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荆楚礼乐舞文化与凤凰形象的传统舞蹈传承探析

    刘晓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选择"凤"鸟图形为代表的人文形象,形成独有的文化形态和艺术特质。凤凰形象是极具代表性的,是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之一,已经深深植入民族心理、肌体、行为之中,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连续性。针对凤凰形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有助于发掘凤凰物化形象的文化内涵,目前发现最早的"凤纹"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具有荆楚文化特征的凤凰形象,通过文艺作品创作、传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强化文化认同。形塑"多元一体"之鲜活文化生态与互嵌格局,对当代中华礼乐舞文化体系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荆楚礼乐舞文化凤凰形象传统舞蹈文化精神传承

    多媒体技术下的音乐会模式探索

    王子翔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以来,新媒体科技和信息交互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进步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也对人类艺术活动,如:电影、绘画、音乐等,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然而,古典音乐会仍然与两百年前的传统模式并无太大区别,这或许间接导致了当今古典音乐市场的日渐萎靡。本文探索的主题是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古典音乐会相结合的兼顾学术性和观赏性的新型音乐会模式。笔者结合在武汉音乐学院举办的两场多媒体音乐会的过程,从曲目设计、素材选择、结合手法等方面来探讨实施这种新型音乐会模式的细节和思考,并阐述对这一新型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的研究体会。

    多媒体音乐会音乐表演音乐与绘画

    滇国时期的铜鼓音乐文化研究

    付宝超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现有的云南铜鼓研究成果,本文以音乐考古学的研究视角切入,通过对楚雄万家坝古墓群、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羊甫头墓地出土的铜鼓,以及随葬乐器的研究,探讨滇国时期的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

    铜鼓音乐文化音乐考古学

    乡村振兴视域下黔北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谢琴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关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更承载着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黔北地区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红色根据地之一,孕育了丰富的红色音乐文化。红色音乐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对于推动当地文化振兴、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视域下黔北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相应措施。

    乡村振兴黔北红色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

    论东北秧歌个人风格的创造——以《王小燕秧歌教材》为例

    李广森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王小燕秧歌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当中所呈现的"故土情"与"女性美"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风格动作与形象塑造,探究《教材》中东北秧歌风格动作、舞蹈形象与情感表达的方式,总结王小燕个人东北秧歌风格的创造是把握动作的"度"与神态的"度",通过形神相合表现出的具体"人"与"景",最终"人"与"景"的情景交融构成其个性化的风格表达。

    东北秧歌风格《王小燕秧歌教材》

    交响乐《怀念》音乐形态与创作手法探析

    翟菁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是一种极具表达力的艺术语言,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音乐家能够传达情感、叙述故事,乃至探索抽象的思想。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作曲家们通过创新和跨文化的方式推动音乐的发展,为听众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永儒布的交响乐《怀念》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作品,其音乐形态和创作手法引人入胜,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对该作品的音乐形态与创作手法的探讨,解析作曲家对于音乐的独到见解与情感表达。

    交响乐《怀念》音乐形态创作手法

    从《教坊记》浅探唐教坊用乐

    郑晓雯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教坊记》为主要研究文献,探讨了唐代教坊用乐的类型、特点,以及在唐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先介绍唐代教坊的概况,然后分析《教坊记》对唐代教坊音乐的种类、表演场合、演奏方式,以及音乐家的记载,接着探讨唐代教坊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与传承,最后指出对唐代教坊音乐进一步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性。

    唐代教坊音乐《教坊记》类型与特点传承

    戏剧导演的美学表达与艺术创作

    时冬瑜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门类,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戏剧导演是舞台艺术的关键人物,在创作中扮演着设计师和组织者的角色。戏剧导演巧妙地融合各种元素和艺术技巧进行创作,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剧创作挑战与机遇并存。戏剧导演只有勇于直面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实现个人的艺术追求和职业发展。

    戏剧导演美学表达艺术创作

    白族"大本曲"的叙事传统与范式转换

    房祥云唐凯瑞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本曲"作为大理白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环洱海地区具有标识性的声音符号,标志着一方民众集体创造的精神结晶、更是大理白族集体性的情感记忆。本文拟以环洱海白族"大本曲"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对环洱海白族传统"大本曲"的历史逻辑、传承方式、展演特征等构成宏观认知,了解"大本曲"当下活态传承现状,以及对如何实现其创新性的转换,以适应现代社会审美需求进行思考。

    白族"大本曲"声音符号集体记忆传承与创新

    贵阳建设中国舞蹈之都的文化基础与路径选择

    陶荷丽范巧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阳是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的"中国舞蹈之都",近年来在舞蹈文化艺术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奠定贵州省舞蹈文化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推进了贵州全省舞蹈文化艺术事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对贵阳建设中国舞蹈之都的文化基础、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试论以贵阳为文化艺术中心的多彩贵州舞蹈品牌文化艺术发展演进逻辑,指出加强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民族舞蹈创造基地建设、推动民族性原创舞蹈编演和增进对外合作交流等是推进贵阳舞蹈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贵阳建设中国舞蹈之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贵州区域舞蹈文化繁荣的有效路径。

    贵阳中国舞蹈之都舞蹈艺术民族文化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