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嵌入情感深处的音乐意象——谈布莱特·迪恩小提琴协奏曲《消失的书信书写艺术》之《汉堡,1854》

    石峰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作曲家布莱特·迪恩是当今国际乐坛最为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作为第一位获得格文梅尔大奖的澳大利亚人,他的创作分外注重音乐意象之情感,即力求在音乐进程中呈现出富有自身个性情感诉求的鲜活音乐意象,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使作品深入人心。本文聚焦于布莱特·迪恩小提琴协奏曲《消失的书信书写艺术》,以第一乐章《汉堡,1854》作为切入点,走进布莱特·迪恩情感创作视角,探求构建具有丰富情感音乐意象的技术手段。

    布莱特·迪恩小提琴协奏曲《消失的书信书写艺术》《汉堡,1854》

    钢琴演奏中歌唱性旋律的主要弹奏技巧探讨

    丁娜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地探讨了钢琴演奏中歌唱性旋律的核心弹奏技巧,旨在为演奏者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本文认为,通过精确控制踏板的使用时间与力度,以及左右踏板的协调配合,可以提升乐曲的连贯性与层次感。科学的弹奏方式强调全身力量的综合运用,以形成内在力量的流动体系,从而增强声音的穿透力与表现力。此外,良好的内在听觉能力对于技巧的高效应用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演奏者对乐曲的节奏、音准与旋律的精准把握。乐句起承转合的细致处理,结合手腕动作与触键方式的变化,可形成自然的强弱起伏与语气变化,进而增强旋律的歌唱性与表现力。

    钢琴演奏歌唱性旋律钢琴弹奏技巧

    浅析身体语言与舞蹈表达的深层联系

    黄文娜武晨迪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舞作为一种注重个性化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传递情感和思想。本文探讨了现代舞中身体语言的应用及其与舞蹈表达的深层联系。通过对身体语言基本定义的回顾与现代舞的实际案例分析,从情感传递、叙事功能、文化背景等角度,阐述了身体语言在现代舞中的独特作用。研究发现,舞者通过身体语言的设计与表达,不仅实现了舞蹈的叙事功能,还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跨越文化差异,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想传达效果。

    身体语言舞蹈表达现代舞情感传递

    鼓类民族打击乐《太阳》演奏艺术分析

    姜威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年新世纪》的开篇之作《太阳》由关乃忠先生执笔,《太阳》奠定了民族打击乐器与西洋打击乐器结合的新型协奏曲风格。作品的独奏部分,独辟蹊径地使用双大鼓及八只排鼓,呈现了多元化的打击乐艺术,这一版本已成为民族打击乐领域的经典,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太阳》的结构特点,促使演奏者对作品深入认识,同时分析演奏技巧、视觉设计和节奏感。

    鼓类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乐曲《太阳》

    当代舞蹈剧场艺术的美学建构——以舞蹈剧场《毛月亮》为例

    饶栖溪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月亮》是2019年由云门舞集演绎,编导郑宗龙创作的舞蹈剧场作品。编导受自然现象的启发,从"月晕而风"这一原型中汲取意涵,创造出具有东方属性的剧场文化意象,以此聚焦现代化、科技化对人类生命的潜在影响,并试图唤醒集体无意识中"身心文化基因"的内在属性。在一种狞犷、野性的原力释放中,编导重构了新东方性的"体语"表达。笔者从当代舞蹈剧场多元转向的创作视角出发,以"原型"的基础原理为参考,分析由云门舞集创作的当代舞蹈剧场作品《毛月亮》如何从"原型"文化意象中实现文化意涵的舞台"具身化""符号化""剧场化"的转义、引申与再造,以此探究当代舞蹈剧场创作中的美学建构方式、风格转向以及美学价值。

    舞蹈剧场《毛月亮》美学建构舞蹈文化意象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演奏技巧研究

    梁祎玲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奏鸣曲《黎明》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了贝多芬对自然的热爱与期盼,流露出盎然的生机和不屈的生命力。这首钢琴奏鸣曲主要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音乐结构和特点。鉴于演奏者在呈现这部作品的精髓和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方面存在难度,因此深入探究贝多芬的生平和《黎明》的创作背景、剖析其乐章结构,以及探讨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演奏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演奏思路。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乐曲详细阐述了主要的演奏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钢琴演奏技巧

    巴洛克时期到印象主义时期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演变

    杨晨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印象主义时期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演变,阐述了影响演奏风格的相关因素。通过对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巴洛克时期,以复调音乐和丰富的装饰音为特色,演奏技法注重手指轻巧灵活与声部清晰对比;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音乐占据主流,演奏在力度、速度、触键运用上更加多元化;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自由奔放,强调民族性和个性,触键方向多样化,自由节奏运用广泛;印象主义时期,追求感性与意象融合,和声与音色创新,踏板与触键细腻处理成为关键。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反映了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和音乐思潮的变化,不仅为后世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还为钢琴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指导方向。

    钢琴作品演奏风格巴洛克时期印象主义时期

    "戏剧化"表达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朱丽娟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化"手法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拓展了舞蹈的表现维度,使其不仅仅是动作的呈现,更成为情感、思想和叙事的综合表达。基于此,本文提出"戏剧化"在舞蹈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包括动作的意向性、背景的展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以及舞台布置对舞蹈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戏剧化"手法,舞蹈作品可实现形式上的突破,增强情感传递与观众共鸣的创作效果。

    戏剧化舞蹈创作情感表达舞台设计艺术表现

    何士德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音乐活动研究(1940-1942年)

    崔丝妹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文化运动在苏北领导人与众多文化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并繁荣起来。当时的苏北,不仅是华中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而且也是华中的文化中心。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苏北盐城更是被誉为"文化城"。何士德便是文化城中为苏北新音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一员。他于 1940 年 12 月至 1942 年12 月在苏北战斗与生活的两年内,为根据地培养了不少革命音乐人才,创作的以抗敌为主题的歌曲受到广泛传唱。同时,他以指挥和歌唱的形式参与了苏北的音乐演出活动,在推动苏北新音乐发展及抗敌歌咏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与骨干的作用,是苏北新文化运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音乐家。

    何士德苏北抗日根据地苏北新文化运动音乐活动研究

    论莆仙戏《状元与乞丐》的版本流变兼谈传统剧目的改编方法

    王妍迪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历经演变,现存传统剧目原本、1980 年演出本及 1981 年修改本三个版本,它们共同勾勒出该剧从原始形态至改编完成的蜕变轨迹。各版本在情节构建、人物塑造及唱词念白上的显著差异,深刻反映了不同创作阶段改编者的独特方法论与思想精髓。最终定型的作品,不但彰显了姚清水等人"古为今用"的改编智慧,更深刻聚焦社会现实,引导观众重新审视教育价值。修改本所蕴含的普适性主题,为其他戏曲剧种的移植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效激活了全国戏曲市场的生机与活力。尤为重要的是,《状元与乞丐》以其成功的改编实践,树立了莆仙戏乃至全国戏曲界在新时期传统剧目改编与创新方面的杰出典范,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状元与乞丐》莆仙戏版本流变传统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