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树种径向生长对气温突变的响应

    邱杨王兆鹏张冬有李祥友...
    2933-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取大兴安岭北部满归地区主要建群树种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基于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构建树轮宽度标准年表,研究两个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的限制,与前一年10月和当年3月、5-8月的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樟子松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与当年5月降水和前一年10月、当年5-9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利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满归地区1960-2021年气温数据,发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升温突变。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后均呈下降趋势,气温突变后其径向生长的下降趋势略微增强。樟子松径向生长变化明显,气温突变前呈下降趋势,气温突变后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对气温响应有所增强,与当年5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滑动相关分析表明,随着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敏感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敏感性逐渐增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径向生长气温突变

    不同林龄及径级樟子松径向生长对干旱事件的响应

    孙昊慷韩佳轩贾建恒张子航...
    2942-2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樟子松径向生长对干旱事件的响应,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30、40年)、不同径级(大径级20~24。9 cm,中径级15~19。9 cm,小径级10~14。9 cm)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树木年轮宽度指数(RWI),分析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其对干旱事件的生态韧性。结果表明:30年生小径级樟子松RWI与前一年9-12月和当年2月标准化降水蒸发散指数(SPEI)呈显著正相关;30年生大径级和中径级樟子松RWI与前一年9月至当年6月SPEI呈正相关,但不显著。40年生大径级樟子松RWI与前一年10月和当年6月的月均最高温及当年6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40年生中径级樟子松RWI与前一年10月的月均最高温、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7月SPEI呈显著正相关;40年生小径级樟子松RWI与前一年9月至当年6月SPEI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林龄樟子松径向生长对4次干旱事件的抵抗力(40年生显著高于30年生)及恢复弹力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恢复力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40年生显著低于30年生)。同一林龄不同径级樟子松对干旱事件的响应存在差异。40年生大径级及中径级樟子松对4次干旱事件的抵抗力及恢复弹力均显著高于40年生小径级樟子松,但其恢复力无显著差异;30年生不同径级樟子松对干旱事件的抵抗力、恢复力和恢复弹力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林龄及径级的樟子松径向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其恢复弹力显著下降,40年生樟子松呈现出高抵抗力,而30年生樟子松呈现出高恢复力,小径级樟子松受干旱胁迫最严重。

    樟子松径向生长气候因子生态韧性干旱

    心材腐烂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

    张一博郭亮娜李江荣张波...
    2951-2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木心腐现象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对森林健康生长具有潜在影响,也对森林碳汇功能的估算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目前关于心腐现象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特征还缺乏认识。本研究以藏东南地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为对象,利用海拔3700 m(低海拔)、4000 m(中海拔)和4300 m(高海拔)的心腐和健康急尖长苞冷杉的树木年轮数据,比较二者的径向生长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快速升温对中、高海拔区域心腐急尖长苞冷杉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低于健康急尖长苞冷杉,而对低海拔心腐急尖长苞冷杉生长抑制作用高于健康急尖长苞冷杉,在升温前后2个时段内3个海拔的心腐急尖长苞冷杉径向生长速率均显著低于健康急尖长苞冷杉。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腐后温度对低海拔区域急尖长苞冷杉的径向生长由促进作用转为一定的抑制作用,中海拔区域的心腐急尖长苞冷杉对于前一年生长季温度因子的敏感度低于健康急尖长苞冷杉,而林线区域的心腐急尖长苞冷杉对温度的响应敏感性与健康急尖长苞冷杉差异较小。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升温对区域内急尖长苞冷杉的径向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心腐急尖长苞冷杉和健康急尖长苞冷杉径向生长速率的差异可能进一步扩大。

    急尖长苞冷杉心材腐烂径向生长树木年轮气候变化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油松渗透调节物质及水力功能的影响

    冒吉荣曾岩徐馨妤梁静...
    2959-2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半干旱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探究植物对干旱和复水的响应机制对该区人工林幼苗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年生油松幼苗为对象,设置不减雨(对照)、减雨25%(轻度胁迫)、减雨50%(中度胁迫)、减雨75%(重度胁迫)4个处理进行长期干旱胁迫(20个月),然后开展极端干旱处理(连续80 d减雨100%),并在极端干旱第10、40、70和80天进行为期10 d的复水处理,探究上述过程中油松新枝导水率、导水率损失百分比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时,轻度胁迫下油松新枝在导水率损失50%时对应的水势阈值为-2。04 MPa,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极端干旱80 d后,油松新枝脯氨酸含量相对于初始值显著增加了 19。9%~226。0%。冗余分析表明,脯氨酸对水力功能的解释率为40。4%,是极端干旱时期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在复水过程中,可溶性糖对水力功能的解释率为29。4%,是该阶段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油松水力功能差异的原因不同,轻度胁迫提升了油松的抗栓塞能力,极端干旱时油松新枝通过积累脯氨酸以维持正常的水分运输,复水时可溶性糖与导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利于修复栓塞并增强水力功能的恢复能力。

    长期干旱极端干旱复水渗透调节水力功能

    太行山区不同林龄油松叶片-枝条-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张佳鑫李一萱曹建生李炜...
    2966-2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油松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以太行山区不同林龄(10、23、39、47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枝条、土壤不同土层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叶片、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土壤C、N含量先增后减,39年生时达到最大值,P含量在47年生时达到最大值;23年生林龄土壤C∶P、N∶P显著高于其他林地,油松生长受P限制显著。随土层加深,不同林龄土壤C、N、P、C∶P、N∶P均降低,而C∶N升高,N限制作用增强。各土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在浅层土壤(0~20 cm)最为明显。油松叶片与枝条N随林龄增加先升后降,而P变化呈相反趋势;叶片C∶P、N∶P均在23年生较高,叶片与枝条养分有趋同效应。土壤C与叶片N,土壤C∶N与枝条C∶N均呈显著正相关,且深层土壤(20~60 cm)相关性大于浅层土壤。土壤砂粒含量与N∶P是影响叶片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P、C含量是影响枝条养分的主控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N、C∶N共同调控叶片与枝条养分变化。与浅层土壤相比,深层土壤N对叶片、枝条养分制约更明显,而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油松林土壤C∶N(1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叶片N∶P(8。2)与枝条N∶P(8。3)均低于14,表明随年限增长N制约加剧。建议在油松林发育中、后期补充P肥和N肥,保证人工林正常发育,并促进植物与土壤的良性养分循环。

    化学计量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深度

    亚高山岷江冷杉林粗木质残体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郑冰倩曹瑞王壮王芝慧...
    2975-2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粗木质残体分解如何影响土壤碳和养分平衡,本文以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为研究对象,以离粗木质残体至少1 m处无粗木质残体覆盖土壤为对照,研究了 10~30、30~50 cm径级和Ⅰ~Ⅴ腐解等级岷江冷杉粗木质残体下0~10cm 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粗木质残体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114。1%~412。2%)、氮(0。1%~198。0%)含量及碳氮比(61。7%~117。1%)、碳磷比(379。6%~931。1%)和氮磷比(206。3%~532。6%),显著降低土壤磷含量(28。1%~70。9%)。粗木质残体对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显著影响取决于腐解等级和径级。Ⅲ和Ⅳ腐解等级的大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高于小径级粗木残体质下土壤。Ⅲ腐解等级的大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磷含量显著高于小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大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与粗木质残体碳氮磷含量的相关性显著。大径级粗木质残体在分解中后期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

    岷江冷杉粗木质残体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

    封面说明

    2982页

    氮沉降驱动下凋落物分解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姜铭楷马书琴熊艳云吴逸卿...
    2983-2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及稳定与氮沉降和凋落物分解密切相关。然而,关于氮沉降驱动下毛竹凋落物分解如何影响土壤不同有机碳组分,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了探究氮沉降驱动下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安吉毛竹林氮沉降试验基地,设置氮处理(N,施氮量50 kg N·hm-2·a-1;CK,施等量水对照)和凋落物处理(L,凋落物保留;LR,凋落物去除),分析了各处理下凋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及土壤理化性质、颗粒态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和土壤胞外酶活性(EEAs)。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降低了毛竹叶凋落物的质量损失。施氮处理可显著增加POC含量,但显著降低了MAOC含量,而凋落物保留可同时显著增加POC和MAOC含量。施氮处理均显著降低了 β-葡萄糖苷酶(BG)、β-木糖苷酶(BX)、纤维二糖水解酶(CB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酚氧化酶(POX)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而凋落物保留处理显著增加了 BG、POX和PER活性。相关性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显示,氮处理下影响毛竹叶凋落物分解的关键因子是BG、PER、pH、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POX等。冗余分析(RDA)和回归拟合分析表明,POC与凋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率、MBC、BG、CBH、POX和PER呈显著负相关,与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呈显著正相关;而MAOC则与凋落物质量损失率、pH、MBC、CBH、NAG、POX和PER呈显著正相关,与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氮沉降主要通过降低有关胞外酶活性抑制毛竹叶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增加土壤POC含量,并减少MAOC含量。

    氮沉降毛竹林凋落物分解颗粒态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2001-2020年全球植被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焦鹏华牛健植苗禹博李君宜...
    2992-3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全球植被与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和响应特征,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气候数据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Sen's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01-2020年全球5种植被类型(北方森林和温带森林、热带森林、其他木本植被、草原、农田)NDVI对23个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全球NDVI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趋势最显著的植被类型为北方森林和温带森林,最不显著的是农田。极端气候指数方面,除少部分极端高温和低温指数呈降低趋势外,其余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在不同植被区,对NDVI影响最大的极端气候指数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森林和温带森林、热带森林、其他木本植被、草原和农田区域,对NDVI影响最大的指数分别为冷昼日数、结冰天数、年降水总量、年降水总量、年降水总量;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对各植被区NDVI影响最大的指数分别为冷昼日数、热夜日数、霜冻天数、暖昼日数和寒冷时间持续指数。两种方法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相关性分析只反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可以捕捉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上研究结果体现了全球植被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复杂性,这种差异性和复杂性可能是不同气候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

    极端气候全球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随机森林相关分析

    同质园环境下不同种源鬼箭锦鸡儿根叶功能性状差异

    魏庐潞徐婷婷马周娟张隆安...
    3005-3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和遗传分化共同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其研究对预测物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制定长期的保护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同质园试验,分析了 14个不同种源鬼箭锦鸡儿幼苗的根、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种源地气候和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组织密度、比叶面积、叶长宽比、形态因子、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浓度以及根平均直径、比根长、比根面积、根氮浓度均存在显著的种内差异。其中,叶组织密度与根氮浓度是解释种源间叶片功能性状和根系功能性状分化的主要性状指标。根、叶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权衡关系,表现为比叶面积与叶组织密度、比根长与根组织密度、叶片氮浓度与根系氮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种源地年均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海拔和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是影响种内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海拔是影响种内根系功能性状变异的关键因素。

    鬼箭锦鸡儿同质园植物功能性状遗传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