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性叙事的现实观照与审美镜像——欧阳黔森长篇纪实文学《黔村行记》创作研究

    张羽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 3 月欧阳黔森《黔村行记》出版,这是继《江山如此多娇》《莫道君行早》发行之后,又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实绩和叙事智慧。《黔村行记》从地方性叙事的审美维度切入贵州时空地理,以饱满的乡土情怀展示其山乡巨变,尤其是通过行走访谈的田野调查方式,紧紧围绕贵州"交通""乡村""民众"等关键词,深刻地展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以及由此带来整个贵州乡村民众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根本性转变。《黔村行记》紧跟新时代,观照乡村社会现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容地书写了贵州大地充满艺术活力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状态,以此彰显贵州新时代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审美镜像。

    欧阳黔森《黔村行记》时代伟力民众生活叙事智慧

    VR环境下影视作品控制权平衡策略

    余天亮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影视领域中导演与观众间的传统权力关系正经历着根本性的转变。VR技术的推广使得观众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能够主动参与并影响剧情的创作者。这一新兴的互动性强化了观众的体验感和控制欲,迫使导演在不牺牲叙事质量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通过策略性的感知设计、交互控制、时空架构调整和人称体验创新等手段,重新平衡导演与观众之间的控制权,确保观众能在享受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保持故事叙述的连贯和深度。这种权力的重新配置不仅挑战了传统影视制作的范畴,也为未来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VR影视导演与观众控制权平衡策略

    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融合研究——以侗族为例

    郭鸿斌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和实践,是中国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以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六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侗族音乐元素为研究线索,探索作曲家对于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路径和创造性思维。

    民族音乐元素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融合研究侗族

    《彩云追月》钢琴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研究

    王名扬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彩云追月》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王建中先生在创作此曲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技巧相结合,通过颤音、琶音等手法,不仅展示了音乐的技术美,而且赋予乐曲丰富的情感。该曲的结构层次分明,从激昂到宁静再到复杂交织,如同彩云追逐月亮的画面,生动形象。通过细致的分析,感受到作曲家如何通过音乐语言构建出美丽的意象和动人的情感,使这首作品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展示,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传递。

    《彩云追月》钢琴曲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

    于添琪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分析声乐表演艺术,并对其美学特征进行研究,这对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声乐表演艺术的"美"有积极意义,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创新等也有显著价值。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结合声乐表演艺术实践,揭示了观众在声乐表演中的主体性、表演文本的开放性和接受过程的互动性。同时,还探讨了声乐表演艺术在声音、情感和技术方面的美学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展示了接受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实际应用。

    接受美学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征观众主体性表演文本开放性

    数字技术视阈下剪纸艺术互动体验设计研究

    刘红根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剪纸艺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剪纸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但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中,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借助数字技术为剪纸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数字技术视阈下的剪纸艺术互动体验设计,通过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剪纸艺术创造全新的互动体验方式,从而激发公众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热爱,进一步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数字技术剪纸艺术互动体验设计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张雨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源于丰富的戏曲艺术传统。在演唱方法上,民族声乐深受传统戏曲影响,特别是在润腔技法、声音的运用,以及表情传达上。这些传统技巧不仅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力,而且为其艺术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面对现代文化的多样性,民族声乐亦需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借鉴与继承传统戏曲的同时,加入现代音乐元素,探索更多符合当代审美和技术发展的演唱方式,以此推动民族声乐的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继承发展研究

    基于图像的思想建构——论吕克·图伊曼斯的绘画

    田健华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被誉为具象绘画的救世主。他的绘画带有问题意识,围绕着大众新闻和影视媒介展开,通过冷静、克制的工作方式挖掘隐藏于原始图像背后的信息,以重构图像与绘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长时期的绘画实践中,他对图像时刻抱有热情,对自己关注的议题,如:绘画史、政治文化、历史人物、公共空间、生态环境、社会危机、焦点事件、群体记忆等进行着长久性的、深入的探究。多议题的探究也使得图伊曼斯能够全面且严肃地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以作为绘画史的延续。

    吕克·图伊曼斯图像表现隐喻

    中国画的审美意蕴与大学生审美观教育

    孙希娟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情理,承载着大学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建立在古典美学基础上,从自然造化中学习,揣摩创作方法,体现"天人合一"的艺术审美追求。学习中国画,不仅要掌握中国画的艺术特征、绘画技巧,还要善于挖掘其审美意蕴,赋能大学生审美观教育。中国画的美育价值,在于塑造大学生的审美品格,从中国画中认识、理解、传承独特的艺术审美精神,提升大学生审美的感受力、辨析力和创造力。

    中国画审美意蕴审美观教育

    民间舞"卡斯达温"舞蹈表演形态探究

    王伊菲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斯达温"是一种流传于四川黑水县的铠甲舞,其舞蹈形态独特,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对"卡斯达温"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本文以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为田野考察地,进行"卡斯达温"舞蹈表演形态探究。古人云"知必知其事",对于黑水县"卡斯达温"舞蹈表演的形态研究,主要将黑水县"卡斯达温"表演形态划分成四个部分:"前歌后舞"的表演形态、"仪式性"活动的表演形态、"巫"与"武"的表现形态、踏地为歌"圈舞"的表现形态。

    "卡斯达温"舞蹈表演形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