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温模型的南宁市蒸散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

    韦钧培杨云川谢鑫昌廖丽萍...
    28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蒸散发是水文能量循环和气候系统的关键要素.研究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气候、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对理解城市流域水循环和生态过程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三温模型和MODIS影像,估算并分析2001-2018年南宁市的蒸散量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主要气候要素、土地利用类型对蒸散量的影响规律和驱动模式.结果表明:2001-2018年,南宁市年均蒸散量在495.7~781.1 mm,年际相对变化率为-22.5%~23.1%,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蒸散量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市区蒸散量显著低于郊区.南宁市蒸散量与气候因子呈显著的复相关性,气温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降水,在郊区呈气温驱动型,而市区则存在多种驱动类型复合现象.南宁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蒸散量大小依次为:林地(823.4 mm)>草地(675.6 mm)>耕地(582.9 mm)>建设用地(346.6 mm).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是导致区域蒸散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下垫面因素.

    蒸散发三温模型气候因子土地利用南宁市

    侧孢芽孢杆菌B113对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及机制

    孙一凡刘喆李海洋郑泽浩...
    299-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对番茄早疫病原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侧孢芽孢杆菌B113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番茄株高、茎粗、番茄早疫病病情指数、叶片内防御酶活性以及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等指标,探究侧孢芽孢杆菌B113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接种B113可显著降低番茄早疫病的病情指数,提高叶片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防御酶活性,降低病害对植物地上部分及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改善番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常见有益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油壶菌属、血赤壳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侧孢芽孢杆菌B113可通过提高番茄叶片内防御酶活性并增加根区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来增强植物对番茄早疫病的抗性,从而实现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

    侧孢芽孢杆菌番茄早疫病防御酶微生物群落结构

    利用雨养泥炭沼泽及湖泊沉积物重建多氯联苯污染时空变化趋势

    金宇斌周旭东谢雨初于志国...
    309-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重建不同历史时期多氯联苯(PCBs)的沉降速率以研究其污染的时空变化趋势,本研究分析了PCBs在泥炭芯和湖泊沉积柱芯中浓度和沉降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评估了泥炭芯和湖泊沉积柱芯用于PCBs沉降变化研究的适用性.对采集柱芯进行定年分析发现,泥炭沼泽可以很好地记录PCBs历史沉降变化,并且泥炭中的PCBs没有出现降解情况,因此采用泥炭地研究PCBs沉降变化是可行的.本研究中泥炭地11种多氯联苯同系物(∑11PCBs)的重建时间为19世纪初至21世纪初,对泥炭中PCBs含量检测发现,每个沼泽的3个泥炭芯中∑11PCBs的单位面积埋藏量均值在(37.0±5.4)~(47.2±27.8)μg·m-2之间变化,标准偏差在14.6%~58.9%,∑11PCBs的最高浓度可达6.8 ng·g-1DW,重建的PCBs沉降最大速率可达989.7 ng •m-2• a-1.沉降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1980年后明显下降,这与美国在1979年禁止生产PCBs相符.对沼泽附近湖泊的沉积物取样分析发现,湖泊沉积物柱芯各深度所对应的浓度和最大沉降速率与附近沼泽相近.但湖泊沉积物剖面中2~7阶PCBs同系物的浓度分布均匀,表明湖泊沉积物无法用于分析低阶PCBs的历史沉降变化.本研究重建了不同历史时期大气环境中PCBs的时空变化规律,可为评价区域环境质量提供基础资料.

    多氯联苯(PCBs)雨养泥炭地湖泊沉积物沉降变化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黑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张晨简敏菲陈宇蒙陈晴晴...
    317-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对沉水植物产生的生理生化影响,选择典型沉水植物黑藻为供试材料,以粒径3 μm的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PS-MPs)为外源胁迫污染物,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PS-MPs(5、10、30、50、100mg·L-1)设置不同暴露组及对照组,测定沉水植物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荧光参数及荧光成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100mg·L-1PS-MPs下黑藻的株高显著下降;较低浓度下(如5 mg • L-1)黑藻的鲜重显著升高,但随着PS-MPs暴露浓度进一步增加,黑藻鲜重降低,干重无显著变化.黑藻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均随PS-MPs浓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b无明显变化.PS-MPs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均呈下降趋势,而稳态下的PSⅡ反应中心关闭程度(1-Qp-L88)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PS-MPs抑制黑藻PSⅡ反应中心有关.黑藻的荧光成像强度随PS-MP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PS-MPs浓度为10 mg·L-1及以下时,黑藻叶片表现出正常的光合活性;当PS-MPs为30 mg·L-1及以上时,叶片边缘的光合强度小于茎秆及其周边,叶片呈现发黄、残叶等现象.推测黑藻基本能适应低浓度PS-MPs(0~30mg • L-1)的污染水域,而在PS-MPs高于30 mg·L-1的污染水域中其生长和光合作用将受到抑制.

    微塑料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荧光成像

    煤气炮和声波驱鸟器有效距离的评估

    金麟雨李舒萌赵小英刘泰杉...
    326-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击事故主要发生在机场区域,通过使用驱鸟设备减少机场鸟类活动是预防鸟击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家鸽和红隼两种高危险鸟类作为受试对象,选择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使用的煤气炮和定向声波驱鸟器,观察在设备正常运行期间鸟类位于不同距离上的行为反应,探究两种驱鸟设备的有效作用距离以及效果.结果表明:家鸽和红隼在距离煤气炮驱鸟器10、30m时的警戒、逃跑行为显著高于对照,而在50 m处的各种行为次数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别.家鸽和红隼在距离定向声波驱鸟器50、100m时能够显著引起警戒和逃跑行为,在300 m处仍能显著引起红隼的警戒行为.可见,煤气炮的有效驱鸟距离为30 m,定向声波的有效驱鸟距离可达300 m,即定向声波的驱鸟效果要强于煤气炮.本研究可为机场引进驱鸟设备以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桃仙机场鸟击定向声波驱鸟器驱鸟效果行为反应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生长和性成熟特征的异质性

    裴如德高春霞田思泉麻秋云...
    33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类生长和性成熟是渔业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为分析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本文以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浙江南部近海13个渔业资源季度调查航次获得的4920尾小黄鱼样品为研究对象,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研究了小黄鱼生长和性成熟特征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小黄鱼体长范围为13~215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4mm,体重范围为0.5~182.2g,优势体重组为20~55g.体长和体重关系方面,加入季节、性别和年份随机效应的LMEM模型AIC值和RMSE值最小,拟合效果最好,季节对小黄鱼体长和体重关系的影响最显著.小黄鱼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4.22×10-5L2.79,在体长大于160mm后,小黄鱼体重增长率春季、夏季最快,冬季次之,秋季最慢,2015年体重增长率最快,其次为2017和2018年,2016年最慢,雄性体重增长率快于雌性.小黄鱼样品中,性腺成熟度为Ⅱ期的未性成熟小黄鱼比重最高,占50.4%,达到性成熟的仅占19.6%.加入季节、年份随机效应的LMEM模型对于小黄鱼体长和性成熟概率关系的拟合效果最好,AIC值和RMSE值最小.模型结果表明:季节对小黄鱼性成熟概率和体长关系的影响最显著,50%的性成熟体长(L50%)值在冬季最小(124.6mm),其他季节差异不明显,冬季性成熟速度最快.本研究表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小黄鱼的生物学异质性,小黄鱼生长和性成熟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在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小黄鱼生长,性成熟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异质性东海

    浙江乐清湾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

    张亚洲张琳琳印瑞栾会妮...
    34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在乐清湾进行的4个航次浮游动物调查数据,计算乐清湾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S)、平均拥挤度(X*)、生态位宽度(Bi)及生态位重叠值(Qik).结果表明: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S>0.02)共17种,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优势度指数与生态位宽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的生态位重叠值极低,Qik>0.6的种对有25对.冗余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因素,浮游动物优势种在这些环境因子上存在生态分化现象.

    乐清湾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环境因子

    城市道路绿地对局地空气污染扩散的影响研究进展

    胡杨马克明
    349-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道路绿地对局地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近年来比较活跃,获得了大量研究结果,但因缺乏总结梳理,尚难切实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实践.本文对道路及绿带类型进行归类,以实地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常用方法为分类前提,对相关研究涉及的污染物浓度指标、植物特征因子及其他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了道路绿地对局地污染扩散的影响规律,进而指出未来应在拓展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过程、融合两种基本方法、提高数据的精度和丰富度等方面加强研究.

    道路街道峡谷扩散数值模拟实地监测污染物浓度植物特征

    微生物种间直接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兰建英蒋海明李侠
    358-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氢气和甲酸被认为是微生物间电子传递的中间电子传递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来替代氢气/甲酸传递.DIET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微生物间电子传递途径,其电子传递效率要高于传统的种间氢气/甲酸传递.DIET这一新发现改变了微生物互营生长代谢必须依赖氢气或甲酸等电子载体的传统认识,为今后研究微生物互营现象打开了新视角.虽然DIET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对能够进行DIET的微生物种类、DIET机制及影响DIET的因素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能形成DIET的微生物,然后重点分析了能够进行DIET的电子供体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机制和电子受体微生物直接利用胞外电子的分子机制,最后阐述了导电材料对DIET的影响,并提出了DIET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DIET研究提供参考.

    种间直接电子传递电子供体微生物电子受体微生物互营生长导电材料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进展

    魏守才谢文军夏江宝梁爱珍...
    369-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固碳具有重要作用.盐渍化导致的特殊土壤性质,如高盐分离子(主要为Na+)浓度、低有机质含量和较差的微生物条件等因素,对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产生障碍作用,因此探讨盐渍化土壤团聚体特征更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滨海湿地和内陆盐渍化沼泽湿地是盐渍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盐渍化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研究进展,并对上述两种盐渍化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团聚体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有机无机改良剂添加、耕作方式、植被类型、秸秆还田以及微咸水灌溉等农业措施对盐渍化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形成和稳定具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目前盐渍化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进行了展望,为全面了解盐渍化土壤团聚体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团聚体盐渍化有机碳盐渍化湿地生态系统农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