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俗学视域下安徽花鼓灯传承研究

    季莹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花鼓灯作为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因其传承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外部文化的冲击,其传承与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本文结合安徽花鼓灯的民俗文化背景,从纵向传承、横向传承及其生存危机三个方面,分析当下安徽花鼓灯传承现状及其问题所在。同时,结合时代特征,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为安徽花鼓灯实现全面、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策略与建议。

    安徽花鼓灯民间舞蹈民俗学传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刘婧秋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从民间迈向舞台,是这一艺术形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从民间迈向舞台这一过程中的传承脉络与发展轨迹,同时详细剖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属性,以及其舞台化后的形势变化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提出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传承与发展

    舞蹈社会学视阈下"曳步舞"的潮流探析

    曾雪琦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流行文化和文化传播的嬗递与交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外来舞种"曳步舞"逐渐进入国民视野。如今,在网络中、广场上、舞室里,男女老少结群"曳"舞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从舞蹈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曳步舞"这一现象对于研究当下群众舞蹈的社会结构和维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实地考察,试图从舞种探源、个案探究、现象分析三个层面剖析"曳步舞"是如何反映大众的现实诉求与生活旨趣,进而探赜"曳步舞"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联。

    舞蹈社会学曳步舞群众舞蹈文化

    浅谈歌曲《何日君再来》的艺术特色

    甘丰宁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日君再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受欢迎的经典中文歌曲之一,歌曲作者就是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的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刘雪庵先生。笔者通过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探究,回顾《何日君再来》的音乐创作,探析词作意蕴及其深层情感依托,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何日君再来》的社会影响,进而对于研究发展我国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刘雪庵《何日君再来》音乐思想音乐结构艺术特色

    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高伟男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提琴协奏曲这个体裁海顿一生中只创作过两部,而本文研究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正是他早期的作品,该乐曲整体积极向上,曲调轻松明快,完美诠释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征。该曲目也是众多大提琴学习者必须学习的曲目之一。本文分别从生平简介、音乐分析,以及演奏分析三个方面对该乐曲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提出笔者的个人观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内该乐曲的研究。

    约瑟夫·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音乐分析演奏研究

    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中国古典舞中的呈现及其艺术价值——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谈起

    胡一蝶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舞坛"双子星"周莉亚与韩真共同编创、指导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其"青绿"片段成为现象级的舞蹈作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所以能够火出圈外,离不开其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与作品分析等方法,以舞蹈作品《只此青绿》为例,通过讨论意境美学、气韵氤氲和宋韵文化在《只此青绿》中的呈现,来探析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呈现,以及它对中国舞蹈当下及未来发展的艺术价值。

    《只此青绿》古典舞中国传统美学艺术价值舞蹈诗剧

    琵琶曲《昭君出塞》的艺术处理手法分析

    孙雁雁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琵琶曲《昭君出塞》不仅是对王昭君故事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它用音乐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感人故事。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聚焦琵琶曲《昭君出塞》的艺术处理手法,比较华彦钧与刘德海的不同版本,通过对其结构布局、旋律特点、节奏与韵律、和声与音色运用,以及演奏技巧与表现力的深入分析,生动再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场景与人物情感,展现了琵琶艺术的独特魅力。

    琵琶曲《昭君出塞》艺术处理音乐分析

    古诗词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

    吴湘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印青谱曲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豪迈大气,韵味十足,一经发行便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采用了鲜明的五声民族调式,旋律古色古香。它以古诗词为基底,其独特的作品特点和音乐特征,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把握古诗词的独特韵味,掌握好音乐旋律中线条的变化和气息的运用,同时结合诗歌的情感和所表达的画面完整地演绎这部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音乐特征演唱技巧

    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形态特征与审美特点

    潘玲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作品第十四首Op。27 No。2)第一乐章进行分析,围绕音乐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织体形态、调式和声进行,以及音乐情感和审美特点进行分析,从中领会作品创作表现手法,感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音乐语言符号,进而让读者从音乐形态的视角去了解乐曲表达的内涵。

    《月光奏鸣曲》音乐形态审美特点

    高师音乐专业数字化转型:困境、动因和优化路径

    龙军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主要的转型方式,加快推进高师音乐专业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数字化转型是高师音乐专业的新挑战,更是高师音乐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本文分析了高师音乐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锚定高师音乐专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以坚守文化责任为主旨,提出数字化转型要充分利用优质数字资源,以艺术实践为主要方式与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优化路径。另外,还关注到数字化转型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

    高师音乐专业数字化转型困境动因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