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时空变化

    韩艳刚盖学瑞邱思玉张月...
    3397-3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兴安落叶松在大兴安岭山脉的分布特征,沿纬度设置了 9个采样点,分析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总体上所有采样点的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夏季(6-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及降水量、2月SPEI及降水量呈正相关,与3月温度呈负相关.在空间上,南部年均温较高区域的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2月SPEI呈显著正相关,在北部年均温较低的区域与3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时间上,兴安落叶松生长-气候关系不稳定.随着温度升高,在年均温较高区域,夏季SPEI和降水量对树木生长的正效应以及夏季温度的负响应显著增强;在年均温较低区域,树木生长与3月温度负响应增强更明显.这表明气候变化改变了树木生长-气候关系,而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在未来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会受到抑制,在年均温较高且降水量较少的南部地区会因夏季水分亏缺和冬季干旱而衰退,温度较低的北部地区则可能因冬季干旱和冬季变暖而使生长受到抑制.

    树木年轮生长-气候关系时空差异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和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郭雪梅王兆鹏张楠张冬有...
    3405-3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升温可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干扰.本研究利用树轮年代学方法中的生长-气候响应函数、滑动相关分析,探讨大兴安岭漠河地区樟子松和落叶松径向生长的限制因子,以及二者径向生长对快速升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樟子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落叶松更为敏感,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比落叶松更稳定.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生长季月均温及月均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而落叶松与冬季月均温及月均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冬季降水促进樟子松生长,前一年生长季后期降水抑制落叶松的径向生长.1990年快速升温后,降水对樟子松的限制作用由升温前的负相关转变为升温后的显著正相关,高温对樟子松的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高温对落叶松的抑制作用增强,降水对落叶松的限制作用也在升温后增强,生长速率显著下降,二者生长速率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可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树轮气候变暖径向生长樟子松落叶松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杨婧雯张秋良宋文琦张旭...
    3415-3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兴安岭是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是该地区最为重要的树种,研究它们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可以为预测气候变化下我国北方森林动态提供科学依据.在大兴安岭地区选择6个样点共采集兴安落叶松树轮和樟子松树轮样芯451个,建立了 12个标准年表.比较了 1900年以来树木径向生长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样点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运用线性混合模型探讨温度和降水对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年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滑动相关对比两个树种生长-气候关系的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3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上一年冬季和当年7月降水呈正相关.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8月温度呈正相关,与当年生长季(5-9月)降水呈正相关.冬季降雪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夏季过多降水对樟子松径向生长起到显著的限制作用.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树木生长、物种组成以及空间分布等.

    气候变化大兴安岭树木年轮兴安落叶松樟子松

    不同坡位水曲柳木质部解剖特征及其与气候关系

    郑勤莹张国帅赵彬清王晓春...
    3428-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变暖,东北地区暖干化加剧.为了解干旱胁迫对小兴安岭地区不同坡位水曲柳径向生长的影响,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分析了水曲柳木质部解剖特征对不同坡位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上、下坡位水曲柳木质部解剖参数整体上变化趋势一致,导管数量呈线性分布,最大导管面积和总导管面积总体上呈对数分布,平均导管面积总体上呈偏正态分布.不同坡位多个解剖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下坡位导管数量、导管面积总体上大于上坡位.大部分解剖参数与 日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但存在一定差异,上坡位水曲柳总导管面积与日均温呈正相关,导管数量、总导管面积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关性均大于下坡位.上坡位最小导管面积与 日积温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下坡位,总导管面积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气候暖干化会导致水曲柳导管面积和导管数量相对减少,但基本上不影响导管分布状况,上、下坡位导管分布基本一致.目前,气候暖干化未限制而是促进了水曲柳的径向生长.

    水曲柳水分变化木质部坡位气候变化

    黑龙江不同区域人工红松心边材及树皮削度可加性模型系统构建

    苏巴提·赛达合买提贾炜玮
    3437-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东京城林业局和林口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下103株人工红松解析木的2977个圆盘数据,结合林业研究中常见的Kozak(1988)、Muhairwe(1999)、Lee(2003)、Kozak(2004)可变指数削度方程,构建带皮直径、心材直径、边材宽度、树皮厚度的削度方程,并对比选出最优基础模型;采用SAS软件PROC MODEL模块中似乎不相关回归(SUR),建立带皮直径、心材直径、边材宽度和树皮厚度削度方程的可加性模型系统,同时将区域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中,通过调整确定系数(Radj2)、均方根误差(RMSE)、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模型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带皮直径、心材直径、边材宽度和树皮厚度最优基础模型均为Kozak(2004);可加性模型系统在满足各分量与总量可加性的基础上,也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预估精度均达到98%以上,引入哑变量后,可加性模型系统预测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心材直径和边材宽度预测能力提升更显著;不同区域带皮直径和树皮厚度削度差异较小,而心材直径、边材宽度的削度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构建的包含哑变量可加性模型系统,不但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还满足带皮直径、心材直径、边材宽度和树皮厚度之间的可加性逻辑,为人工红松心边材及树皮材积的准确估测提供了基础.

    可加性模型削度方程哑变量心边材树皮厚度红松人工林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特征的VS模型模拟分析

    包光刘治野刘娜吴买利...
    3448-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Vaganov-Shashkin模型对呼伦贝尔地区4个样点的沙地樟子松标准化宽度年表进行模拟研究,在2000年以前时段拟合度较好,而2000年以后时段拟合度较差.进而选取2000年以前的模拟结果进行径向生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主要的生长季为每年的5-9月,温度对每年樟子松生长初期与末期具有显著影响,而在树木生长季旺盛期,土壤湿度的不足是制约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极端窄年树木径向生长速率受土壤湿度的影响较极端宽年明显,生长季中期7-8月树木径向生长速率在宽窄年份均呈降低趋势,表明该时期沙地樟子松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结果与我国半干旱地区树木年轮生理模型分析特征相符,模型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模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Vaganov-Shashkin模型气候因子树轮樟子松呼伦贝尔沙地

    暖干化加剧东北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径向生长的水分限制

    赵莹蔡立新靳雨婷李俊霞...
    3459-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天然林,人工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更敏感.本文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以东北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建立油松年轮宽度年表,研究油松生长的动态变化及其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升温对油松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松年轮宽度主要与生长季5-7月的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生长季早期4月和生长季5-7月的平均降水量和PDSI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可利用性是限制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自西南向东北随着年降水量增加,各样点油松径向生长对年均温的敏感性增强,与年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说明偏干旱的西南部地区油松生长受水分限制更严重.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胁迫使得研究区西南部的部分人工林油松生长呈衰退状态.随着暖干化的持续,研究区油松分布边界将发生局地收缩,适宜生长的边界将向北移动.

    油松暖干化径向生长半干旱地区

    水热耦合对沈阳地区油松木质部生长的影响

    刘伟韬李俊霞赵莹韩勍...
    3468-3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微树芯技术可以从细胞尺度研究树木形成层物候和径向生长的过程,揭示树木生长与气候的关系.油松是我国北方森林的建群树种之一,也是沈阳地区的优势树种.研究2020年整个生长季(4-11月)油松周尺度的形成层及木质部细胞变化,分析油松在沈阳地区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油松形成层分裂活动开始于4月初,结束于9月末.木质部从扩大细胞出现(4月中旬)开始生长,到木质化细胞消失(10月下旬)结束,其生长符合"S"型曲线.2020年生长53个/列木质部细胞,最大生长速率(0.55个/列/d)出现在5月末,早晚材细胞于7月末发生转变.在沈阳地区最低温达到0℃以上时树木形成层开始活动,影响木质部生长开始和结束的最低临界温度为2~3℃.降水在油松整个生长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沈阳地区7月末的高温和水分供给不足是木质部细胞分化形成早晚材的主要因子.

    油松形成层物候木质部水热因子

    辽东山区蒙古栎径向生长对林分密度和气候因子的响应

    毛沂新张慧东王睿照颜廷武...
    3477-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林分密度和气候因子对蒙古栎径向生长的影响,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调控(间伐)下次生蒙古栎林径向生长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蒙古栎生长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次生蒙古栎林径向生长受林分密度的影响显著.低密度原始林蒙古栎径向年均增长量为3.12 mm,2个中密度次生蒙古栎林分别为1.55和1.42 mm,高密度次生蒙古栎林为0.96 mm.20%的间伐强度对促进高密度(1900株·hm-2以上)栎林径向生长恢复作用有限,而对于中等密度(1600株·hm-2)栎林效果显著.该地区蒙古栎径向生长主要对当年1月和2月的降水变化敏感.抚育间伐降低了蒙古栎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在未来暖干化的气候情境下,密度调控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的不利影响.

    蒙古栎径向生长气候因子间伐林分密度

    树木年轮揭示的东灵山主要树种间干旱耐受性差异

    肖健宇张文艳牟玉梅吕利新...
    3487-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北京地区的森林随极端干旱加剧表现出脆弱性特征,为了解气候变化下不同树种的干旱耐受性,选择北京东灵山森林内3个乔木树种(华北落叶松、油松和辽东栎),利用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抵抗力和弹性.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与5-6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辽东栎与5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华北落叶松与6月降水量、5-6月和8-9月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油松与6-8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辽东栎与2月和5月降水量、5月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有树种均与当年5-7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呈显著正相关.华北落叶松是干旱耐受性最弱的树种,径向生长在所选极端干旱事件中(1994年、2001-2002年和2007年)下降幅度最大(46.6%~69.6%),抵抗力(0.534、0.304、0.530)和弹性(0.686、0.570、0.753)显著低于辽东栎和油松,辽东栎在2007年抵抗力显著高于油松,弹性无显著差异.生长季持续的高温或降水减少引起的极端干旱是树木径向生长下降的主要原因,树种间各异的生理生态策略是干旱耐受性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造林树种选择和森林管护措施制定提供新依据,以在气候压力持续增加背景下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气候变化极端干旱树木年轮生态学抵抗力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