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疼痛机制及治疗策略

    昂小杰周奇徐泽坤张志昱...
    74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是常见的下尿路疾病之一.其中,慢性疼痛作为困扰患者最严重的症状,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解剖结构的改变、尿液菌群的改变、尿液中有害因子的增加及炎症细胞、因子活化等膀胱内因素,以及低雌激素水平及阴道环境的改变、精神状态的改变、免疫源性炎症、神经源性炎症或合并其他疾病等膀胱外因素.目前主要治疗策略为修复患者缺损的膀胱上皮并恢复膀胱神经元功能以及行为及饮食治疗等全身治疗,缓解患者症状.未来可通过对BPS/IC疼痛具体发生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进行病因治疗,从而提高BPS/IC的治疗效果.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疼痛病因治疗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骆艳茹刘伟静车文良姚光辉...
    748-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传统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不能满足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作为一种无创的循环辅助装置,因易操作、经济且安全而广泛用于临床治疗.EECP通过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增加血管剪切应力减轻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脉血压.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EECP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效果,以扩大EECP的应用范围,使更多患者获益.

    心血管疾病增强型体外反搏作用机制

    窄牙槽嵴牙种植手术的研究进展

    范旭东寇霓李武伟
    75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破坏和生理性吸收均可导致牙齿拔除后牙槽骨明显萎缩形成窄牙槽嵴,严重影响后期种植体的正常植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手术方案可解决牙槽嵴水平向骨量不足的问题,包括引导骨再生术、骨劈开术和自体骨移植术等骨增量技术,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仍难以避免.钛锆合金在口腔种植材料中的应用拓展了窄直径种植体的适应证.因此,在窄牙槽嵴患者种植术中,临床医师更倾向于选择窄直径种植体.窄直径种植体的应用虽可简化复杂的种植手术,但其长期稳定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窄牙槽嵴引导骨再生骨劈开自体骨移植窄直径种植体

    从脾胃论治心悸

    徐婕沈雁
    761-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悸是心内科疾病常见症状,多因气血阴阳亏虚,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脾胃气机不利所致.目前,临床多从祛邪、补虚、心脾、心肾、心肝论治心悸.且胃肠不适伴心悸者,从脾胃论治,疗效更佳.从脾胃论治心悸由来已久,经过一代代医者的继承发展,现已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支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现代医家从脾胃论治心悸思想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治则治法用药各有特色,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小.因此,今后临床在治疗心悸的过程中,应注重调和脾胃以达宁心安神镇悸之效.

    心悸心神难安脾胃论治中医中药

    疏肝健脾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李伯阳赵英强
    76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严格控制,很容易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造成损害.肝郁、脾虚是导致高血压疾病的重要病机,从肝、脾着手,顺应肝脾五行属性与两者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辨证施治,以疏肝、健脾两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药物化裁加减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小动脉痉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传递及表达等相关,这不仅为"从肝脾论治高血压"提供了依据,也为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原发性高血压肝郁脾虚疏肝健脾法中医药治疗

    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陈朝霞张广中赵京霞王燕...
    771-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肤科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且病种繁多,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现代医学治疗皮肤科疾病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容易耐受或依赖、不良反应多、易复发等问题.中医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火针是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在皮肤科领域具有疗效独特、适应证广泛、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关于火针操作及诊疗评估尚缺乏国际公认的规范,研究级别较低,因此未来应合理设置样本量、对照干预、疗效指标等,完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促进火针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皮肤科疾病火针中医外治法

    气血双补法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

    朱珍珍李洪霖郗昱檀朱亚辉...
    778-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血双补法作为一种常见补虚扶弱的中医治疗方法,可起到补益气血、扶正御邪的作用.现代临床多将化疗后骨髓抑制归为"虚劳"范畴,其基本病机多为气血两虚;综合文献及临床发现应用气血双补法疗效较好.从补益气血与骨髓抑制的关系着手分析,大体将虚劳本质归为脏腑功能虚损、阴阳偏衰;治疗多从肾、脾、肝、心论治,以调补脏腑气血;同时有温、凉之异,旨在调和阴阳以指导治疗.基于此,进一步探索气血双补法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治疗中的机制与特异性联系,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化疗后骨髓抑制气血双补益气养血虚劳恶性肿瘤

    骨关节炎细胞自噬机制的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袁长深李哲韦晓芸容伟明...
    783-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目前认为,自噬在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启动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故推测自噬可能是防治OA的重要靶点.关于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西药等方面的OA细胞自噬机制的相关药物分析研究相继开展,且基于自噬的OA防治相关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现通过药物激活自噬可有效延缓OA进展,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药物的使用时机、方式以及如何有效提高自噬调控效率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自噬调控OA可能是未来防治OA的重要研究方向.

    骨关节炎自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Beclin1

    黄芪甲苷对心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学恒宋秉春张金国
    790-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首要死亡原因,一直是临床和科学研究的焦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历史悠久,黄芪甲苷是中药黄芪的有效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对于维持血管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内皮功能受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黄芪甲苷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包括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以及促进血管生成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完整性已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黄芪甲苷可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黄芪甲苷血管内皮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再生

    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术前N分期评估准确性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徐磊张建平
    796-802,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DCT)对早期胃癌术前N分期的整体准确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MDCT评估胃癌术前N分期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通过纳入研究的原始数据计算MDCT整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研究进行分组,重点评估早期胃癌术前N分期的表现,并找出影响MDCT灵敏度的可能因素.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章,5119例患者.MDCT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整体准确度为0.67(95%CI 0.62~0.72).MDCT对N0期整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7(95%CI 0.69~0.84)、0.77(95%CI 0.67~0.86)、0.75(95%CI 0.71~0.78)和0.82(95%CI 0.78~0.86),N1期分别为0.55(95%CI 0.43~0.66)、0.83(95%CI 0.78~0.88)、0.47(95%CI 0.38~0.56)和0.86(95%CI 0.84~0.89),N2期分别为0.43(95%CI 0.35~0.52)、0.90(95%CI 0.85~0.94)、0.51(95%CI 0.38~0.63)和0.89(95%CI 0.86~0.91),N3期分别为0.42(95%CI 0.31~0.53)、0.99(95%CI 0.98~1.00)、0.56(95%CI 0.34~0.77)和0.92(95%CI 0.88~0.96).亚组分析中,在淋巴结转移参考直径<8 mm和≥8 mm分组中,MDCT对胃癌术前N+(即N1+N2+N3)的整体灵敏度分别为0.62(95%CI 0.46~0.77)和0.30(95%CI 0.26~0.35);在病理结果肿瘤浸润程度T3+T4比例<50%和≥50%分组中,MDCT对胃癌术前N+的整体灵敏度分别为0.22(95%CI 0.19~0.25)和0.53(95%CI 0.39~0.67).结论 由于淋巴结转移参考直径和肿瘤浸润程度的影响,纳入研究中MDCT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灵敏度差异较大.若不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可能会导致胃癌患者被过度治疗或淋巴结清扫不足.分层评估策略可能提高MDCT对早期胃癌术前N+分期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法.

    早期胃癌多层螺旋CT淋巴结转移N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