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言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言科学
语言科学

杨亦鸣

双月刊

1671-9484

yykx@vip.163.com

0516-83403513

221009

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215信箱

语言科学/Journal Linguistic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语让转复句的预期类型与常识发现研究

    卢达威袁毓林
    33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语言有关表达中潜藏了丰富的预期和常识,让转复句"虽然A,但是B"格式是其中的代表.从语言学知识应用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挖掘语言中的常识有助于构建常识库,支持常识推理.研究过程是通过构建"取反→简化→补全→泛化→联结"的形式化操作流程,提取让转复句中蕴涵的预期信息,证明语用信息也能通过形式化方式提取.根据格式中"A"和"(-)B(非B)"是否存在因果关联,让转复句中的预期可分为基于直觉推理的预期、基于经验的预期和基于百科知识的预期三类.根据"A"和"(-)B"的语义关联性及推理方式,基于直觉推理的预期可进一步分为属性类推、属性对比、量级类推、属性继承、属性值保持和属性值趋同六类;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基于经验的预期可分为基于预测类经验的预期和基于共现类经验的预期两类.其中,基于经验的预期和基于百科知识的预期可以归纳为常识,收集并构建常识库.最后举例介绍了怎样利用本文抽取的小型常识库进行智能问答和溯因推理.

    预期反预期常识挖掘让转复句

    基于节点词全句共现的动态词义消歧研究

    闫亚亚邢红兵
    354-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词义消歧即将词义回归语境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词全句共现的动态词义消歧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全句为窗口限定节点词的使用语境,其次使用互信息(MI)、卡方检验(X2检验)和相对词序比(RRWR)等统计方法抽取节点词的语义相关词,并参照《同义词词林》构建相关词语义范畴库,最后以共现频数作为加权系数,依靠单义词语义聚类分布率对中低频共现多义词进行消歧.采用该方法对与"美丽"共现的1030个小于7义类的多义词进行消歧的测试试验中取得了 85.2%的正确率.

    节点词全句共现词义消歧语义聚类无指导学习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本刊记者
    364页

    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类型、成因与条件

    温锁林
    365-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现代汉语里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即句法成分或结构体的语气功能凸显而其句法与语义功能削减甚至丧失的现象.文章指出了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特点与判别标准,描述了三类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及其功能演化的成因与条件:"准情态副词"由句法成分原位演化形成,"准语气词"由小句合并形成,"语气化结构"由直接添加专用的语气成分形成.文章还对诱发句法成分语气化的诸因素做了分析与讨论.

    句法成分的语气化准情态副词准语气词语气化结构小句合并

    复数分裂与人称代词复数的类型

    刘星
    382-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语宜春话中能用在人称代词后的复数标记有"俚"和"几个"两个,二者有一系列语义差异且共现时只有"代词+俚+几个"的语序.考察后发现,"俚"的语义是"最大化算子",作用于语境中符合描述的最大个体,构成有定的复数个体."几个"是"群体算子",作用是将有定的复数个体再次"打包"成一个整体.在复数分裂理论下,"俚"和"几个"代表了复数标记两种新的不同类型,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

    代词复数复数分裂语义类型

    第一届国际语法研究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本刊记者
    395页

    汉语名-量构词词语结构类型及句法生成机理

    佟祉岳安丰存
    396-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名-量构词除了表达名语素的概念意义外,还自带类指集合这一特殊语法意义,这与名-量构词特有的组构特征及生成机制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名-量构词的结构类型和词汇意义的描写,缺乏对此类构词组构方式和语义变化内在语法理据的探讨.文章基于分布式形态学(DM)理论,从句法的视角探寻名-量构词形成的句法条件,并依托句法结构阐释名-量构词语法意义的来源.文章认为量语素是功能性语素成分,名-量构词是依托句法结构而生成的附加式名词结构形式.名语素与量语素结合,受到功能性量语素的驱动,在词语生成过程中,通过移位获取了名词短语结构中不同层级功能性中心成分的语法特征,进而词汇化为带有语法意义的词汇,其本质是语法词.

    分布式形态学名-量构词生成机制结构类型

    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分配义词素与汉英对举供用句的共性机制研究

    马志刚洪霞
    409-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研究采用传统题元理论来定义"一张床睡三个人/三个人睡一张床"这类结构中数量名短语的语义角色,不能反映该类句式中的句法语义关系.其中的数量名短语并非是由动词"睡"进行选择并指派题元的论元,而是由具有分配义内涵的数量算子"每"执行语义和语类选择的次范畴化成分.因此,数量对举供用句才应该是更为恰当的称谓,必须成对出现的两个名词短语都是纯粹表数量的无定词组,从而可以满足功能中心语"每"的语类选择和语义要求.依据最简方案的语法架构,狭义句法(NS)完成句法体的移交后,概念意愿系统(CI)依据中心语"每"的分配义内涵和数量名短语间的成分统制关系为"供"句和"用"句指派语义表征,而感觉运动系统(SM)则依据功能性词素和方式类附加语二者在拼读方面都具备的可选性组配生成四类不同但却有机关联的变体句式.

    供/用句非动词句隐性语素"每"嫁接和合并

    羌语的韵律构词

    李果
    42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普遍存在韵律构词机制,词不仅是词法的产物也受到韵律的制约.但羌语的韵律构词规则尚未受到关注.立足前人对羌语各方言丰富的田野调查,文章从韵律语法视角入手,探讨羌语韵律词的类型及其对羌语构词的影响,并得到两个重要结论:1)和汉语、景颇语类似,羌语的韵律词由双音节音步实现,这反映了汉藏语系语言音节计数的特点;2)羌语的韵律词影响和控制了羌语的构词,韵律词是羌语复合构词、紧缩构词和凑补构词的前提和基础.这对羌语的构词、羌语和羌语支的语系定位以及汉藏语系的类型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羌语构词韵律词双音节

    再释"在所"

    于方圆
    436-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 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的成词是在"在所V处"这一结构中完成的:汉语的"在所V处"原本是介词"在"与方所宾语组合,因常用来翻译梵语表方所的关系小句,获得了任指义,由于"所"字功能的变化,加之四字格和双音化影响,"在/所V处"发生了重新分析,成为"在所/V处","在所"就成为一个主要修饰方所成分、表任指的词."在在"则是对原典语言仿译,"在"也是来自表方所的"在".

    在所梵汉对勘汉译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