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用于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韩笑栗玉珍
    1724-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细胞因子对银屑病作用机制及相关生物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传统疗法效果不理想时,生物制剂成为更佳选择.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IL-17R单抗、IL-12/IL-23 p40单抗、IL-23 p19单抗.生物制剂的靶向调节作用使其对银屑病具有确切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同类型的银屑病临床特征不同,因此在治疗时应选择更有针对性的生物制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深入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为开发更加有效且安全的生物制剂提供新思路.

    银屑病细胞因子生物制剂作用机制

    距骨囊肿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魏文昊田志乔晓晨冯毅...
    1730-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骨病变,好发于肱骨近端和股骨干骺端,距骨囊肿则相对少见,患者多伴有踝关节创伤史,若不及时干预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致残.但距骨囊肿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也不具特征性,其早期诊断主要依靠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距骨囊肿的早期发现率及诊断率均显著提高;同时,随着关节镜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距骨囊肿的治愈率也逐渐升高.因此,关节镜技术联合工程学材料在距骨囊肿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关于距骨囊肿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仍需未来进一步研究明确.

    距骨囊肿组织工程学关节镜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治现状

    邵士珺冯佳梅万华
    1736-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慢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目前临床上将CNGM的诊断与治疗归于肉芽肿性乳腺炎,但CNGM与棒状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更剧烈的炎症反应及较差的预后,因此需要更长周期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目前关于CNGM的报道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的病例研究,未来还需开展较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CNGM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微生物学特点,从而为CNGM规范化诊治措施的制订奠定基础.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棒状杆菌病理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治疗策略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鲜小英孙丽
    1741-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的致残、病死风险均较高,骨质大量流失、骨密度降低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脂肪细胞因子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可参与骨关节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脂肪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可引起脂代谢异常,从而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状态,影响骨形成与骨代谢,导致骨密度降低,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进展.但目前临床记录的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较多,且作用机制也存在差异,因此未来仍需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骨质疏松症脂肪细胞因子骨密度内源性配体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方式研究进展

    高辉吕宝胜
    1746-1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常用方式,虽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老年FNF患者因多方面原因术后疼痛可能更为剧烈.镇痛是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减轻疼痛的关键,也是术后康复的重要方面.目前,老年FNF术后镇痛方式包括药物镇痛方式,如连续硬膜外阻滞、周围神经阻滞,也包括非药物镇痛方式,如按摩、抚触.常规药物镇痛方式相关研究较多,且各具优缺点,而非药物镇痛方式的相关研究较少,多模式镇痛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继续深入研究,以发现更加适合老年FNF术后镇痛的方法,改善现况.

    股骨颈骨折老年镇痛连续硬膜外阻滞周围神经阻滞局部浸润

    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

    陈佳翊党时鹏吴莹王如兴...
    1751-1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或缺乏是糖尿病的特征,糖尿病伴随着能量代谢紊乱,而成人心脏收缩和舒张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产生,糖尿病心肌病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受损,伴随着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和凋亡,自噬尤其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异常线粒体,在控制线粒体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尽管目前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进展中的作用尚未明确,但其在不同类型糖尿病心肌中的效果不同.因此,了解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心肌中的作用对于糖尿病心肌病预后、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管理以及潜在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心肌病自噬线粒体自噬凋亡

    糖尿病心肌病治疗中GLP-1心血管系统保护效应的研究进展

    夏文静黄问银唐新虎谷翔...
    1758-1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心肌病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大,是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源自肠道细胞的新型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与体内广泛分布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血糖;并且干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节心肌细胞凋亡、自噬,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心肌供血.同时,GLP-1还可降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发挥除降糖效应外的心血管系统保护效应,有望成为糖尿病心肌病临床治疗的新方法.

    糖尿病心肌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肾小管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王佳欣周玲
    1763-1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慢性肾病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因此,为了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病病情,需要更精确、更灵敏地早期诊断DKD.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质印迹等对DKD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探究,在尿液、血液以及外泌体中寻求有利于DKD诊断、评估进展以及预后干预的新型分子标志物.DKD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纤维化等,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而肾小管损伤在DK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发生于DKD的早期,因此对不同来源的肾小管相关分子指标的研究已成为DKD领域的关注热点.

    糖尿病肾脏疾病肾小管诊断生物标志物

    胰岛素在中枢和外周调控机体食欲机制的研究进展

    郭海姚巧玲
    1771-1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和肥胖是近年严重影响人群身体健康的疾病.胰岛素替代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利用以及糖原合成,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和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体液途径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通过启动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而胰岛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糖代谢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体液系统的胰岛素调控异常可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胰岛素对中枢与外周代谢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胰岛素食欲中枢神经系统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瑞武云
    1776-1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常见病症,被称为"心血管癌症",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以往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般措施治疗、基础治疗及特异性治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PAH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PAH是多种病理生理途径致病,使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的总体效果欠佳,故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案,可极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对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药物选择仍存在困惑,需要深入研究.

    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