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GRMC1在激素补充治疗中对乳腺癌增殖风险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越阮祥燕
    1097-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经激素治疗是防治绝经相关症状及慢性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可导致乳腺癌发生风险增加.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异常表达与雌孕激素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但目前分子机制尚不明确.PGRMC1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依赖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过表达,而ERα抑制剂可阻断该增殖机制.此外,蛋白激酶2(CK2)磷酸化介导PGRMC1是激活ERα信号通路的重要机制,而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铁死亡也可能参与其中.因此推测,CK2活化PGRMC1,激活ERα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但这些发现尚需进一步明确.

    乳腺癌绝经激素治疗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蛋白激酶2铁死亡

    整合素在乳腺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梁雪丽廖海苏丹柯
    1103-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基于整合素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整合素可特异性地识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几乎参与乳腺肿瘤发展的全部过程,整合素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进展、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采用整合素的靶向成像和靶向治疗纳米技术,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效率,有效指导临床治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乳腺癌整合素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靶向治疗靶向成像

    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治疗研究进展

    贾庆华马俊张富婷牛廷献...
    1108-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是结合抗原识别域和T细胞信号域的融合蛋白,通过基因工程表达CAR的T细胞(即CAR-T)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抗原,激活的T细胞会杀死肿瘤细胞.CAR-T免疫治疗为MM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MM的治疗靶点包括B细胞成熟抗原、CD19、CD38、CD138、免疫球蛋白κ轻链、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F7等.CAR-T治疗也面临缺乏有效性、肿瘤外毒性、靶抗原丢失、干扰可溶性蛋白等问题,影响CAR-T治疗MM的效果.今后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联合策略、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CAR-T疗法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以提高MM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多发性骨髓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相关靶抗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结直肠癌中的机制研究

    赵威威原娜陈安祺张贤雨...
    1115-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许多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某些实体肿瘤的预测因子.结直肠癌(CRC)中HMGB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癌旁组织,且与CRC分期相关,是CRC患者的预后标志.HMGB1的表达水平与CRC及其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不仅参与CRC基因和能量代谢的改变及其自噬,还与新生血管生成、免疫系统激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等相关.HMGB1在CRC中的作用机制极其复杂,不同机制导致的结果不同,因此分析HMGB1的作用机制可为CRC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结直肠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免疫代谢自噬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骨肉瘤中的作用机制

    黄为唐富平李祖德叶来生...
    1121-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已被证实与身高、家族遗传病史、辐射、病毒等相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晚期骨肉瘤患者仍存在远处转移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的凋亡、化疗耐药性及侵袭转移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抑制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活性,可以减缓骨肉瘤的生长和侵袭.因此,探讨经典Wnt信号通路在骨肉瘤中的作用机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肉瘤经典Wnt信号通路β联蛋白凋亡与侵袭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临床评估研究进展

    金珊珊王蕊陆健
    1127-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危重症患者由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因素易出现肠内营养喂养的不耐受,胃肠道往往是重症疾病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持续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死亡风险.临床上,危重症患者ENFI的识别和评估较为复杂和困难,缺乏评估的"金标准",涉及胃肠功能障碍的确定性诊断一直以来是诊断"黑洞".传统评估方式(如腹部症状体征法、回抽胃液法——测量胃残余量)目前应用较广泛,近年新一代技术(如胃肠道超声、新型胃肠功能评分、生物标志物评估)的临床应用为危重症患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评估提供了可能.本综述旨在为危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早期评估提供多种判别思路,改善以患者为中心的早期评估措施,降低因喂养不耐受而造成的住院时间长及高病死率.

    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危重症评估超声

    依达拉奉对脑损伤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康传依胡晓蕊王晓红程畅...
    113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剂,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脑损伤均能发挥治疗及保护作用,目前多在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因神经元的自身再修复能力有限,临床上对于多种疾病导致的脑损伤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作为神经系统疾病新的治疗药物,依达拉奉在其他脑损伤疾病中应用的可能性受到广泛关注,且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未来,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达拉奉治疗脑损伤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发现将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方向.

    脑损伤依达拉奉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脑损伤出血性脑损伤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钧江洪余锂镭
    1139-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与自主神经失衡密切相关,且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与炎症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心率变异性在临床上是一种可以有效监测自主神经调节的无创定量指标,且与炎症反应程度联系紧密.因此,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同时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预测远期恶化的风险.近年搭载心率变异性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全周期管理.

    冠心病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炎症

    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李诺杨添淞冯楚文屈媛媛...
    114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且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彻底阐明.由于医学伦理及道德的约束,人体试验存在诸多局限,故CFS动物模型作为研究CFS的有力工具,对于明确CFS发生发展和病理机制尤为重要.CFS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案多种多样,不同CFS模型各有特点,但迄今尚无完全模拟人类CFS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未来,各种造模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将为中医药治疗及研究CFS提供相关参考.

    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氧化应激

    益生菌在特殊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肖惠霞叶晖邓鑫叶苏漫...
    1150-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p)是引发胃癌最重要且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Hp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当前根除Hp的主流方案是联合应用2~3种抗生素,疗程为10或14 d,由于抗生素耐药日益严峻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出现,Hp的根除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儿童和老年人是Hp感染的特殊人群,在Hp根除治疗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需要寻求毒副作用少、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根除方法.益生菌具有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在提高Hp根除率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联合微生态疗法治疗Hp感染有望成为治疗特殊人群Hp感染的新路径.

    益生菌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儿童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