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创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

徐沛东

双月刊

0513-2436

010-84921442 84921443

1000195

北京市海淀区信石口路65号中间建筑一区310

音乐创作/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音乐艺术专业刊物。以五线谱形式发表音乐创作作品,包括各种题材和风格的独唱、重唱、合唱曲以及钢琴曲和民族器乐曲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西素描钢琴独奏

    丁先红
    63-71页

    陀螺古筝与钢琴

    刘琨
    72-85页

    手风琴前奏曲两首

    徐昌俊
    86-97页

    哩哩美交响音画《南海赋》之三

    杜鸣
    98-100页

    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婷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深植于中华文化,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新音乐形态、树立民族形象,创建"有形"的文化载体;通过激发情感共鸣、创设共情空间,构筑"有感"的情感纽带;通过塑造文化符号、提升传播效力,实现"有效"的意识形塑.在"有形"上创新,在"有感"上共情,在"有效"上发力,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体认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有形有感有效

    "讲中国故事 述民族篇章"的王建民二胡狂想曲

    袁圆
    11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建民创作的六部二胡狂想曲是中国当代二胡作品中的经典佳作.作品根植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将云贵、湖南、新疆、西北、内蒙古、西藏等六个地区的民歌元素与当代作曲技术相融合,以丰富瑰丽的民族音乐语言,讲述了悠久灿烂的中国故事.本文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角度,对其二胡狂想曲的创作技法、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其创作特征,为我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和表演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创作技法创作理念讲中国故事述民族篇章

    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的技术创新与情感诠释

    崔晓君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派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由汪派第三代传人李光祖先生与作曲家王酩先生共同创作.作品集汪派的演奏技术与现代创作手法于一体,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古曲新编.本文立足于该协奏曲琵琶独奏部分的技术创新与情感诠释,研究并探讨汪派在传承与创新中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汪派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技术创新情感诠释

    民族歌剧《运河谣》中运河主题的建构方式探析

    王阔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于2022年4月首演十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作品围绕运河和爱情两大主题展开,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己为人的人性大爱.本文通过对音乐材料的整合与分类、主题材料的特征与发展、主题旋律的写实与写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歌剧运河主题的建构方式.

    民族歌剧《运河谣》运河主题建构方式

    交响音画《南海赋》对民歌《哩哩美》的多重引用

    林咏瑜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响音画《南海赋》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南海主权的文艺作品,旨在唱响国人对南海主权的维护使命,其中以海南传统民歌《哩哩美》为贯穿整部作品的骨干素材,辅以其他海南音乐素材穿插.本文将音乐引用的三大功能进行梳理,探讨海南民歌《哩哩美》在交响音画《南海赋》中是怎么样被最大化、多元化贯穿,展现海南民歌原始的多功能性与多情绪性,探索作品的创作路径.

    音乐引用海南民歌《哩哩美》交响音画《南海赋》

    钢琴曲《盘索里印象》《"长短"韵》的创作与诠释

    权洪波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作曲家权吉浩的两首钢琴作品《盘索里印象》《"长短"韵》进行创作意图的探析:在音乐本体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朝鲜族"长短"节奏形式在两首作品中的"内化"—"呈现"之过程;并针对作品细节融入笔者的审美意识,从钢琴演奏的角度对两首作品进行风格诠释和"再创造"的艺术处理;最后通过总结形成了笔者对于两首作品的句法、过程、等级结构的表演直觉,意在为理解、诠释该两首作品提供新的视野.

    《盘索里印象》《"长短"韵》创作风格表演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