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深圳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赵宇豪罗宇航易腾云王振宇...
    2475-2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深圳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的可持续发展先锋和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水源供给、碳固持和游憩服务,通过InVEST模型、生态供需比、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以及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供需状态,构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并探讨了不同划定界限对生态源地面积和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综合生态供需比大体呈现东部充裕、西部不足的分布状态,其中,水源供给服务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均基本满足需求,碳固持服务则相反,而游憩服务虽然数量上可以满足需求,但空间分布极度不均;识别出总面积为347.62 km2的25块生态源地以及总长度为346.06 km的34条生态廊道,其中,生态源地面积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状态,廊道长度呈现相反的分布趋势;不同的划定界限对生态源地面积和个数的影响不同,一级、二级和三级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347.62、520.84和557.58 km2,呈逐步增加趋势,源地个数分别为25、35和32个,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深圳市存在未纳入生态管控的重要生态斑块且生态控制线内部分斑块生态可持续性较差,可据此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政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圳市生态管控单元的划定提供空间指引.

    生态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供需比电路理论手机信令数据

    西安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发展质量评估

    任堃罗漫雅赵永华韩玲...
    2485-2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了城市建设水平与人居环境质量.以西安市为研究区,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评估城市发展质量;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生态状况呈南高北低的格局,2010-2020年RSEI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城内六区的RSEI一直在降低,周边区县的RSEI基本保持不变或有所提升;西安市城市发展质量有所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等级为较低级别,城市发展3个子系统的质量提升具有不均衡性,提升幅度为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西安市两类指数的耦合协调度提高,协调水平从勉强协调提升为初级协调.

    遥感生态指数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西安市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微观尺度宜居性评价

    姚晓婧郑伟王大成安脉...
    2493-2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量评估城市内部宜居性便于发现城市问题从而针对性改善环境.现有研究多囿于单一时相的静态分析,难以在微观层面揭示城市动态发展状态.本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城市安全性、设施便利性和经济繁荣性5个维度创建生态城宜居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研究区2016-2020年的遥感影像、兴趣点、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熵值法和优劣解距离法从居住地块尺度对生态城内部宜居情况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生态城内不同片区宜居水平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空间上,以生态城中新合作区南部为核心,宜居性整体呈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特点,设施便利性、交通便捷性和经济繁荣性呈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特点,而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则呈现出中心低、边缘高的特点.2016-2020年间,生态城宜居性提升速度逐步加快,中新合作区南部的宜居性整体提升最明显.

    中新天津生态城宜居性熵值法优劣解距离法时间序列分析

    黄河上游兰州-西宁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及障碍因子诊断

    张韦萍石培基赵武生黄万状...
    2501-2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SR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模型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兰州-西宁(兰西)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动态剖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8年,兰西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态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异系数亦有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上总体呈现以兰州与西宁主城区为中心的"双核"结构特征,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以兰州市和西宁市为中心的河湟谷地及其周边部分县区,低水平区集中于城市群中部、南部地区.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压力指数呈波动下降态势,空间上呈现以兰州与西宁市区为中心向外围地区递减的分布特征;状态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呈东西两翼高、中部低的空间演化特征;响应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中高外低的格局特征.城镇化率、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水耗指数和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是制约兰西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障碍因素兰西城市群

    基于InVEST模型的海南岛三大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雷金睿陈毅青陈宗铸陈小花...
    2511-2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8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综合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生境质量变化率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海南岛三大流域(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生境质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三大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70%以上.1980-2020年间,海南岛三大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最大,达169.09 kmr2,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研究区生境质量整体呈现出上游源头区高、中下游区域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间生境质量指数总体表现为先略微升高后显著降低的变化特征.在三大流域中,万泉河流域生境质量最高,昌化江流域次之,南渡江流域最低,且南渡江流域生境质量波动较大,受人为干扰较强.1980-2020年间,三大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率总体降低0.5%,且在2010-2020年间退化明显.1980-2020年间,研究区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和显著的聚集性.三大流域生境质量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源头区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三大流域的入海口区域以及南渡江的中下游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岛三大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及科学参考.

    生境质量空间统计InVEST模型海南岛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化及生态效应

    张丹华王洋么宁
    2521-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1995-2020年夜光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灯光指数测度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借助InVEST模型评价生境质量,并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生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灯光指数在1995-2020年间增加了 0.14,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生境质量下降0.005,呈东高西低的格局,生态环境变差;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生境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且城市化水平对生境质量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少.为了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生境退化,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划定城镇边界、促进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等.

    城市化生境质量灯光指数双变量自相关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

    松材线虫病发生点格局及影响因素

    刘强吴志伟林世滔李顺...
    2530-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材线虫病在中国大陆造成了巨大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损失,南方地区尤为严重,分析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布、量化环境因素对其发生的影响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整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松材线虫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平滑密度、Ripley's K函数、点过程模拟等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的空间格局及其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不是随机分布,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区.地形因子、植被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是影响松材线虫病空间异质性分布的主要因素.空间点格局分析表明,海拔、坡度、距最近道路距离、道路密度、距最近居民点距离、郁闭度和植被类型对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在森林病害管理中,除了加强因人类活动引起病害传播源的管控外,还应该考虑地形、植被类型等特征进行松材线虫病害的综合预警监测.

    松材线虫病空间点格局空间分布人类活动

    木霉对盐渍逆境下枸杞根系氮素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梅惠敏阮亚男张家欣崔金鑫...
    2539-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集滨海盐渍土开展盆栽试验,分析施加有机肥、木霉菌剂及菌肥对枸杞氮素吸收、同化、积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揭示木霉对盐渍逆境下枸杞的促生机理.有机肥为木霉菌肥的灭菌物,不含木霉活菌,但两者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施加有机肥、木霉菌剂和菌肥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根系分生区NO3-、NH4+内流速率和成熟区NO3-内流速率,且施加菌肥的提升幅度高于施加有机肥.与对照相比,盐渍土壤施加木霉菌剂及菌肥显著增加了根、茎、叶生物量和氮含量以及植株氮累积量,增强了枸杞根和叶中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了枸杞氮素吸收效率、光合速率、稳定碳同位素丰度值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而且施加菌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施加有机肥.综上,木霉能增强盐渍逆境下枸杞氮素吸收、同化和积累,提升光合固碳能力和氮素利用效率,最终促进植株生长.

    滨海盐渍土枸杞光合固碳氮离子流速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X1的降解芘特性及定殖效能

    王雪林超霸王丹琴朱雪竹...
    2547-2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多环芳烃降解菌菌种库、降低农作物的污染风险,本研究对一株可高效降解多环芳烃(PAHs)的植物内生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初步探究其降解途径以及定殖效能.结果表明:菌株PX1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该菌株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具有广谱性,7 d几乎可彻底降解PAH无机盐培养基中的萘,在分别含有50.0 mg·L-1菲、20.0 mg·L-1芘、20.0 mg·L-1荧蒽和10.0 mg·L-1苯并[a]芘的培养体系中,对菲、芘、荧蒽、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2.6%、50.7%、31.9%和12.9%.选取芘作为PAHs模型研究菌株PX1的降解特性.酶活性试验表明,芘可诱导菌株PX1体内邻苯二甲酸双加氧酶、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的活性.在芘降解过程中检测到4,5-环氧化芘、4,5-二羟基芘、龙胆酸/原茶儿酸、水杨酸、顺-己二烯二酸/2-羟粘糠酸半醛、顺-2'-羧基苯丙酮酸、1-羟基-2-萘甲酸、水杨醛等中间产物.浸种定殖试验表明,菌株PX1可高效定殖到空心菜和小麦体内,显著促进空心菜和小麦生长,并能够将空心菜、小麦体内及其生长基质中的芘浓度分别降低29.8%~50.7%、52.4%~67.1%和8.0%~15.3%.表明菌株PX1主要通过"水杨酸途径"和"邻苯二甲酸途径"降解芘,且可以定殖到植物体内,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内生细菌降解途径内生菌定殖促生特性

    不同天气条件下青头潜鸭越冬期行为的响应模式

    李浙张琦吴庆明高晓冬...
    2557-2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11-12月在河南民权国家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扫描取样法对越冬青头潜鸭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行为响应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晴天,静息、飞行、运动是青头潜鸭越冬期的优势行为(65.5%),觅食、修整是次要行为(31.9%);行为节律表现为上午觅食、中午静息、下午觅食修整;飞行通常发生在觅食高峰前,运动行为多与其他行为相伴,其时间分配与觅食呈正响应,与静息呈负响应.相较于晴天,阴雨天青头潜鸭增加了对静息和觅食的时间分配,静息、觅食和运动为阴雨天的主要行为(76.5%),修整、飞行为次要行为(20.3%);觅食和静息的高峰时段后移,傍晚时达到高峰,飞行和修整时间显著减少.与晴天相比,雾霭天青头潜鸭静息、觅食、运动和修整的时间分配增加,飞行行为减少;觅食高峰后移至中午和下午,静息高峰后移至下午;静息、运动和觅食为雾霭天的优势行为(70.6%),修整和飞行为次要行为(27.5%).研究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民权湿地公园青头潜鸭的越冬期行为在时间分配、行为节律、优势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响应;阴雨天和雾霭天青头潜鸭会分配更多的静息和觅食时间,并通过增加能量摄入和减少耗能行为应对恶劣天气.

    优势行为行为节律行为时间分配天气条件青头潜鸭民权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