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祁连山西部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夏敬清勾晓华王玲玲王放...
    3585-3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树木径向生长监测仪(Dendrometer)和自动气象站在祁连山西部对8棵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Gompertz函数拟合结果显示,2018-2020年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分别开始于4月19日、4月17日和4月10日,在日平均气温超过5.5℃时径向生长开始;青海云杉生长结束时间分别为8月17日、8月21日和7月19日,生长结束时间与生长季末期降水量有关.研究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量受干旱抑制强烈,其中与7月的日均温(负相关)和日降水量(正相关)相关性最高,与生长季初期(5月)的日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存在年际间差异.

    青海云杉旱地森林环境因子径向生长Dendrometer

    阿尔泰山主要针叶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苟晓霞张同文袁玉江喻树龙...
    3594-3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阿尔泰山富蕴地区的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为对象,获取2个树种基部断面生长增量和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对比分析了相似生境下2个树种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云杉基部断面生长增量总体高于西伯利亚落叶松,但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增加趋势更为显著.近60年来,上年快速生长期的高温对研究区内西伯利亚云杉的径向生长有限制作用,而当年6月较高的气温则有利于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径向生长与当年1月气温呈负相关.分段相关分析显示,这种情况在1980年代中期气候变暖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滑动相关分析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内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在近年来均有所增强.

    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木年轮径向生长气候响应

    新疆阿勒泰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水文的响应

    胡茂陈峰陈友平
    3609-3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采自新疆阿勒泰地区西伯利亚红松树轮样本,建立树轮标准化年表,对气候水文因子对西伯利亚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红松年表包含较高的气候信息,与当年5-6月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与当年5-6月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与当年1-6月降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与上一年11月额尔齐斯河径流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该地区西伯利亚红松的径向生长,其中生长期前期降水与夏季温度是影响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对年表极值年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南方振动(ENSO)及全球大尺度环流与西伯利亚红松径向生长存在联系,ENSO通过对中亚上空气旋位置的影响使输送到阿勒泰地区的水汽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西伯利亚红松的径向生长.

    阿勒泰西伯利亚红松气候水文响应厄尔尼诺-南方振动

    基于油松树轮重建晋东南地区近296年来1-6月降水变化

    曹红华赵晓恩陈峰王世杰...
    3618-3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受观测数据限制,不利于认识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山西省东南部油松树轮样芯,建立采样区树轮年表,分析降水变化与树轮宽度年表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树轮差值年表(RES)与1-6月的降水量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r=0.636,n=59,P<0.01).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山西省东南部区域1724-2019年1-6月的降水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为40.4%,经检验重建方程稳定可靠.对降水重建序列特征分析表明,1724-2019年存在10个极端干旱年和6个极端湿润年,经历了 6次干旱期(1742-1771、1830-1848、1872-1894、1917-1945、1961-1981 和 1990-2019年)、4次湿润期(1727-1741、1772-1829、1849-1871 和 1895-1916年).最长干旱期为 1742-1771、1990-2019年,最长湿润期为1772-1829年.对于过去296年,降水变化序列存在2.3、3.2~3.3、3.7~3.8、6.3~6.7和8.3~8.7年周期变化特征,其中2.3年的周期与"准两年脉动"周期重合,3.2~3.3、3.7~3.8和6.3~6.7年的周期可能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变化存在一定关系.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降水序列能够较好地代表研究区域范围的降水变化.

    树木年轮降水重建水文响应晋东南

    川西雅江地区过去567年3-8月干旱变化的树轮重建

    袁晴雪喻树龙姜盛夏秦宁生...
    3627-3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零信号去趋势法建立了四川甘孜州拉日玛采点川西云杉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结果表明:云杉树轮年表与雅江3-8月一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树轮年表当年与次年序列重建了雅江地区1442-2008年3-8月SPEI1指数变化,方差解释量达42.8%.重建序列主要揭示了历史时期SPEI1的低频变化.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在过去567年中存在1442-1465年、1516-1601年和1836-2008年3个偏湿阶段,位于其间的为2个偏干阶段;重建序列在1455-1762年间存在显著变干趋势,而1833-1950年具有显著变湿趋势,1959-2008年的变湿趋势最为明显;3-8月SPEI1重建值在1512、1733、1767、1831、1941、1957和1975年发生了从干旱向湿润的突变,而在1684年与1961年则相反.与周边气候重建序列的对比显示,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重建序列的低频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部年降水量和祁连山东段北坡SPEI05指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该重建序列对青藏高原东部及青海南部的3-8月SPEI1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树木年轮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气候响应气候重建

    中国祁连山西段青海云杉树轮密度记录的气候信号

    杨柳秦春李刚
    3636-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轮气候学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研究表明,树轮密度是生长季温度的重要代用资料.本文建立了祁连山西段青海云杉132-135年的树轮最大密度年表、树轮最小密度年表、树轮晚材平均密度年表和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年表,比较了不同密度年表指示的最优气候信号及其季节组合,评估了其作为气候代用资料的潜力与价值.结果表明:树轮晚材平均密度和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对于树木生长季气候信号的响应远低于树轮最大密度和树轮最小密度;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和树轮最小密度与帕尔默干旱指数有很强的联系,表明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和树轮最小密度有成为干旱代用指标的潜力.

    树轮密度青海云杉气候响应生长季温度极端干旱

    河谷澜沧黄杉指示的青藏高原东南地区过去205年干湿变化

    赵晓恩岳伟鹏高志鸿陈峰...
    3643-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采集自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察隅县低海拔河谷澜沧黄杉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将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气候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地区1812-2016年4-5月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变化(方差解释量为47%).结果表明:树轮宽度指数与PDSI指数有良好相关性(r=0.69,P<0.01).PDSI重建序列存在4个偏湿阶段(1831-1844年、1853-1863年、1938-1948年和 1988-2002年)、3个偏干阶段(1864-1876年、1908-1926年和2003-2016年).与其他序列和历史记录对比分析表明,该重建序列能够较好地指示研究区历史时期干湿变化.空间分析显示,重建序列与青藏高原东南地区PDSI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具有很强的空间代表性.多窗谱分析表明,PDSI重建序列具有19~20、3.9、3.2、2.4和2.1年准周期变化特征,这些周期性干湿变化与亚洲夏季风和ENSO活动相关.

    青藏高原澜沧黄杉树轮宽度

    利用树轮揭示人类活动对柴达木盆地巴音河径流量的影响

    朱晓龙陈庆美吕爱锋黄茹...
    3653-3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估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对区域水资源开发管理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利用柴达木盆地北部山区7个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数据,建立区域平均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区域平均树轮宽度年表与巴音河水文站径流量进行相关、滑动相关和回归分析,模拟了巴音河1956-2002年6月天然径流量变化,进而分析出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轮平均年表与6月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强(r=0.63,P<0.01),两者相关系数在1986年后下降;基于1956-1986年树轮平均年表与6月径流量建立的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0.8%;基于转换方程模拟的1987-2002年径流量均值与实际观测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模拟均值比观测均值大3.01m3·s-1.上游人类活动已经对巴音河径流量的变化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巴音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有必要将人类活动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以保障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树木年轮径流人类活动柴达木盆地

    油松树轮指示的秦岭中部过去194年5-7月NDVI变化

    冉依林陈友平陈峰张合理...
    3661-3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观测记录较短,对长时间尺度的NDVI变化研究较少,限制了我们对于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驱动的植被生产力变化及其影响的理解.本研究利用陕西秦岭中部油松树轮样本建立区域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基于秦岭中部区域年表与5-7月NDVI的较高相关(r=0.624,P<0.01,n=34),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重建秦岭中部1825-2018年5-7月NDVI变化,方差解释量为38.9%.空间分析表明,重建序列能够较好代表研究区范围内NDVI变化.重建序列表明,秦岭中部过去近194年经历了 6个高值期和5个低值期,其中2006-2018年植被生长最好,即在最近的升温停滞期,秦岭中部植被生长呈显著恢复性生长.NDVI低值期与研究区区域干旱事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小波分析表明,重建序列存在2~4、12~16年准周期.SEA分析表明,重建序列在厄尔尼诺年出现显著下降,而在拉尼娜年事件发生后第1年至第3年出现显著上升.预测油松生长在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下会略微上升.

    秦岭油松NDVI重建ENSOVS-lite模型

    基于雪岭云杉树轮宽度重建过去339年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地区夏季NDVI

    张权刘禹李强孙长峰...
    3671-3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被广泛应用于植被研究的各个领域,但由于观测时长较短,难以满足长时间尺度的研究需要.基于巴音布鲁克地区雪岭云杉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STD),计算年表和NDVI同气象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树轮宽度指数和NDVI均与同时段的气象数据具有显著相关.结合宽度年表与6-8月NDVI间的显著正相关(r=0.7,P<0.01,n=38),使用回归模型重建了研究区过去339年的夏季(6-8月)NDVI变化序列,在1680-2018年,重建序列有4个高植被覆盖时段(1738-1765、1786-1798、1964-1973和2000-2018年)和5个低植被覆盖时段(1690-1714、1825-1834、1850-1880、1895-1920和1945-1955年).重建结果也反映了天山中部水文气候.与周边重建的对比显示,当开都河径流量增加,且研究区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时,植被覆盖相对较高,反之植被覆盖偏低.重建序列的极值也捕捉了历史文献中一系列 自然灾害.混合单粒子拉格朗 日综合轨迹模型(HYSPLT)后向轨迹模型和风场分析表明,NDVI异常受到西风带来的降水影响.

    天山中部树轮宽度NDVI重建气候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