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秦岭皇冠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灌木层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郭香瑶罗颖尹秋龙杨治春...
    2017-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灌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可以为进一步阐明森林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群落演替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分析了秦岭皇冠25 hm2森林样地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地内灌木独立个体共20716株(分枝10463个),隶属于28科45属54种.灌木层优势种的优势度不明显,重要值均<10.灌木层植被的径级结构为倒"J"型;灌木在样地内呈聚集分布且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样地内个体数最多的9种灌木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与灌木层整体情况一致.随着海拔升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变化不显著,而Pielou均匀度指数(E)降低.多样性指数H、D、E随乔木层优势种个数增加而降低,E随亚乔木层优势种个数增加而升高.多样性指数H、D、E与土壤全磷呈显著负相关;H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E与土壤全钾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区灌木层物种丰富,结构稳定,更新良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到乔木层优势种个数和土壤pH、全磷的影响.

    灌木层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

    秦岭皇冠优势灌木苦糖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关联

    韩安霞邱婧何春梅尹秋龙...
    2027-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25 hm2森林样地中的优势灌木苦糖果为对象,研究了苦糖果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苦糖果径级结构呈现出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型,小径级植株数量最多,更新状态较好,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有利于群落更新和演替.以Ripley's K函数为基础,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在3个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和先决条件模型)的处理下,树种整体和不同径级以聚集分布为主,且聚集程度随研究尺度的加大而逐渐减小,逐渐趋向随机分布.受到生境异质性、扩散限制、负密度制约等影响,种内不同径级个体之间以正关联为主,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无关联,未出现负关联的情况.种间关系较为复杂,既有无关联,也有正关联和负关联,但以负关联和无关联为主.

    点格局空间分布空间关联生境异质性

    秦岭优势乔木锐齿槲栎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关联

    邱婧韩安霞何春梅尹秋龙...
    2035-2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锐齿槲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性,本研究以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25 hmr2森林样地内优势树种锐齿槲栎为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其空间格局及其种内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径级结构呈"双峰"型,幼树(1 cm≤胸径DBH<5 cm)个体数较多,种群呈增长型结构,更新良好;中树(15 cm≤DBH<25 cm)比大树(25 cm≤DBH<35 cm)、老树(DBH≥35 cm)的个体数略多,但远少于幼树和小树(5 cm≤DBH<15 cm).锐齿槲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地区.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分析表明,各径级个体在<60 m的大尺度范围聚集分布.使用异质泊松模型剔除生境异质性分析表明,各径级的个体转变为大尺度的随机分布,表明树种的分布明显受到生境变化的影响.在<40 m的小尺度范围内,径级差距小的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为正关联,径级差距大的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转变为负关联和无关联;在>40 m的大尺度范围内,大径级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为正关联,而幼树和其他径级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为负关联或无关联.锐齿槲栎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异质性是种群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

    锐齿槲栎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关联性

    秦岭北麓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李颖辉齐贵增冯荣荣刘康...
    2043-2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秦岭北麓南五台油松为样本,建立油松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STD),研究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岭北麓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及当年5月水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1月温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0月、当年5月温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油松径向生长对不同气候因子响应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油松径向生长与PDSI干旱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与前一年9-12月、当年5月PDSI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树轮宽度指数与PDSI之间的关系,油松极宽窄轮的形成主要是干旱作用的结果.综合各种气候指标,PDSI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的特征.

    油松树木年轮气候因子PDSI

    秦岭华山松营养诊断与林地施肥

    董振洁郭亚茹侯琳
    2051-2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陕西秦岭南坡华山松天然林为对象,采集华山松针叶、凋落物、土壤样品,测定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开展华山松林木营养诊断,分析华山松林养分限制格局,研究促进华山松正常生长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为林地精准施肥和科学培育华山松大径材提供支持.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径材率(胸径DBH>26 cm)为29.0%,具有成长为大径材潜力的华山松个体(18 cm<DBH≤26 cm)比率为60.6%.华山松针叶N、P含量分别为12.65和1.34 g·kg-1,N:P为10.24(<14的林木生长不受限阈值);N、P回收效率分别为33.8%和48.0%.在0~10 cm 土层,土壤与华山松针叶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凋落物与土壤的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储量与华山松针叶N:P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华山松正常生长受土壤N限制,在林地补充0.42tN·hm-2可解除华山松生长限制.为快速培育大径材,宜向林地内具有成长为大径材潜力的个体施0.16 t N·hm-2,按单位面积内林木个体生物量比例进行单株氮素分配.

    华山松大径材营养诊断施肥养分回收效率

    秦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的时空异质性

    王茜穆琪罗漫雅赵永华...
    2057-2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探究秦岭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遥感、气象、土壤质地等数据,在分析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CASA、InVEST和RUSLE模型计算秦岭地区植被固碳量、产水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量,并探讨空间异质性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耕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不明显.研究区固碳量东高西低,呈增长趋势;产水量持续减少,呈现南坡高、北坡低的格局;生境质量稳定增长;土壤保持量先增后减.不同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各有差异,同一地类的各个生态系统服务也各不相同.全域尺度下固碳与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与土壤保持、固碳与生境质量皆呈协同关系,固碳与产水、土壤保持与产水、生境质量与产水为权衡关系,但不同条件下服务量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降低权衡风险,使总体效益最大化,可为促进生态高质量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与人类福祉的双赢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秦岭

    落叶阔叶林反照率的时间变化与影响因素

    阮颖王传宽刘帆王兴昌...
    2068-2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照率原位测量对生态系统能量收支及其遥感应用至关重要,但目前坡面地形反照率的测量方式有局限且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反照率时间变化的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东北地区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落叶阔叶林为例,探究入射和反射太阳辐射(SR,300~2800 nm)、光合有效辐射(PAR,400~700 nm)、近红外辐射(NIR,700~2800 nm)的反照率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同时分析了两种辐射表安装方式反照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晴天SR和NIR反照率日变化呈上下午不对称的U型曲线,但PAR从早到晚递增;阴天反照率均先急剧下降后趋于稳定.平行于坡面测量增大了反照率的 日均值,但缓和了 SR、NIR反照率日不对称的现象.从整个生长季来看,SR、NIR与PAR反照率水平测量时最大值分别为0.16、0.27和0.11,最小值分别为0.07、0.11和0.03.SR和NIR反照率季节变化均为先增大后减小(7月为峰值),PAR则相反,SR反照率主要受NIR而不是PAR控制.各波段反照率季节变化的影响因子按照贡献率排序为宽带归一化植被指数(61.7%~78.5%,可表征叶面积指数)>太阳高度角(15.4%~36.9%)>晴空指数(0.4%~36.9%).

    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近红外辐射反照率辐射表安装方式落叶阔叶林

    大兴安岭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共优势种种群结构与动态

    董灵波马榕田栋元王涛...
    2077-2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林火干扰和采伐等因素的影响,大兴安岭原始林逐渐退化为次生林.本研究选择天然白桦纯林(先锋阶段)、天然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过渡阶段)和天然兴安落叶松纯林(顶极阶段)3种典型林分,各设置固定样地16块,采用种群年龄和树高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动态指数及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量化分析共优势种(白桦、兴安落叶松)和乔木树种全体的变化规律,为天然兴安落叶松林的恢复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阶段共优势种和乔木树种全体的幼龄数目均较多,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潜力,随着演替的进行,各龄级白桦株数逐渐减少,兴安落叶松株数逐渐增多.乔木树种全体和白桦在过渡阶段、兴安落叶松在先锋阶段的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升高,存活曲线为Deevey-Ⅰ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前期平稳,中期增长,后期衰退;在其他阶段死亡率呈小幅度波动,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衰退、后期稳定的特点.共优势种和乔木树种全体在3个演替阶段均为增长型,其中先锋阶段白桦、顶极阶段兴安落叶松和乔木树种全体对环境的敏感指数最小.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各阶段共优势种和乔木树种全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均会增长.在森林演替过程中,需加强对幼苗幼树的保护,对盖度大的林分进行疏伐,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以确保种群的更新.

    大兴安岭共优势种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

    北京通州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特征

    崔成乘查同刚张晓霞陈瑜佳...
    2088-2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分空间结构直接反映林木间资源竞争情况和生长空间分配状况,对掌握生态林生长状况、制定林分结构调控措施,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油松林、白蜡林、旱柳林、毛白杨林、国槐林、刺槐林和垂柳林7种平原生态林为对象,采用聚集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树冠指数、竞争指数、边缘效益和空间结构综合指数评价了平原生态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分水平分布格局良好,聚集度处于0.32~1.41,角尺度都分布在0.4左右,大小比数主要分布在0.5附近.林分垂直分布格局有待改善,开敞度介于0.19~0.52,大部分树冠指数在0.7左右,竞争指数均大于50,整体居于高位状态.除刺槐林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为Ⅲ级外,其他6种林分均为Ⅱ级,林分开阔程度较低,生活力一般,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从大到小为刺槐林>垂柳林>油松林>旱柳林>白蜡林>国槐林>毛白杨林.

    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竞争指数

    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不同类型干旱的响应

    徐贺年王江林彭小梅任子健...
    2097-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不同时期(生长季前2-4月和生长季5-7月)气候因子的响应及面对不同类型(高温、缺水、高温+缺水)干旱事件的弹性(抵抗力和恢复力)变化,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17个采样点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资料,分析径向生长与不同时期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究高低海拔祁连圆柏面对各类干旱事件的弹性差异.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径向生长与干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温度呈负相关(P<0.1).祁连圆柏面对不同时期干旱事件的弹性存在显著差异,生长季前发生的干旱事件中,低海拔圆柏的抵抗力比高海拔增高2.3%,恢复力降低25.1%;生长季干旱事件中,低海拔圆柏的抵抗力比高海拔降低23.7%,恢复力增高107.1%.祁连圆柏面对缺水型干旱时恢复力更强,均值达到1.68,而面对高温型干旱时祁连圆柏的抵抗力更强,均值达到1.43.未来我国西部高山祁连圆柏,尤其是处于低海拔区的,其径向生长受到全球变暖造成的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圆柏弹性生长季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