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王洪浩陆化杰何静茹刘凯...
    3419-3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耳石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的重要硬组织之一.为研究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根据2019年2-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以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作为耳石的外形生长指标,结合日龄数据,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长纹间宽度,可将耳石微结构分为后核心区、暗区和外围区.协方差分析表明,TSL、LDL、WL和MW与 日龄的关系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间差异,TSL、WL和MW与 日龄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LDL与 日龄的关系最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总体而言,随着鸢乌贼日龄的增加,TSL、WL、LDL与MW的瞬时相对生长率与绝对生长率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140~180 d可能是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性成熟的日龄段.

    鸢乌贼耳石微结构西北印度洋生长特性

    水位变化影响蝌蚪存活、形态表型和植物血凝素反应

    伍亮高歌史爽李龙萱...
    3427-3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黑斑侧褶蛙蝌蚪形态和生理特征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对480只大小相似的蝌蚪进行快速、中速和慢速干涸处理,统计各发育时期时长和存活率,测定变态完成后幼蛙的身体和内脏器官大小,以及对植物血凝素(PHA-P)的反应.结果表明:对照组蝌蚪的变态时长最长,显著长于快速、中速和慢速干涸组;不同处理变态存活率在72.5%~90.8%,其中对照组最高,快速干涸组最低.对照和慢速干涸组幼蛙的体重和体长均显著高于中速和快速干涸组,快速干涸组体宽、体重与体长的比值、胴体湿重以及肺和脂肪体的湿重系数均最低,但心、脾、肾和消化器官的湿重系数和消化道各段的长度系数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不同处理幼蛙对PHA-P的最大反应值均出现于注射后3 h,且中速和慢速干涸组的最大反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快速干涸组与各组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黑斑侧褶蛙蝌蚪可通过加速变态发育进程来应对干旱胁迫,但会出现个体变小、细胞介导的免疫能力下降,不利于其成功登陆.

    黑斑侧褶蛙干旱胁迫变态存活率形态表型内脏器官大小植物血凝素

    永定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时空分布及生态评价

    张宇航彭文启彭帅张敏...
    3433-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1月)对永定河流域2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水环境和水文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群落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河流生境变化的响应情况.永定河流域3个季节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8种,隶属3门6纲39科,其中,春季52种、夏季50种、秋季53种,功能摄食类群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捕食者,刮食者、滤食者、撕食者所占比例极低.3个季节优势种均属于收集者类群,春季优势种为直突摇蚊属、流水长跗摇蚊属、环足摇蚊属,夏季优势种为雕翅摇蚊属,秋季优势种为多足摇蚊属、摇蚊属、直突摇蚊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流速、盐度以及总磷是影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磷、溶解氧、电导率以及流量是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磷和溶解氧是影响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磷在春、夏、秋季均与收集者类群表现出正相关性,表明永定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受到了水质污染的影响.基于功能摄食类群参数的评价表明:1)物质循环方面,妫水河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秋季大于其他季节;洋河次级生产力和分解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春季大于其他季节,但洋河自养/异养作用显著低于其他区域,春季小于其他季节;2)纵向输入能力方面,桑干河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秋季大于其他季节;3)沿岸物质的输入方面,妫水河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夏季大于其他季节.

    永定河流域功能摄食类群时空动态生态评价

    科尔沁沙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原理及实施重点

    刘志民余海滨汪海洋
    3441-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现已成为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理念,目前虽已有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在沙区实施,但一体化治理的科学与技术原理尚不清晰,仍未在这些工程中充分体现.鉴于此,本文就科尔沁沙地一体化治理的挑战、科学原理、技术原理与实施重点进行了论述.在科尔沁沙地,林-田、林-林、林-水、田-水、林-草、沙-水、田-草等要素关系尚不很协调,导致资源失衡、服务功能低下.进行一体化治理应遵循风沙运动规律、草地界面理论、水资源平衡理论、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科学原理与规律.一体化治理技术层面应突出体现水-沙关系协调、景观设计优化、防治技术与模式多方位并重、自然与人为景观兼顾、"三生"空间布局均衡等原理.一体化治理的重点应置于沙丘和防护林功能提升、农田和草地增效、湖泊生态保育、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工程项目生态修复上.本文可为科尔沁沙地以及整个三北地区的沙区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科尔沁沙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环境介质中铂族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战明曾悦李云琴穆景利...
    3448-3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中铂族金属(PGMs)的赋存形态多样,形态分析对识别其生态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中3种主要铂族金属(铂、钯、铑)的形态分析方法,包括化学顺序提取、仪器联用技术及计算机模拟等,概述了这些方法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同时阐述了它们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化学顺序提取法普遍用于固相样品形态分析,当前研究中提出的提取条件和步骤多样,但不能很好地标准化;仪器联用技术在溶液元素形态分析上具有显著优势,毛细管电泳联用系统能够分离具有相同电泳能力的相似物质,但在分离能力和检出限方面不如液相色谱联用系统;计算机模拟则进一步拓展了形态分析的途径,能够实现复杂的形态计算.建议今后将多个方法进行结合,通过相互补充与完善,不断提高分析技术准确性.

    铂族金属形态分析联用技术计算机模拟化学顺序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