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物秸秆水解条件优化及其对小球藻培养的影响

    李瑞春季春丽苏胜崔红利...
    1123-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麦、玉米、谷子秸秆为原料,使用碱性双氧水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再添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进行水解,以水解液中总糖含量为指标,评估水解效果并进行条件优化.将3种作物秸秆水解液作为有机碳源,探究其用于培养小球藻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作物秸秆最佳水解条件为固液比1 ∶15、温度30℃、处理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玉米、谷子和小麦秸秆水解液总糖含量分别达1.677、1.412和1.211 g·L-1.采用3种作物秸秆水解液培养小球藻,可显著提高小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其中,玉米秸秆水解液效果最佳,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达到1.801 g·L-1和30.1%.表明利用作物秸秆水解液为碳源,可显著提高小球藻的生物量并促进油脂富集.研究结果为秸秆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高效转化利用奠定了基础,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利用秸秆水解液高效培养小球藻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物秸秆预处理条件水解小球藻油脂积累

    中街山列岛海域三种恋礁性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及潜在碳源

    刘明智杨凡蒋日进印瑞...
    1130-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中街山列岛重要恋礁性鱼类的营养关系,本研究以中街山列岛的3种典型恋礁性鱼类条石鲷、褐菖鲉和星康吉鳗为对象,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其在2020年夏季的营养生态位,并计算主要碳源(大型海藻、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的贡献值.结果表明:1)条石鲷、褐菖鲉和星康吉鳗的 δ13C 值范围在-21.44‰~-15.21‰,平均值为(-16.85±1.12)‰;δ15N 值范围在 8.32‰~10.96‰,平均值为(9.69±0.66)‰,三者之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均有显著性差异;2)条石鲷和褐菖鲉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很小,说明其种间竞争并不激烈,而条石鲷和褐菖鲉与星康吉鳗之间均不存在生态位重叠,说明它们之间的摄食种类有所分化;3)星康吉鳗的生态位总面积、校正核心生态位面积和食物来源多样性均最大,表明星康吉鳗的食性泛化,食物来源更为丰富;4)以厚壳贻贝作为基线生物,星康吉鳗的营养级最大,为3.38,其次是褐菖鲉,为3.09,条石鲷的营养级最小,为3.00;5)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显示,悬浮颗粒有机物是三者的主要碳源,贡献率分别为57.4%、57.9%和92.0%,此外,底质有机质对条石鲷和褐菖鲉的贡献率也较高,分别为21.5%和33.9%.本研究可为了解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以及构建中街山列岛海洋食物网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数据.

    中街山列岛稳定同位素碳源营养生态位

    基于Delta-GAMMs模型研究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被摄食的影响因素

    高铭伟董秀强张崇良徐宾铎...
    1137-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动力学是决定渔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了评估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被摄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1和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和胃含物分析数据,构建了 Delta-GAMMs模型,选择细螯虾、日本鼓虾、枪乌贼、小黄鱼和口虾蛄5种关键饵料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出现频率百分比和捕食压力指数筛选其主要捕食者,基于方差膨胀因子和全子集回归筛选影响5种关键饵料生物被摄食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5种关键饵料生物在捕食者食物中的出现频率范围为8.5%~42.2%,重量百分比范围为4.2%~40.9%.Delta-GAMMs二项模型和正态模型的平均偏差解释率分别为16.1%和23.8%.捕食者体长、捕食者种群密度和底层水温是影响饵料生物-捕食者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捕食者体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关键饵料生物的被摄食率和被摄食量均随捕食者体长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关键饵料生物的被摄食率和被摄食量随着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此外,底层水温、水深、纬度和底层盐度等环境因素对种间营养关系的影响,因饵料生物-捕食者组合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趋势.研究表明,Delta-GAMMs模型是探究海洋生态系统饵料生物与捕食者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能够为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饵料生物营养相互作用广义加性混合效应模型海州湾

    中国北方海星暴发灾害研究进展和展望

    王玉顾炎斌郭皓曹林泉...
    1146-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北方养殖海域频繁遭受海星的侵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主要的海星种类为多棘海盘车和海燕.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多棘海盘车和海燕的生物学特征、主要危害对象和暴发灾害现状,探讨了我国北方海星种群暴发的原因、形成过程及扩散迁移模式,认为早期生活史阶段是海星种群暴发的驱动阶段,幼虫成活率的提高是导致种群暴发的关键,种群连通性是揭示海星种群来源和扩散的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包括海星暴发阈值的确定、种群溯源、监测预警以及防治技术等.本文旨在为我国北方海星暴发机制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为海星暴发灾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多棘海盘车海燕暴发扩散种群连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