5)kU/L、(49±19)kU/L比(22±4)kU/L,(33±8)kU/L、(59±21)kU/L比(22±4)kU/L,(1.4±0.4)μg/L、(5.6±1.9)μg/L比(0.9±0.3)μg/L](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显著相关性(r=0.239、r=0.307、r=0.284,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9.85%、71.08%、72.57%,特异度分别为70.87%、73.92%、74.56%,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47%、特异度为90.06%.结论 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显著相关性,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鳞状细胞癌抗原

    "芪芍清淋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女性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杨小琴高瞻邵魁卿沈建武...
    619-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芪芍清淋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女性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UT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气阴两虚型女性rUT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呋喃妥因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芪芍清淋方加减治疗,所有患者疗程≥4周,随访周期≥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气阴两虚证中医证候积分,尿液分析结果(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随访12周复发和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腹泻)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3%(59/60)比61.7%(37/60)](χ2=25.208,P<0.001).治疗后,两组的尿频、倦怠乏力、小腹不适、手足心热评分和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的尿色黄赤、舌红少津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尿频、倦怠乏力、小腹不适、尿色黄赤、舌红少津、手足心热评分和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3.1(1.7,5.2)个/μl比5.5(3.1,8.4)个/μl,3.5(1.7,6.9)个/μl比5.5(2.3,10.1)个/μl](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8.3%(5/60)比25.0%(15/60)](χ2=6.000,P=0.01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对照组为5.0%(3/60),两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芍清淋方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rUTI患者症状,降低气阴两虚型女性rUTI的复发率.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芪芍清淋方气阴两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