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柱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付梦雨任周奎王建刚吕应文...
    115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柱后路手术是许多脊柱疾病主要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常出现剧烈疼痛.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神经调节药物、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以及局部麻醉药等;镇痛方式包括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椎管内阻滞、局部浸润镇痛和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理念包括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因此,如何制订个体化的多模式镇痛方案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和最少的不良反应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脊柱后路手术术后镇痛多模式镇痛

    乳腺癌术后不同方法乳房重建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苏效添曾媛媛
    1163-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乳房切除术的重点在于局部控制肿瘤和降低复发风险,但术后乳房丧失,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术后乳房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乳腺癌治疗目的已逐渐转变为满足肿瘤完整切除效果的同时兼顾美学要求.即刻乳房重建的效果较好,花费少,但乳腺癌术后如需行放化疗可选择延迟乳房重建.关于乳房重建的材料可选择假体、自体组织等,用自体组织重建的乳房与真实乳房更相近.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在我国尚未普及,未来需加大宣传力度,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乳腺癌乳房重建安全性即刻乳房重建延迟乳房重建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伍慧杰张薇
    1168-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ACO)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由于病情恶化,导致医疗负担增加.随着对ACO研究的深入,各国根据对ACO的认知建立了各自的诊断标准.目前关于ACO的诊断指南烦琐且复杂,因此临床亟须一个准确度高、简单易操作的诊断指南.目前ACO的治疗仍是在支气管哮喘和COPD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尚无统一、具体的治疗方案,且缺乏相关的临床试验.因此,未来应完善ACO表型分类的诊断研究,同时进一步将疾病表型研究与靶向治疗相结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诊断指南治疗方案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吴怀亮李维冷燕夏中元...
    1173-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最初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发现SGLT2i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SGLT2i心血管获益机制涉及多方面,可能与抑制心脏钠/氢交换蛋白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和心肌纤维化,促进酮体利用,改善心肌供能,抑制心室重构,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自噬和内质网应激等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探讨SGLT2i心血管受益潜在机制,可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疾病防治提供方向.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作用机制

    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周舒婕杨阳柯亭羽
    1180-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以病程漫长、远期并发症复杂多样且难以根治为主要特点,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肠道菌群、胆汁酸与T2DM发生发展的关系是实验室及临床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组成的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参与并影响机体葡萄糖代谢及糖稳态调节的过程,与胆汁酸池、胆汁酸受体、胆汁酸信号通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索肠道菌群和胆汁酸的相互关系及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作用于机体的具体机制有助于发现防治T2DM的新靶点.

    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胆汁酸胆汁酸受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姚利璇牛奔
    1186-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存在密切关系.HCV感染易诱发T2DM,其发病机制涉及HCV可干扰胰岛素信号转导、引起氧化应激、使肝脏脂肪变性、直接破坏胰岛细胞以及使铁沉积增加等.HCV载量与T2 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高病毒载量相比,低病毒载量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应早期抗病毒治疗、防止血糖水平升高.有效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糖代谢指标短期内显著改善,且降糖药种类及剂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2 DM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深入研究HCV与T2 DM的相关性,可为未来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T2 DM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降低T2 DM的发病率提供重要依据.

    2型糖尿病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疗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徐利娟马丽
    1193-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所致的截肢和神经性疼痛致残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使其心理遭受重创.DPN的发病机制众多,内质网应激(ERS)作为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与DPN的发病密切相关,持续高糖环境激活ERS,进而使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肌醇需求酶1、转录活化因子6通路被激活,引起细胞凋亡.因此充分了解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DP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对DPN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研究进展

    董家乐牛烁韩威纪智礼...
    1198-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即使采用外科清创、抗感染、局部减压、适时血运重建、伤口敷料等标准治疗措施,DFUs的治愈率仍较低.因此,负压伤口治疗、高压氧疗法和控释药物治疗等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慢性难愈合创面是DFUs治疗的难点,新型药物控释体系能持续释放促伤口愈合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DFUs患者病情复杂,需全方位、多学科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管理伤口愈合控释体系伤口敷料

    糖尿病胃轻瘫组织细胞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叶月闵行郭梦然许晓双...
    1205-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且多见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尤以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DGP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胃运动障碍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内在或外在肠神经系统、间质细胞、胃平滑肌、激素、血糖等因素均参与了胃动力的调控.近年国内外学者对DG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组织细胞学的改变,大部分DGP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细微结构异常,因此研究DGP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及其潜在的靶向作用可以为DGP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糖尿病胃轻瘫巨噬细胞肠神经胶质细胞胃平滑肌细胞成纤维样细胞

    中医温阳方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马文静陈震霖张硕王苗...
    1210-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温阳方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Blackwell-Synergy、Embase、MD Consult、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温阳方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Note Express 3.2.0和EndNote X 9.3.3中对文献进行细致筛选,对各项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91例患者.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62,95%CI 1.30~2.02,P<0.0001).试验组患者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D=-2.08,95%CI-4.08~-0.09,P=0.04;MD=-13.10,95%CI-14.31~-11.89,P<0.00001;MD=-7.81,95%CI-11.86~-3.76,P=0.0002).试验组患者卡氏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RR=1.59,95%CI 1.17~2.17,P=0.003).试验组患者CD3+、CD4+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MD=10.00,95%CI 5.18~14.81,P<0.0001;MD=10.14,95%CI 4.72~15.57,P=0.0002;MD=2.94,95%CI 0.76~5.12,P=0.008),两组CD8+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率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63,95%CI 0.45~0.89,P=0.008;RR=0.61,95%CI 0.45~0.81,P=0.0009;RR=0.55,95%CI 0.41~0.74,P<0.0001;RR=0.59,95%CI 0.47~0.75,P<0.0001).结论 温阳方不仅能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还能提高卡氏评分及免疫细胞指数,增强患者免疫力,且能减少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乳腺癌温阳方中医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