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创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

徐沛东

双月刊

0513-2436

010-84921442 84921443

1000195

北京市海淀区信石口路65号中间建筑一区310

音乐创作/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音乐艺术专业刊物。以五线谱形式发表音乐创作作品,包括各种题材和风格的独唱、重唱、合唱曲以及钢琴曲和民族器乐曲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重奏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而作

    方权一
    76-85页

    丹青墨韵弦乐四重奏

    李韵琪
    86-91页

    忆江南为巴扬、男高音、古琴、三十七簧笙和打击乐而作

    白居易刘灏
    92-100页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音乐意象的互文阐释

    武宁
    10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融合了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艺术,展现了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的深刻价值.在音乐意象的建构中,结构意象展现出山之绵延千里、水之奔流不息以及山水之磅礴汇聚的内在筋脉;随类赋色的写意配器、笔墨形态的音响造型以及阴阳相成的审美类型,绘就一派时间意象的气韵流向;而云意象、月意象以及松风意象则在精神内核筑起作品象征层面的人文底蕴.这些意象的融合不仅体现了作曲家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洞察,也在听众中激发了强烈的共鸣.赵麟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作为一部多元融汇的艺术作品,为理解音乐、诗歌和绘画之间的互文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千里江山》音乐意象互文阐释结构意象时间意象象征意象

    高为杰《春花之舞》的创作手法与意象表达

    孙程程
    12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笛奏鸣曲《春花之舞》(1962),是高为杰先生学生时代的主要作品之一,是作曲家早期由变音体系组织音高结构的典型之作.文章对作品的整体音乐结构、音高结构、音乐材料及组织手法进行了分析,以阐述作曲家在创作中如何运用五声性音调素材与变音体系技法相结合,描绘出春花之舞多彩绚丽的美妙景象.

    高为杰《春花之舞》泛调性变音体系民族风格旋律意象表达

    唐建平《冬奥交响曲》的创作思维与组织手法

    李健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首部以冬奥为题材的交响乐——《冬奥交响曲》,是作曲家唐建平以北京冬奥会为题材创作的一部力作.该作品以青春活力和热情洋溢为主基调,将冬奥元素与交响乐体裁形式相结合,彰显冬奥文化的艺术表达.文章通过冬奥精神的交响叙事、形式多样的结构布局、纵横一体的主题贯穿、冬奥元素的意象表达等方面的分析,旨在探寻作品的创作思维与组织手法,挖掘冬奥文化的人文内涵,为同类题材的音乐创作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冬奥交响曲》唐建平创作思维组织手法人文内涵

    温德青室内歌剧《赌命》的跨文化融合与创新

    刘嘉优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融合的艺术观念在当代音乐创作中日益受到瞩目,中国当代作曲家温德青的室内歌剧《赌命》便是一个显著的实例.作品将西方歌剧的架构与中国古典叙事及新潮创作理念相结合,呈现出古典与新潮相互交融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曲家在跨文化创作方面的深入思考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及跨文化融合的理念,为当代音乐创作赋予了全新的艺术活力.

    温德青室内歌剧《赌命》跨文化融合艺术美感

    室内乐《忆江南》词乐交融的艺术手法之阐释

    桂好好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灏室内乐《忆江南》立足古诗词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融合中西乐器重奏与诗词吟唱,以中国化的室内乐形式赋予古词以新声.作品承续了中国诗性文化内涵,对文人词调音乐进行了当代化演绎,体现了多元融合的时代特征和审美追求,是探索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佳作.本文聚焦《忆江南》的音乐体裁、结构和意境,结合汉语与旋律的关系,探究词乐交融的意境营造手法,解读作品蕴含的中国化室内乐体裁特色.

    刘灏室内乐《忆江南》词乐交融艺术手法

    艺术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意探赜

    蔡建东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根据苏轼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由作曲家陆在易先生作曲的同名艺术歌曲,从作曲技法的诗意设计以及之后歌唱家廖昌永对这首歌曲演唱的诗意呈现,都让这首作品成为了一首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艺术臻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艺术歌曲诗意陆在易

    钢琴组曲《汉字"心"之音》创作新路径探微

    何静
    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组曲《汉字"心"之音》以12个带有"心"字偏旁部首的汉字为标题,挖掘人们对这些汉字的独特理解,运用凝练的民族五声调式旋律,配以五正声复合和声的和弦创作而成.本文旨在对这部钢琴作品的音乐主题设计、和声和弦运用、曲式结构布局等创作技法进行分析,以启示我国现代钢琴作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新路径.

    钢琴组曲《汉字"心"之音》创作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