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

范伟粹

季刊

1672-7975

cgsbull@china.com

010-84288401 64266649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邮局76号信箱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Journal Applied GeophysicsCSCD北大核心SCI
查看更多>>APPLIED GEOPHYSICS(应用地球物理)(ISSN 1672-7975;CN 11-5212/O)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英文版定期期刊,于2004年7月正式创刊。本刊逢3月、6月、9月、12月发行。 英文版《应用地球物理》于2007年被SCI-E收录, 成为一份具有国际影响的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杂志。本刊发表的论文国际浏览量与下载量自2007年来连续三年均以翻一番速度递增。2010年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首次公布本刊影响因子,2009年度本刊获得影响因子为0.457。 英文版《应用地球物理》杂志报道应用地球物理学在能源、资源、环境、灾害、工程、信息、军事、探测等方面有创新性、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前沿性研究,实际应用中的重大突破以及相关边缘学科进展,特别关注应用地球物理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包括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实例剖析;交叉学科的综合应用。倡导学科渗透、技术综合;突出创新、讲求实效;注重成果并及时跟踪前沿技术研究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世纪初全球M≥8.0地震的天文背景

    胡辉苏有锦李春晓
    423-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大地震频发,为了探讨天文因素对地震的影响,本文采用相关性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太阳活动、地球自转、月亮赤纬角与天体引潮力等天文因素对21世纪初全球M≥8.0地震的影响,对于太阳活动,本文重点分析了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和世纪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地球自转,无论是本文的分析,还是前人的研究,其因果关系尚不明显;而对于太阳活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的谷值期可能是导致21世纪初全球大地震频发的重要天文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M≥8.0地震天文因素太阳活动地球自转月亮赤纬角引潮力

    定量化分析近地表粘滞性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影响:以车排子探区为例

    任宏沁刘涛张旭张剑...
    43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排子探区是中国地震勘探活动的关键区域,但是由于地下和近地表条件的复杂性,在该地区实施地震勘探存在相当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考虑近地表粘滞性的影响后提出了一种系统性的工作流程,旨在评估和优化地震采集观测系统.通过整合地质知识、历史地震数据和地下模型,我们使用粘声波方程进行模拟,然后进行逆时偏移以得到精细的地下成像结果.利用局部相似度对成像结果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估,该度量是评估地震成像准确性的关键工具.工作流程以自动优化采集观测系统的策略为目标,确保改善地下勘探效果.所提出的方法强调了考虑近地表粘性效应在地震成像中的重要性,为提高地下成像的准确性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框架.这项研究对地下和近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进行高保真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地震采集粘弹性声波逆时偏移局部相似度

    岩石物理实验数据驱动的页岩油储层渗透率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

    张琳高丽巴晶张盟勃...
    440-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油储层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近年来一直是该探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但其具有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致密等特点,现有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以完全适用,并且作为评价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渗透率很难有效预测.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Q区页岩油层系的21块致密砂岩样本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不同围压下的孔渗联测、超声波以及电阻率实验,结果显示实测的孔隙度、渗透率、超声波速度以及电阻率均随有效压力非线性变化,进而基于实验数据和等效介质理论模型构建适用于测井与地震尺度的纵横波速度、渗透率以及电阻率与有效压力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得到纵波阻抗-渗透率与电阻率-渗透率的经验关系式.预测结果与测井曲线渗透率的对比显示,所构建阻抗-渗透率关系式的预测结果要优于电阻率-渗透率关系式的预测结果.同时将关系式应用于目的层页岩油储层地震解释,利用反演的纵波阻抗预测了渗透率剖面,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结果进行了评价,对比显示预测结果与测井资料、产能情况基本符合.

    页岩油储层纵波阻抗电阻率渗透率岩石物理实验

    三维声发射震源定位单纯形和网格搜索扫描联合方法研究

    刘伟建王浩楠肖扬侯梦杰...
    45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发射震源定位是进行岩体破裂损伤成像的基础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声发射震源定位的效率和精度,本文提出三维声发射震源定位单纯形法和网格搜索扫描联合方法.基于单纯形的几何原理,首先进行四面体迭代缩小疑似震源区域的范围,其次对该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和节点搜索扫描最优解,最后确定震源位置.采用人工激发震源定位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对该算法进行检验,其定位结果与单纯形法及全局扫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单纯形定位方法相比较,定位结果更稳定,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定位结果陷入局部极值;与全局扫描法相比较,该方法更高效,平均用时是全局扫描定位算法的10%-20%.该算法对实验室研究大尺寸岩体或试块的破裂损伤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声发射单纯形网格搜索扫描震源定位

    青山口组页岩各向异性测量及其特征研究

    李庆峰闫学洪闫伟林任莉...
    468-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龙地区青山口页岩有较强的声学各向异性特征,从而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大挑战.论文基于实验测量开展了青山口页岩五个弹性模量及其多极子响应规律研究.测量表明,该地区页岩纵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大于0.4,而各向异性参数δ 一般小于0.1,甚至是负数.此类强各向异性岩石随倾角增加,纵波和SH波速度相应增加,而qSV波速度则先增加后减小,在40°附近出现极大值,而且群速度和相速度也有较大差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声波测井测量的是该方向下无限大介质的群速度,而和相速度有一定的差异.本区的正交偶极子测井资料证实了岩心测量和理论仿真结果.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效指导该地区的声波测井时差校正和建模.

    横向各向同性各向异性系数声波测井群速度相速度

    N次根弱地震信号增强技术

    李斐谢俊法姚宗惠李美...
    479-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勘探区域已经进入了地表起伏剧烈和地下构造复杂的地区,称之为双复杂区.这样的地区地震采集的反射信号非常弱,即便采用多域多维的叠前噪音压制技术也难以增强地震弱信号.本文借助T-p变换对OVT域数据进行时空域倾角分析,提出了三维τ-p变换中的N次根倾斜叠加信号增强技术,建立零偏移距时间-倾角地震属性道,计算给定数据子体(主测线,联络侧线,时间)内的相干值,依据计算的相干值对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得到N次根倾斜叠加数据,可作为精准的基础数据.我们将该方法用于中国西部W区域的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压噪,选取合适的N值,使地层深部的信噪比得到大幅改善,实现了增强地震弱信号的目的,验证了该方法对低信噪比资料的良好压噪效果.

    N次根弱地震信号τ-p变换OVT域

    气体饱和度对致密砂岩中P波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潘保芝周伟一郭宇航房春慧...
    487-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测量致密砂岩样品的P波和S波速度随水饱和度的变化,证实了随着水饱和度的降低,P波速度先降后升,速度的变化受到孔隙度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基于流体置换理论的常用Gassmann方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较,我们发现Gassmann方程在高水饱和度时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但不能解释低饱和度时P波速度的弯曲现象,说明这些方程不能准确描述流体含量与岩石声速的关系.通过Taylor展开法,我们讨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计算了拟合公式的系数,并通过拟合测得的岩心声速变化进行了验证.P波速度和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和分析,将为利用地震和声波测井数据计算饱和度提供实验支持.

    致密砂岩饱和度模型储层参数声波测量

    面向小样本场景的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的边坡位移预测

    郑海青胡琳旎孙晓云张雨...
    496-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移的准确预测对滑坡预警至关重要.然而边坡形变与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触发因素之间复杂耦合关系使得很难对边坡位移进行准确预测.此外,在工程实践中,由于设备检修及恶劣条件导致获得的位移监测数据较少,监测数据的不足也限制了预测模型的性能.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框架的边坡位移预测模型,利用多个源域的有效信息以更好地完成目标域的预测工作.首先,采用基于最小样本熵的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将累积位移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其中趋势项采用自回归(AR)模型预测,周期项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预测.由于随机项受不确定因素影响,采用Wasserstein-GAN与多源域迁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以某实际矿山边坡为例,在目标域监测样本不足的情况下对本文所提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并与三种传统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预测模型性能较好,可为缺乏有效样本时的边坡位移预测提供一些参考.

    边坡位移多源域迁移学习变分模态分解(VMD)生成对抗网络WassersteinGAN(WGAN)

    适于野外高密度部署的低成本地磁场监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孙路强白仙富康健曾宁...
    505-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测地磁场变化是开展地震前兆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地震局自1987年开始探索震磁关系,研究中国大陆地区局部磁场异常变化现象,并开展实验性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地震预报专家通过多年来对震磁关系的研究,总结出多项理论支持震前磁异常这一现象,但所涉及磁场变化量级较小,难以解释极震区特大磁场异常变化现象.主要原因为观测地磁场的专业设备成本高,不能进行大批量部署,很难在震中恰有观测点位去监测地震发生前强磁场变化.天津市地震局通过"京津冀"地磁设备试验项目研制了低成本地磁场观测设备,并进行了局部区域的高密度部署,用于验证设备的可用性和基于大数据的地磁场观测数据分析方法.

    地磁场地震预报低成本高密度大数据

    一种用于非对称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的模拟退火混合蜣螂优化算法

    魏旭若白文磊李幼铭刘璐...
    513-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广义连续介质力学(GCM)理论框架中,非对称性波动方程包含介质的特征尺度参数并考虑了微结构相互作用.本文融合了广义连续介质力学的两个理论分支,即修正偶应力理论(M-CST)和单参数二阶应变梯度理论,建立了一种新颖的统一框架下的非对称性波动方程.对统一框架下的非对称性波动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提供精确准确的反映地下结构,对后续地震波反演和成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采用有限差分(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可能会引起数值频散,从而影响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为了提高数值模拟精度并突出尺度效应,最优FD算子的设计至关重要.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称为蜣螂优化(DBO)算法与模拟退火(SA)算法(称为SDBO算法)的混合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SDBO算法下的FD算子优化方法,并将该优化的FD算子应用于统一框架下的非对称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DBO算法和SA算法的结合降低了DBO算法收敛到局部极值的风险.数值频散结果强调,所提出的SDBO算法产生的FD算子的精度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同时涵盖更广泛的频谱覆盖范围.这证实了SDBO算法的有效性.最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SDBO算法的FD新方法有效抑制了数值频散,提高了弹性波数值模拟的精度,从而凸显了尺度效应.这对于提取介质中复杂微结构引起的波场扰动以及分析尺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有限差分非对称波动方程数值模拟DBO算法S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