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学的科学概念及其演变与当代生态学学科体系之商榷

    于贵瑞王秋凤杨萌陈智...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学既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可直接服务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及生物产业管理等应用领域.生态系统概念将经典生态学或者基础生态学研究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生态学或者生态系统科学的新阶段,奠定了大尺度及全球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生物学、地理学及环境科学研究的大融合,推动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学科交叉.在这一大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生态学在不断地汲取不同学科营养的同时,提出了许多科学概念或理论学说,并在相关科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形成了以认知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及人类社会的互馈关系为核心的当代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科学体系.本文从生态学思想起源与发展、生态学概念的科学内涵及其扩展等方面综合讨论了当代生态学的科学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学科体系,并尝试性地对当代生态学的科学内涵、学科范畴、学科体系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基础生态学及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分支学科体系分类方案,期望与学界共同商榷,为完善和重构当代生态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科学学科体系

    中亚热带不同母质发育森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肖华翠李靖雯夏允杨柳明...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福建三明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米槠林土壤和杉木林土壤为对象,分析土壤磷组分、铁铝氧化物、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研究母质和森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程度和机制.结果表明:母质和森林类型显著影响土壤不同磷组分含量.总体上,砂岩发育土壤全磷含量、活性无机/有机磷、中等活性无机/有机磷以及惰性磷含量均显著高于花岗岩发育土壤,并且砂岩发育米槠林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中等活性无机/有机磷以及惰性磷含量显著高于砂岩发育杉木林土壤,而花岗岩发育米槠林与杉木林土壤磷组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花岗岩发育的2种森林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砂岩,而砂岩发育米槠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显著高于砂岩发育杉木林土壤.土壤不同磷组分的含量与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MBP、MB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ACP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母质和森林类型可能主要通过土壤铁铝氧化物赋存形态、ACP、MBP等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影响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磷组分分配特征.

    土壤磷组分成土母质森林类型铁铝氧化物

    滇中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养分释放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

    郑兴蕊宋娅丽王克勤张雨鉴...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N沉降下凋落物养分释放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滇中磨盘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尼龙网袋法布设凋落物(凋落叶、凋落枝)原位分解试验,设置不同施N处理:对照(CK,O g N·m-2.a-1)、低氮(LN,5 g N·m-2.a-1)、中氮(MN,15 g N·m-2·a-1)和高氮(HN,30 g N •m-2• a-1).结果表明:模拟N沉降1年后,凋落叶、凋落枝和土壤的C、N含量均表现为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增幅分别为0.3%-8.2%、4.9%-69.0%;C/N则表现为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降幅为0.8%-37.8%;凋落枝P含量、C/P、N/P在各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处理时间与施N水平均显著影响凋落叶、凋落枝及土壤的N、P含量及C/N、C/P、N/P;1年分解过程中,凋落物C、N、P残留率依次呈释放、淋溶-富集-释放、淋溶-富集的模式,外源N显著抑制了凋落物C、N、P释放过程;土壤C、P含量与凋落物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含量与凋落物C、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沉降下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滇中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过程对N沉降的响应机理.

    N沉降凋落物养分释放化学计量比常绿阔叶林

    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对凋落叶分解及酶活性的影响

    许子君万晓华梁艺凡施秀珍...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系向凋落物层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普遍现象,研究根系存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福建三明市楠木和格氏栲林进行1年的凋落叶分解试验,设置有根处理和无根处理(对照),研究根系生长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解360 d后,有根处理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干重残留率比对照分别降低8.4%和19.7%;根系在分解前期(90-180 d)对凋落叶分解影响最为显著.在分解360d后,与对照相比,有根处理凋落叶碳、氮、磷残留率在楠木人工林分别降低6.0%、19.1%和20.6%,在格氏栲人工林分别降低21.3%、23.2%和20.5%.在整个分解过程中,根系生长对凋落叶水解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在分解180 d时,楠木和格氏栲有根处理凋落叶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显著升高111.4%和92.4%.碳、氮、磷残留率与纤维素水解酶、p-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会通过养分吸收和刺激氧化酶活性来加速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

    根系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释放酶活性

    水氮胁迫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水分利用的影响

    赵松实林茂森王安志杨国范...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氮沉降加剧在影响植物生长的同时可能改变植物水分利用特征,了解氮沉降下植被耗水规律对模拟和预测森林水文循环各分量演变特征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氢氧同位素示踪法,分析不同氮素添加量(低氮添加组11.8 kg • hm-2,LN;高氮添加组23.6 kg • hm-2,HN)、不同模拟降水量(添加水量0、400、800和1600 mL,折合单次降雨量0、16、32和64 mm)下植株耗水来源、量值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对干旱条件下,LN中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对土壤水分利用比例为26%、12%和20%,普遍高于HN;随模拟降水量(16 mm)增加,LN中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的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3%、70%和43%,HN中该比例也达到高值,但小于LN中的数值;当模拟降水量为32 mm时,土壤含水量近似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均值,HN中树种平均土壤水分利用比例为39%,高于LN中的16%;当模拟降水量为64 mm时,土壤水分饱和,LN中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的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分别为14%、5%和1%,低于对应的HN中的64%、13%和10%.在降水量较少、土壤相对干旱的条件下,各树种的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均较低,且随氮添加量的增加,该比例进一步降低;当降水量较高、土壤湿度高于生长季平均值时,各树种的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均较高,且随氮添加量的增加,该比例进一步升高.

    阔叶红松林水氮胁迫氢氧同位素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比

    长白山群落交错带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于健陈佳佳孟盛旺周华...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白山是典型的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为了解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选取该区阔叶红松林与云冷杉林(又称暗针叶林)群落交错带内优势乔木树种长白松和鱼鳞云杉作为对象,获取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标准年表,明确限制2个树种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长白松较鱼鳞云杉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长白松径向生长具有与平均气温升高相一致的趋势,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则出现随气温升高而下降的"分离现象".相关分析表明,长白松径向生长主要受气温限制,尤其是受上年7、8月和当年9月平均气温影响较大.鱼鳞云杉标准年表与大多数月份的平均气温呈负相关,表现为受气温和降水量的综合制约.升温突变后,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升温突变前减弱,并且在个别月份出现了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由正相关向负相关的转变.目前,升温可能并未超过长白松径向生长的临界阈值,对其径向生长仍保持着促进作用.小波分析表明,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可能受到一些大尺度的大气-海洋-陆地变化的耦合作用影响.综上,气候变暖有利于增加长白松径向生长量,升温导致的干旱胁迫是限制鱼鳞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如果未来全球气温持续增加,将对鱼鳞云杉产生不利影响.本结果有助于理解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为在该区使用该树种进行气候重建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长白山树木年轮宽度气候变化生长-气候关系

    紫穗槐叶片浸提液对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秀青王进鑫马戌张玉玉...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穗槐和长柄扁桃是中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常见绿化植物.为探索紫穗槐搭配长柄扁桃进行绿化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土培法测定了5种质量浓度的紫穗槐叶片浸提液(0.025、0.05、0.10、0.15和0.20 g • mL-1)对长柄扁桃8个品种(YY1、YY3、YY4、YY5、YY6、SM6、SM7和SM8)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当浸提液浓度为0.025和0.05 g • mL-1时,长柄扁桃YY1和SM6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显著优于其他品种.随紫穗槐叶片浸提液浓度升高,长柄扁桃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随叶片浸提液浓度升高,过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而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表明,在紫穗槐化感作用下,长柄扁桃的生长势按照YY1、SM6、SM8、SM7、YY6、YY3、YY5和YY4顺序依次降低.综上,低密度紫穗槐与长柄扁桃YY1和SM6品种人工搭配混合种植有利于促进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紫穗槐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不同性别邻体和土壤灭菌对青杨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蒋皓天何恒果胥晓董廷发...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植物邻体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间邻体关系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比较了雌、雄青杨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对其邻株性别和土壤灭菌的响应差异,并分析了性别间的邻体效应关系及不同性别混栽下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性邻株模式降低了青杨雌株或雄株生物量的积累,而异性邻株模式在未灭菌条件下促进了雌株的生物量积累;土壤灭菌抑制了雌雄株生物量的积累,尤其是雌株;灭菌对同性邻体效应无显著影响,但异性邻株对雌株的效应由正相关关系变为中性相关,对雄株的效应由中性关系变为负相关;在所有组合中,未灭菌下的雌雄组合生物量最高,而灭菌下的雄雄组合生物量最低.雌雄青杨的生长对邻株性别的响应不同,且邻体效应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高产杨树人工林的栽培提供支撑.

    植物邻体关系雌雄异株土壤微生物青杨

    干旱胁迫对3种灌木不同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陈佳瑞王国梁孟敏王润超...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3个水分处理,即田间持水量(FC)的(75±5)%、(55±5)%和(35±5)%,对丁香、黄刺梅、连翘的叶、茎、极细根(0~1 mm)、细根(1~2 mm)和粗根(>2 mm)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灌木相同器官间氮(N)和磷(P)含量以及C∶N、C∶P、N∶P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3种灌木各器官C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变化;叶片N含量呈增加趋势,茎N含量逐渐下降,极细根和细根N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茎P含量呈降低趋势,极细根和细根P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种灌木在干旱胁迫下叶C∶N呈降低趋势,叶和茎C∶P、N∶P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胁迫对极细根C∶N和叶C∶P、N∶P影响最大,而对粗根C∶N、N∶P以及极细根C∶P的影响最小.土壤C、N含量与灌木各器官中C、N、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但土壤P含量与叶和根系C、N、P含量均显著相关.土壤中相对缺乏的P是影响灌木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最重要因素.干旱对不同灌木不同器官化学计量的影响不同,叶和极细根的化学计量较其他器官对干旱胁迫更加敏感.干旱可能主要通过影响灌木对土壤中养分P的吸收和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进而影响灌木不同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尤其是与P相关的化学计量特征.

    干旱胁迫器官化学计量特征

    种植阔叶树种和毛竹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方韬李永春姚泽秀李永夫...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种植阔叶树种和毛竹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法比较分析种植香樟、木荷、青冈等阔叶树种与毛竹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并结合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组分与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与种植阔叶树种的土壤相比,种植毛竹的土壤活性碳组分和碳矿化总量显著提高,且其地下生物量高于阔叶树种.种植毛竹的土壤真菌/细菌丰度比也高于种植阔叶树种的土壤,土壤细菌群落组分对树种的响应比真菌群落更加敏感.种植毛竹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低于阔叶树种;与细菌群落相比,真菌群落多样性与pH、有机碳含量、碳矿化速率更为相关.与阔叶树种相比,种植毛竹能显著增加土壤碳矿化总量,而毛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是导致碳矿化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土壤碳矿化树种土壤细菌土壤真菌群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