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阳"路边音乐会"的审美价值与发展思考

    李佳佳胡小东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阳市"路边音乐会"的火爆"出圈",与自媒体、官方等因素的助推密不可分。然而,更重要的是,"路边音乐会"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切合了普通百姓的审美需求。这也是"路边音乐会"审美价值的体现,如"游艺"之美、"草根"之美、日常之美、多样性之美等。而火爆"出圈"后如何继续维持其热度,继续发挥其助力贵阳乃至贵州省文旅产业发展的作用,则需要从"在内容上,注重雅俗共赏和传统与现代并存;在参与上,注重政府引导保障与民间主导参与并重;在特色上,注重高端固定品牌与日常路演品牌并置;在设施上,注重路边及室内演出硬件与软件建设并举"等方面去深入思考。

    "路边音乐会"审美价值品牌打造文旅融合

    数字化背景下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保护策略研究

    潘金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落实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保护任务,有必要将数字技术与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保护工作相结合,以此助力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保护。本文对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进行了概述,探究了数字化背景对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传播与保护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保护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指导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的传播工作,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并有效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数字技术传播与保护

    非遗视域下传统民间舞蹈的静态保护与活化传承研究

    李德金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民族文化身份和认同的象征,还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是新时代民族艺术创新的源泉。在多元文化共生和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弘扬非遗民间舞蹈文化,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对非遗民间舞蹈的保护,助力民族民间舞蹈"活"起来、传下去,成为当前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就非遗视域下保护传承传统民间舞蹈的价值意义、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展开探析,以期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非遗传统民间舞蹈静态保护活化传承

    黔西南南龙古寨布依族八音坐唱传承与生产性保护实践研究

    武文雯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依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又称"布依八音""八音坐唱""八音坐弹"。南龙古寨作为黔西南州八音坐唱的起源地,其布依族八音坐唱保留着最原始的形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布依八音面临着过度商业开发,政府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传承碎片化、传播手段单一以及传承人数量锐减等问题。因此,笔者以南龙古寨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深入到其生态环境中,对其历史渊源、功能演变、音乐本体特征以及当前现状进行深入挖掘,并对此提出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方法及路径。

    南龙古寨布依族八音坐唱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安徽民间舞蹈涡阳棒鼓舞传承现状与传承策略研究

    刘瀚泽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棒鼓舞,流传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一带,对研究皖北、鲁西南、苏北、豫南地区古代战争舞蹈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亳州市与涡阳县两级文化馆对棒鼓舞实施了多项抢救性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棒鼓舞的发展速度依然较为缓慢。经调研发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艺术生态环境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等因素,都对棒鼓舞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入手,记录其表演形式,深入研究当前的传承现状,剖析了导致传承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传承发展建议。

    棒鼓舞民间舞蹈传承现状传承策略

    关于新时期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思考

    李万红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共鸣腔体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美声唱法的基本原理;其次探讨了该唱法在中国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以及中国美声歌手在全球舞台上的表现;再次聚焦民族唱法的声乐特色,探讨了科学因素与美声唱法的结合;最后探讨了中国美声唱法在多元化格局中的发展态势,这包括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相互交融,不同唱法之间的互相借鉴与影响,以及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渗透作用。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共鸣腔体声乐特色

    事件·主体·空间——论陈师曾《读画图》中的视觉现代性

    余娜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师曾的《读画图》真实记录了文艺界精英为赈济京畿水灾在北京中央公园举办书画展览的盛况。而这幅带有新闻写实感的作品不仅对这一现代事件进行了纪实表达,还以"画中画"的形式,展现了民国视觉文化所经历的现代性转变及观看方式的视觉现代性特征。本文欲以视觉文化为侧重点,回归陈师曾《读画图》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围绕"赈济水灾义展"事件、自觉观看的现代主体、现代性公共展览空间进行探究,依靠社会心理、感官经验、政治观念还原此图是民族生存与救亡的一次显性表达,剖析"读图"方式的变化所引发的一种现代主体的观看自觉。

    陈师曾《读画图》视觉文化视觉现代性

    明代洛神绘画形象嬗变及其审美意蕴研究

    王彰韬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神题材的绘画形象,从宋元时期超然脱俗的"凌波女神"转变为明代由雅入俗的"多情佳人",与明代的经济状况、政治环境以及戏曲、小说等艺术的流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明代洛神题材绘画的代表作,丁云鹏的《洛神图》和仇英的《春思美人图》不仅倾注了画家的主观情感,更在画作中赋予洛神形象以风流自由的文人情怀和雅俗共赏的审美韵味。本文拟从明代洛神绘画形象创作的艺术现实及其基础出发,结合明代绘画的美学观念、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等角度,对明代洛神题材绘画形象的嬗变缘由及其审美意蕴进行扼要而深入的探析。

    《洛神图》《春思美人图》绘画形象审美意蕴

    南宋《潇湘八景图》禅意研究

    钱嘉伟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潇湘八景图》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历代艺术家的关注。它以湖南潇湘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题材,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还蕴含着深远的禅意。首先,本文对南宋《潇湘八景图》的起源和发展背景进行概述;其次,从简素、自然等方面来论述《潇湘八景图》中禅意的含义,揭示了景色与禅境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试图启发人们挖掘、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潇湘八景图禅意简素静寂幽玄

    东汉摩崖石刻对隶书创作的影响

    田野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顺应山势雕刻,呈现出风格多样而不拘一格的特点,充满了随性自由的美感。这些石刻作为汉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研究东汉摩崖石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隶书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对东汉摩崖石刻作品的分析,揭示其在艺术风格、技法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探讨其对隶书发展的深远影响。

    东汉摩崖石刻隶书创作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