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力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力学学报
应用力学学报

陈绍汀

双月刊

1000-4939

cjam@mail.xjtu.edu.cn

029-82668756

710049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应用力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审批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现代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时交流运用控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取得的新成果。涉及内容包括流体、振动、强度等方面的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导电矩形薄板的磁弹性超谐-内联合共振

    李晶胡宇达高崇一
    673-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横向磁场中矩形薄板在外激励作用下的超谐波共振和1∶3内共振的联合共振问题.针对一边固定三边简支的矩形薄板,利用Galerkin积分法得到两自由度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前两阶模态的幅频响应方程组.通过算例,得到系统发生超谐-内联合共振时前两阶响应幅值与各参数关系的曲线图,讨论了外激励幅值、磁场强度等参数对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内共振时高阶模态被间接激发,系统存在着能量的交换,调节磁场强度可控制系统的共振.

    磁弹性矩形薄板超谐波共振内共振多尺度法

    液力悬浮式控制棒落棒动力学特性研究

    杨振东孙佳翔张巧玲施苏齐...
    682-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冷快堆中非能动停堆的控制棒下落规律和下落时间是控制棒设计的重要参数,是典型的水动力学问题.为解释钠冷快堆控制棒组件在落棒试验中的摆动和撞击现象,采用仿真软件动网格方法模拟研究了控制棒的下落过程,分析了影响控制棒下落规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缓冲控制棒下落速度的方法,试验件落棒时间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之间的误差为2.44%.主要结论:模拟发现控制下落过程出现晃动与偏心现象,降低控制棒重心可减缓晃动幅度;控制棒初始偏心及下落偏心对总体下落时间影响较小;缓冲杯底部小孔不影响缓冲效果,缓冲杯表面采用锯齿形沟槽结构可有效提高缓冲效果,锯齿形沟槽缓冲效果比矩形槽提高了 47.2%.

    快堆组件控制棒落棒下落规律数值模拟

    长矩形腔体中混合流体的双局部行波

    宁利中宁碧波郝建武田伟利...
    69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分离比ψ=-0.4和长高比Γ=40的腔体内的双局部行波对流的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对流圈在端壁产生,向中心传播,到达一定位置对流圈消失;在矩形腔体中两端壁附近行波对流区域与中间部位无对流的传导区域同时共存,形成双局部行波对流;双局部行波对流中的行波由腔体两端向中部传播;腔体二分之一高度处的温度与垂直流速分布是谐波结构,波形比较光滑,浓度分布是台型结构;随着时间的发展,垂直流速最大值稳定在某个数值周期变化,下壁面努塞尔数基本稳定在某个数值,垂直流速最大值和下壁面努塞尔数及其达到稳定的时间随着相对瑞利数r的增加而增加;双局部行波对流稳定的存在于相对瑞利数r ∈ { 1.52,1.57]的区间,双局部行波的对流区长度随着相对瑞利数r的增加呈良好的增加关系,并给出了双局部行波的对流区长度随着相对瑞利数r变化的拟合关系式.

    双局部行波对流对流区长度垂直流速最大值努塞尔数

    气-液复合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的实验研究

    姚程炜田远思李二强
    698-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气-液复合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撞击过程中复合液滴内部空腔破裂的临界条件,及其铺展系数最大值和动态变化的特性,并分析了其与单相液滴撞击现象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发生空腔破裂的临界阈值随液体黏度的增加和气-液直径比的减小而增加.最大铺展系数随液体黏度和空腔尺寸的增加而减小,推导出了复合液滴空腔破裂临界阈值的理论公式,以及适用于气-液复合液滴最大铺展系数的理论模型.此外也研究了复合液滴撞击后的接触时间,发现在3种气-液直径比下,复合液滴的接触时间均小于单相液滴,并提出了无量纲接触时间随直径比变化的理论公式.

    气-液复合液滴超疏水表面铺展系数接触时间

    双重孔隙流体饱和介质弹性波散射二维IBIEM模拟

    刘中宪孙珺黄磊赵瑞斌...
    708-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平面波势函数,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IBIEM)研究了双孔隙流体饱和介质中弹性波入射下二维孔洞的散射特性.推导得到了双孔隙介质中全空间二维线源动力格林函数,并给出了各散射波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在数值精度验证的基础上,以双孔隙二维饱和全空间中孔洞为例,解决了平面P、SV波入射下的地震波散射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双重孔隙介质中的位移幅值、环向应力幅值、孔隙压力变化规律与不同入射波形,入射频率,孔隙率和边界排水条件密切相关,位移幅值在低频(无量纲频率η≤2)入射时出现峰值.环向应力幅值与干土条件相比更为复杂,基质孔压与裂缝孔压的存在增大了双重孔隙饱和介质的能量效应,总体震动趋势大于干土条件,环向应力放大可达62%.

    双重孔隙饱和介质弹性波散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双孔隙介质动力格林函数

    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步态参数和爆发力的影响

    常先坤张建新
    719-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受试者在平地常速行走过程中,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的步态参数产生的影响,受试者穿着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进行训练,探究鞋底厚度对高中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以24名在校的男性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穿着鞋底厚度为0、1、2、3cm的运动鞋在平地上行走并测试步态参数,穿着上述4种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经过为期8周的体育专项课训练后测试立定跳远和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并对步态参数和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运动鞋鞋底厚度在1~3cm区内受试者的步态周期更大,步长、步周长、步速和步频均小于穿着鞋底厚度0 cm的运动鞋的受试者,鞋底厚度0 cm组的步速和步频均最快分别为(1.42±0.08)m/s、(1.75±0.03)m,3cm鞋底的运动鞋的步速和步频均最慢分别为(1.13±0.02)m/s、(1.49±0.04)m,过8周训练后,穿3 cm厚度的运动鞋实验后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增幅达到0.14 m,增幅最大,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鞋底厚度0 cm组.结论 运动员穿着平底运动鞋在平地行走时更为稳定,能够降低运动中的风险,穿着厚底运动鞋在训练过程中激活了更多的肌肉纤维,对提升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为显著,穿着鞋底厚度0 cm的运动鞋对运动员的提升效果无明显优势.

    鞋底厚度运动能力运动学立定跳远下蹲跳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