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创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

徐沛东

双月刊

0513-2436

010-84921442 84921443

1000195

北京市海淀区信石口路65号中间建筑一区310

音乐创作/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音乐艺术专业刊物。以五线谱形式发表音乐创作作品,包括各种题材和风格的独唱、重唱、合唱曲以及钢琴曲和民族器乐曲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忆钢琴变奏曲

    崔哲
    73-86页

    青瓷弦乐四重奏

    常平
    87-100页

    贾达群《秋兴八首》的角色化表达策略

    邓连平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兴八首》是作曲家贾达群 2020 年创作完成的一部室内乐,该作品虽然采用人声与钢琴的结合模式,但在具体写作方式上却有着诸多的创新和闪光之处.本文从角色化这一表达策略与研究视角入手,从结构贯串、意象再现、音响造型这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技术剖析与美学探讨.

    贾达群《秋兴八首》角色化结构贯串意象再现音响造型

    女高音与交响乐队《梦之歌》的融合与统一

    项尚明虹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千一为女高音与交响乐队而作的《梦之歌》,体现出传统音乐语言和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浪漫主义思维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统一.作品中"憧憬的梦""青春的梦""壮丽的梦"三个音乐主题以多样的形式呈现,与人民大众一致追求的"中国梦"相呼应.作曲家通过精湛的构思巧妙地将时代精神与爱国情怀融入作品,使得《梦之歌》被公认为是一部根植于中华民族且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优秀音乐作品.

    《梦之歌》张千一用音乐编织中国梦传统和现代融合思维与技法统一

    黄安伦《舞诗No.1》音高组织的民族化技术思维

    吴小璋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安伦是当代著名的旅加华人作曲家,其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探索中国式现代音乐风格.《舞诗No.1》(大提琴和钢琴)是其"舞诗"系列的首部作品,作曲家将中国民族音调素材与中西方作曲技术有机结合,糅合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多种元素及创作技法于一体,形成独具民族气韵的音乐语言.本文从作品音高组织的民族化技术思维角度,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尤其是作曲家独创性旋律作曲法"在传统调式上的多调性横向进行"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探索中国式现代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黄安伦《舞诗No.1》多调性横向进行五声性与半音化潜在调性

    室内乐《子夜吴歌·秋》的序列逻辑与结构思维

    朱鑫磊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夜吴歌·秋》是吕振斌运用十二音作曲技法为单簧管、女高音、钢琴、大提琴而作的室内乐作品.本文分别从五声泛调性的序列设计、多形态的序列呈现、"宏观"视野下的序列布局这三个方面,探寻中国音乐语境下的十二音技法的运用策略.

    序列音乐十二音技法民族风格中国化室内乐

    钢琴协奏曲《春潮》对《春天的故事》的创新

    于慧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经典时代歌曲《春天的故事》到钢琴协奏曲《春潮》,时间跨度 26 年.《春潮》在精神气质和主题陈述方面继承了《春天的故事》,同时在表达方式、技能创新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实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从"春"的音响营造、主题旋律的演变深化以及创作技法的开拓发展这三个方面,着重探讨歌曲《春天的故事》与钢琴协奏曲《春潮》之间的联系,以及《春潮》在创作技法上的创新之处.

    《春潮》《春天的故事》音响营造主题演变和声调性

    中国笛乐作品创新的人工雅化与当代延伸郭文景竹笛三重奏《竹枝词》的音乐语言与结构

    赵静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笛乐厚淀千年历史,赓续中华文化.如何在融合创新中将中国笛乐推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场域,是当代作曲家的一大命题.作曲家郭文景的竹笛三重奏《竹枝词》,在同质音色有限的音域空间内进行"极限写作",进而以包涵民族性、现代性、创新性的音乐语言来雅化中国笛乐,这不仅为民族室内乐创作的当代延伸提供了崭新的创作路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作曲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浓厚的人文关怀.

    竹笛三重奏《竹枝词》极限写作人工雅化当代延伸文化自觉

    中国圆号作品民族化创演的继承与创新

    何冠峰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圆号艺术也开启了民族化发展之路,并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作品和演奏者.在民族化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创作与演奏存在着鲜明的继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外来乐器在中国的开花结果.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的三首佳作,通过音乐分析总结了其民族化的继承与创新,并就新时期中国圆号民族化创演的新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得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圆号作品民族化创演继承与创新思考与建议

    艺术歌曲《乡愁》的钢琴伴奏写作探析

    刘艳晴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伴奏是塑造艺术歌曲整体音乐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填充、丰满人声旋律声部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音乐情感的动态变化.在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作品风格多种多样,其中有一大类是民族题材艺术歌曲,这一类别的艺术歌曲展现中国独有的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与特征.本文着眼于艺术歌曲《乡愁》,还原作者钢琴伴奏声部的创作思维,从宏观结构、和声组织、织体形态和调性配置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乡愁》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