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嵩山地区油松人工林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崔佳月彭剑峰李静茹李轩...
    3497-3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南登封嵩山地区不同坡向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分别建立了跑马岭、峻极峰及区域油松差值年表.结果表明:跑马岭油松年表的质量高于峻极峰油松年表;跑马岭油松年表和峻极峰油松年表都包含较高的气候信息,都与当年2月平均气温、生长季末期(9-10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5月的平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跑马岭和峻极峰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有一定的差异,跑马岭油松径向生长主要与3月平均最低温和9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峻极峰与5月降水量和9月平均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区域油松年表包含了更多的气候信息.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出油松树轮宽度生长的限制因素是多个月的温度,尤其是当年9月平均气温,这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可以为本地区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嵩山油松树轮宽度气候响应坡向

    树木年内径向生长对干旱事件的响应——以贺兰山油松为例

    高佳妮杨保秦春
    3505-3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径向生长测量仪监测2017和2018年2个生长季内、2个海拔(2010和2330 m)油松的径向生长,研究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18年6月的干旱事件使得油松径向生长速率减慢,生长量减小;而7-8月的降水使油松的径向生长重新激活.2018年油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发生在6-8月,相比2017年延长一个月.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在不同海拔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生长季早期干旱对树木径向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季中后期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该区的气候重建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8月的气候要素对树轮宽度的影响.

    径向生长干旱海拔径向生长测量仪油松

    川西高原两种针叶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李静茹彭剑峰杨柳崔佳月...
    3512-3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树轮年代学手段,建立了岷江冷杉和方枝柏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以及混合树种年表,研究川西地区理县凉台沟两种针叶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混合年表中包含了 2个单个年表的共同气候信息,其信噪比和样本总体解释量均高于单个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3个年表对气候要素的响应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均对温度响应敏感,尤其是方枝柏最为敏感.相对湿度在5、10月对两树种的限制作用明显强于降水.1994年升温突变后,岷江冷杉宽度年表与月均温的相关性变化最为明显,部分月份由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表明岷江冷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温度的响应呈现出不稳定性,但两树种径向生长呈差异性变宽趋势,对气温响应的敏感性减弱.

    川西高原树木年轮岷江冷杉方枝柏气候响应

    杉木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孟盛旺杨风亭戴晓琴王辉民...
    3521-3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杉木径向变化的季节动态及其气候响应特征,利用径向生长仪连续2年(2016-2017年)监测了江西中部杉木的径向变化过程,分析了径向变化的 日动态、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日径向昼夜变化呈白天收缩、夜间膨胀的格局;2017年径向生长开始时间比2016年提前一个月,但旱季持续的水分亏缺使生长季也早一个月结束;在主要生长季内(4-9月),无论湿季与旱季,径向增长量与降雨、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呈显著负相关,而水分亏缺量的气候相关性与径向增长量相反;旱季严重缺水时土壤含水量对径向变化的影响显著增强.水分条件始终是影响杉木径向变化的关键因素,夏季干旱时可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等有效途径促进杉木径向生长.

    径向生长水分亏缺量气候因子亚热带森林

    亚热带人工和天然马尾松、杉木林生长对干旱的生态弹性差异

    曹新光胡红兵李颖俊董志鹏...
    3531-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福建中西部地区相似气候条件下马尾松和杉木的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研究,利用年轮宽度、年轮宽度指数和断面积增量重建了 4种林型共109株松树20年(1993-2012年)的年生长量,计算其对连续两次极端干旱事件(2003-2004年和2011年)的抵抗力、恢复力和弹性指数,分析人工林和天然林在抵抗力和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杉木对水分的需求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解释了其对2003-2004年干旱事件的响应不一致.干旱压力极大地降低了马尾松和杉木的生长,但树木生长并未表现出干旱遗留效应.受干旱强度的影响,4种林型径向生长对2003-2004年干旱的响应强于2011年.干旱事件后马尾松比杉木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天然林比人工林对干旱的敏感性更高,同时弹性也更大.杉木人工林更容易受到频发的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在人工林抚育管理中应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遗传种源,以应对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频发.

    树轮生态弹性干旱

    闽东南地区马尾松古树对气候变化和虫灾的生态弹性

    李颖俊方克艳白毛伟曹新光...
    3539-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先锋造林树种.在全球变暖、气候干旱化和虫灾频发的趋势下,研究马尾松对环境干扰的生态弹性对森林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福建省仙游县百松村的马尾松古树进行树木年轮样品采集,建立区域首个马尾松树轮宽度标准年表(1865-2014年).结果表明:当年7-9月低相对湿度和5-9月极端高温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根据树轮极端窄年确定1869、1889、1986、1991和1993是极端事件年.时序叠加分析发现,极端事件发生前两年的持续低值加剧了极端事件的影响.干旱年份更容易引发虫灾.1889年是受虫灾影响最严重的年份,1986和1991年受到虫灾和干旱气候的双重影响,其余极端年主要受干旱气候的影响.树木对虫灾的抵抗力弱于对干旱事件的抵抗力;除1991年外,树木对虫灾的相对弹性力高于对干旱事件的相对弹性力.1889年的相对弹性力最高,1991年受到连续极端事件的影响,相对弹性力最低.2000年以来研究区干旱化趋势加强,马尾松古树遭受干旱和虫灾的干扰加强,部分树木死亡.

    树轮马尾松干旱虫灾生态弹性

    普达措国家公园四种针叶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张菊梅范泽鑫付培立Shankar Panthi...
    3548-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树木年代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普达措国家公园大果红杉、长苞冷杉、高山松和麦吊云杉4个优势针叶树种的年轮宽度进行测量,建立年轮宽度差值年表.分析年表与香格里拉气象站的日、月气候数据的相关性,研究4个优势针叶树种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大果红杉的年生长速率最高,长苞冷杉的年生长速率最低;4种针叶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物种特异性,大果红杉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最强,麦吊云杉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敏感;长苞冷杉树轮宽度年表与上年冬季(11、12月)和当年夏季(7月)的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大果红杉树轮宽度年表与生长季早期(6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同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高山松树轮宽度年表与生长季早期(5月)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同期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高山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生长季早期水分可利用性的影响.

    针叶树径向生长年轮宽度气候响应

    滇西不同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候水文要素的响应

    王世杰陈友平陈峰张合理...
    3557-3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滇西地区两个不同海拔采样点的云南松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研究其径向生长对气候和水文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滇西云南松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径流量的影响,其中高海拔(2413.3 m)云南松径向生长受夏季高温的制约和季风季节径流量影响,而低海拔(1062.6 m)云南松径向生长受生长季的降水量和全年径流量影响.滇西高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受温度阈值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低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响应,在20世纪80年代均受到东亚夏季风的减弱而出现波动.滇西不同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与亚洲夏季风活动及厄尔尼诺存在联系.

    云南松海拔径向生长气候变化

    热带季节雨林多花白头树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韦小练范泽鑫Arisa Kaewmano林友兴...
    3567-3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热带地区树木的季节性生长动态和规律,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利用高精度生长仪和微树芯法对落叶树种多花白头树的径向生长季节动态进行监测.结合木质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其形成层活动和径向季节动态的生理生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在2020年,生长仪的监测显示,多花白头树于5月底(儒略日DOY:149.3±7.2)开始生长,8月底(DOY:241.0±14.7)生长结束,年生长量为3.12 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4 mm·d-1.而微树芯法显示,扩大细胞3月9日(DOY:69.2±6.2)开始出现,9月19日(DOY:262.8±2.8)细胞加厚结束,木质部生长量为1.76 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09 mm·d-1.多花白头树径向 日生长量与生长季的降水、相对湿度、日最低气温、深度为20 cm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 日最高气温、水汽压亏缺、最大风速和水汽压呈显著负相关.多花白头树边材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生长季开始之前保持较高水平,淀粉含量在3月底达到最低,而可溶性糖含量5月中旬达到最低,随着生长季的结束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在10月中旬和12月底达到最高.

    多花白头树高精度生长仪微树芯法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升温对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影响

    刘兰娅勾晓华张芬尹定财...
    3576-3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祁连山东部西营河流域不同海拔采集年轮样品,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建立高海拔(3000 m)、中海拔(2750 m)、低海拔(2500 m)青海云杉标准化年表,将年轮宽度指数与不同时段气温和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祁连山东部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热是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限制因子基本一致.在显著升温之前(1961-1986年),低、中、高海拔3个样点的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均与上一年7-8月和当年8月平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6月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显著升温之后(1986-2014年),高、中、低海拔树木生长与气温仍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当年2月的相对湿度由升温前的不显著负相关转为显著正相关,与6月降水和相对湿度由升温前的显著正相关转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升温导致祁连山东部各海拔青海云杉树轮生长变慢,其中高海拔所受影响最大.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胁迫可能是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祁连山青海云杉树木年轮气候变暖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