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硗碛多声部民歌发展现状研究

    李雪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硗碛多声部民歌是藏族地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由多个声部组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硗碛多声部民歌面临着失传危机。本文通过对硗碛多声部民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和保护对策。首先,介绍了硗碛多声部民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分析了其在藏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详细描述了硗碛多声部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方式,以及其在传统宗教活动、农耕生活和社交娱乐中的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硗碛多声部民歌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少、传承人才匮乏、市场需求不足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对策。

    嘉绒藏族硗碛多声部民歌现状研究

    守正与创新:刘三姐歌谣艺术的重构与发展

    胡小东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是一条流动的河。歌谣随时代与地方为转移,并非永远不变之一物。刘三姐歌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刘三姐歌谣从田间地头传唱到戏剧与歌剧舞台,再到银屏的展演、传播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传播方式到艺术本体不断重构发展的过程。这些重构发展主要集中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的彩调剧、歌舞剧和电影等艺术载体中完成,由此奠定了刘三姐歌谣的巨大影响力,并一直延续至今,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西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刘三姐歌谣守正创新、重构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守正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这一过程又引发大家对于当下非遗保护的一些思考。

    刘三姐歌谣守正创新重构发展

    古代音乐理论著作《碧鸡漫志》研究梳理及其对现代歌曲创作的影响

    宋康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灼所撰《碧鸡漫志》作为中国音乐文学领域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诗词与音律创作、词学史、文艺评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献价值。从其研究沿革可以窥见,历代学者尤为关注《碧鸡漫志》的艺术审美与创作思想,他们认为此著作不仅承袭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内涵,也对音乐文学的当代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及启示。

    《碧鸡漫志》研究沿革当代创作音乐文学

    更迭与传承:贵州晴隆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历时性考察

    陈爽娇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妹戚托"是流传于晴隆原三宝彝族境内的彝族传统婚嫁舞蹈。由于时代变迁,"阿妹戚托"由原生态舞蹈逐渐朝着舞台表演艺术发展,表演场地、人员构成和舞蹈形态也随之嬗变。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族群内文化自觉性与政府主导下的共同参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助力"阿妹戚托"的当代传承和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历时性发展传承

    管窥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和声的创作特征——从演奏者的视角

    徐杨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演奏者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的和声创作特征。首先,通过对巴赫及其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概述,确立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阐述了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及巴洛克时期巴赫个人的和声风格,为后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代表性奏鸣曲的详细和声分析,揭示了巴赫在和声与旋律互动、和声表情性与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最后,文章从演奏者的实际出发,探讨了演奏技巧与和声表达的关系,以及演奏中的和声感知与理解。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声创作演奏者视角旋律互动

    庐陵题壁书法摭谈

    赖起凤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唐宋以来,庐陵境内所存庐陵本籍士民与仙游、宦居、转战于此的庐陵客籍士子的题壁书迹数量粲然可观。经过无数次自然消磨与人为涂抹,这些书迹鲜见遗存。然而,人们仍然可以凭藉庐陵地方史志与士人诗文集中有关庐陵题壁的文献资料略窥其文化状貌。本文在收集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从题壁书迹的主要载体、地理分布、文化特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勾摹和呈现出庐陵题壁书写约略的文化形状。

    庐陵题壁书法题壁载体地理分布文化特质

    克里姆特与席勒人物肖像画中装饰性语言的比较研究

    陈冰洁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丹在《艺术哲学》中提到,艺术家及其作品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隶属于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可以根据作品推断出其属于艺术家的哪一个发展阶段,同样也能从时代背景中分析出产生这类艺术形式的原因。克里姆特和席勒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也是维也纳分离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都展现出很强的装饰性。本文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克里姆特和席勒的人物肖像画中的装饰性语言,以更好地思考和感悟他们艺术作品中的内涵。

    人物肖像画克里姆特席勒装饰性语言

    董其昌《小赤壁诗册页》书法风格探究

    武超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董其昌是晚明时期的书法大家,在其众多作品中,《小赤壁诗册页》是创作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件作品。其书作的艺术风格极具个性,有"董家法度"之称。本文对《小赤壁诗册页》中的书法风格进行探究,通过对《小赤壁诗册页》的笔法、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其书法风格与个性。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董其昌书法创作的特点,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将其精髓运用到当代书法创作中。

    董其昌《小赤壁诗册页》书学思想书法风格

    木刻版画与油画创作方法的结合与借鉴

    汉涵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然而,每一种艺术门类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些共性。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与艺术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版画与油画这两种艺术门类在不断地"碰撞"中摩擦出了新的火花。本文将分析木刻版画与油画这两种不同绘画门类的创作方法,并结合当今艺术的发展形势,简要谈谈二者相互借鉴带给笔者的启示。

    版画油画创作方法艺术特点融合与借鉴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研究

    马晓艺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深度剖析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着重探讨其审美、社会及历史三个维度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分析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源起、演变、技艺特色,以及地域文化背景,揭示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领域的重大意义。

    艺术人类学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价值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