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测墒补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开花后13C同化物积累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传梁于振文张娟张永丽...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黄淮冬麦区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氮肥管理措施,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各处理 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 70%条件下,设置3 个施氮水平,即150(N1)、210(N2)和 270 kg·hm-2(黄淮冬麦区常规施氮量,N3),研究施氮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特性、13 C同化物积累与转运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和N3处理开花后14~35 d旗叶光合能力显著高于N1处理,N2与N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3 C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N2处理开花后营养器官13C同化物转运量比N1和N3处理分别高 12.1%和 7.1%,成熟期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比N1和N3处理分别高10.1%和5.3%.施氮量亦调节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总耗水量,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表现为N2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N1处理,N2处理拔节至成熟期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较高.N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N3和N1处理分别高 7.5%和 4.8%,籽粒产量比N3和N1处理分别高4.7%和10.9%,氮肥偏生产力比N3处理高 34.6%.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施氮量为210 kg·hm-2处理为研究区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施氮量小麦13C同化物积累量水氮利用效率

    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洁华一帆秦际远贺明荣...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协同提高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或(和)千粒重提高产量,通过促进地上部氮素积累提高氮素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但不同时期喷施效果存在差异.起身期+灌浆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开花期+灌浆期喷施处理在所有处理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幅最大,产量增幅最高(12.8%~14.0%);同时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增幅最高(16.4%~18.8%),从而氮素利用率增幅最高.综合施用成本等因素,生产上可采用起身期+灌浆期或拔节期+灌浆期 2 次间隔喷施模式,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表油菜素内酯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外源喷施

    封面说明

    106页

    宽幅播种下基本苗密度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孔令英赵俊晔张振石玉...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宽幅精播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适宜基本苗密度,于 2018-2019 年和 2019-2020 年在山东兖州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 4 种基本苗密度处理:90×104株·hm-2(D1)、180×104株·hm-2(D2)、270×104株·hm-2(山东高产田常用基本苗密度,D3)、360×104株·hm-2(D4),研究基本苗密度对小麦光合特性、衰老特性以及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D4处理相比,D2处理显著改善了灌浆期间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提高了旗叶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旗叶和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延缓了旗叶和根系衰老;与D1、D3、D4处理相比,D2处理显著提高了 0~40 cm土层小麦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2018-2019 年和2019-2020 年,与D1、D3、D4处理相比,D2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1.8%、2.5%、6.4%和 22.7%、5.7%、17.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9.2%、8.8%、14.2%和21.1%、6.2%、21.5%.综上,基本苗密度为180×104株·hm-2的D2处理通过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改善小麦根系形态,延缓了植株衰老,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是山东宽幅播种高产麦田的最优处理.

    小麦宽幅播种基本苗密度光合特性衰老特性籽粒产量

    水分和盐分胁迫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木质部水力特性的影响

    王宇李浩姚珍珠廖祺...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部是植株体内水分传输的主要通路,其水力特性的变化会影响植株的水分关系和果实的水分积累.目前关于番茄植株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特性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植株生长和果实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日光温室番茄盆栽试验,设置3 个处理:对照,土壤含水量(θ)为75%~95%田间持水量(FC),初始电导率(EC)为0.398 dS·m-1;水分胁迫,开花前θ为75%~95%FC,开花后至成熟期θ为45%~65%FC,EC为0.398 dS·m-1;盐分胁迫,θ为75%~95%FC,EC为1.680 dS·m-1,研究了樱桃型番茄(红宝石)和中果型番茄(北番501)植株在水分和盐分胁迫下的植株生长、果实含水量以及木质部水力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水分和盐分胁迫下茎秆横截面积和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别减小了22.0%~40.7%和10.0%~18.3%,茎秆比导水率和桁架柄比导水率分别降低了 8.8%~41.1%和 12.9%~28.4%,抑制了植株生长,减少了地上部鲜重、果实大小、果实鲜重和含水量,且与樱桃型番茄相比,中果型番茄的降幅更大.此外,果实含水量分别与茎秆和桁架柄比导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番茄植株在水分和盐分胁迫下木质部水力特性指标减小,生长被抑制,果实鲜重显著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中果型番茄相较于樱桃型番茄对水分和盐分胁迫更敏感.

    水分胁迫盐分胁迫木质部水力特性木质部解剖结构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含水量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玉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李常鑫闫琪倪莉莉张淑鑫...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利用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在黄土高原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田间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设置3 个处理:CK(田间环境,自然大气CO2浓度)、OTC(OTC气室,自然大气CO2浓度)、OTCe(OTC气室,CO2浓度 700 μmol·mol-1),探讨春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籽粒品质(可溶性糖、淀粉和粗蛋白)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为揭示旱作区春玉米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适应机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玉米NSC含量、积累量的影响因器官和生育期不同而异.与CK和OTC相比,OTCe促进了生殖生长阶段叶、茎和根NSC的活化再分配,提高了叶片、茎秆和根系NSC转运到籽粒的量(ATMNSC)、向籽粒的转运率(ARNSC)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ACNSC);与CK相比,OTC带来的增温效应抑制了茎和根 NSC 的活化再分配,促进了叶 NSC 的活化再分配,显著提高了玉米叶 ATMNSC、ARNSC、ACNSC.在两年试验中,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玉米籽粒可溶性糖、淀粉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CO2浓度升高NSC含量玉米OTC气室

    施磷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徐薯32为例

    刘明郑冬梅靳容赵鹏...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适宜的磷肥用量,提高鲜食型甘薯的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以徐薯 32 为例,于 2018-2019 年进行两年的田间试验(土壤有效磷含量为 31.70 mg·kg-1),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磷积累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 个施磷水平(P2O5),分别为0(P0)、25(P25)、50(P50)、75(P75)和100 kg·hm-2(P 100).结果表明:1)与P 0相比,施磷显著提高了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以P 75处理最高,其次为P50处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施磷显著提高了薯块中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P50处理下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在生育期90~120 d,施磷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磷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4)磷表观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磷农学效率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P 50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鲜薯产量、品质、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P 2 O5的适宜用量为50 kg·hm-2.

    鲜食甘薯磷肥用量商品薯产量磷利用效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对不同腐熟度有机肥的响应及对土壤矿质氮的调控作用

    邓亚琴徐智张勇王宇蕴...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化肥配施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影响及土壤MBN调控土壤矿质氮的作用,将堆肥过程与土壤培养试验相结合,设置常规化肥对照(CK)、化肥+腐熟度为 50%(种子发芽指数为50%,下同)的有机肥(CO1)、化肥+腐熟度为 80%的有机肥(CO2)、化肥+腐熟度为 100%的有机肥(CO3)共4 个处理,测定土壤MBN、矿质氮(NH4+-N、NO3--N)、净硝化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脲酶和蛋白酶,并揭示土壤MBN对矿质氮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到培养结束时,与CK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CO1、CO2、CO3)的土壤MBN、NH4+-N含量显著提高 50.1%~62.4%、109.9%~147.1%,土壤NO3--N、净硝化速率显著降低23.3%~46.8%、26.2%~51.5%,土壤MBC、DOC含量、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3.8%~69.6%、7.4%~20.8%、11.2%~69.0%、9.4%~25.1%,且CO2、CO3 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CO1.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较高腐熟度有机肥(腐熟度≥80%)对MBC、MBN、NH4+-N含量、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对土壤净硝化速率具有负向调控作用.化肥配施较高腐熟度有机肥可以明显增加土壤MBN,提升脲酶、蛋白酶活性,增加NH4+-N含量,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腐熟度为 80%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减少有机肥生产成本及时间,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微生物生物量氮矿质氮调控作用

    自然生草制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对行间草耕翻还田的响应

    于波秦嗣军吕德国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园生草是提高果园生产力、促进果园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为探究自然生草制苹果园行间草耕翻还田对土壤生物学性状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清耕(CK)为对照,设置草被刈割还田(NG)和草被刈割耕翻还田处理(NGR),研究不同草被还田方式对行间 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不同形态氮、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与CK相比,NG和NGR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以NGR处理提升效果最显著,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 59.0%、20.7%、38.3%和 73.5%、45.9%、67.8%.NGR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氮、钾养分含量,铵态氮、硝态氮、颗粒有机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及速效钾和水溶性钾含量分别为CK的1.5、1.8、1.6、2.0、1.3 和 1.4 倍,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进而提高了果实品质.综上,NGR可提高苹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氮钾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是生草制苹果园一种可行的行间草被还田方式.

    苹果园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养分含量

    低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番茄幼苗光抑制的缓解效应

    赵海亮左璐张璐郭天宇...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外源褪黑素对低温逆境条件下番茄光合系统破坏的缓解机制,设置常温+水(NW)、常温+褪黑素(NM)、低温+水(CW)、低温+褪黑素(CM)4 个处理,对番茄幼苗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NW相比,CW的光合速率下降了 50.3%~72.6%,叶绿体中的丙二醛含量升高了17.5%~132.7%,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含量分别升高了 86.5%~235.9%、96.6%~208.4%;而低温下施用褪黑素显著缓解了这一趋势,CM 处理光合速率比 CW 提升了22.7%~24.7%,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 O2 含量分别降低了 16.6%~29.0%、14.9%~22.7%、10.7%~27.1%.与CW相比,CM处理光系统Ⅱ光化学能转化系数和调节性能量耗损系数分别升高了15.8%和7.2%,非调节性能量耗损系数下降了 24.7%,AsA-GSH循环中关键代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综上,低温下施用外源褪黑素可以平衡光系统Ⅱ的能量分布,增强叶绿体中AsA-GSH循环的活性氧清除效率,进而缓解低温引起的光抑制.

    番茄褪黑素低温光抑制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