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声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声学
应用声学

王秀明

双月刊

1000-310X

yysx@mail.ioa.ac.cn

010-82547761

100190

北京海淀北四环西路21号

应用声学/Journal Applied Acous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声学领域的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与中国声学学会联合主办.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的宗旨是繁荣应用声学事业,促进新成果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的实践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本刊登载应用声学各个分支及其交叉学科在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态的综合性评论介绍,研究工作的论文、简报,工业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技术成果,制作工艺的革新与经验交流等.此外,还刊登新书评价,声学标准,国内外的重要声学消息会议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提取舰船辐射噪声特征线谱方法

    沈鑫玉陈涛郭良浩刘建军...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征线谱提取是舰船目标识别的一个重要研究环节,常采用传统的DEMON谱分析方法,处理过程中,一般对舰船噪声时域信号未予抑噪,低信噪比情况下,传统DEMON谱分析性能差.对此,提出一种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用于分解舰船噪声原时域信号,获得抑制噪声后的舰船噪声重构信号,进而有效提取了舰船目标噪声幅度调制特征线谱.该方法首先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两个关键输入参数(分解所取模态个数和惩罚因子),对变分模态分解得到的各阶固有模态分量加以判别,去除噪声主导分量,保留信号主导分量,使重构舰船噪声信号显著抑制了干扰噪声,然后对降噪后的重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目标噪声调制特征线谱.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传统DEMON谱分析法,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舰船噪声特征线谱提取方法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能力,所获取的舰船噪声幅度调制特征线谱信噪比明显高于传统DEMON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前景良好.

    舰船辐射噪声遗传算法变分模态分解特征线谱提取

    深海声影区时频谱干涉结构与声源定位

    刘与涵郭良浩章伟裕闫超...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动声呐探测位于深海声影区的水面舰船辐射噪声时,接收信噪比通常较低,导致声源被动定位方法的性能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接收信号时频谱干涉结构的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联合估计方法.首先根据射线声学理论,建立时频谱沿频率轴和时间轴的干涉条纹周期与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的关系,然后对接收信号时频谱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和多频带处理以估计上述干涉条纹周期,最后解算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仿真和海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利用接收信号自相关的声源距离估计方法,该文利用时频谱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声源定位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比较适用于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声源被动定位.

    深海声影区干涉结构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二维傅里叶变换

    基于遗传算法的不等间距阵优化方法

    陈新华段文彬郑恩明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阵元数一定情况下,针对不等间距拖线阵高频信号处理存在的空间增益和无栅瓣兼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不等间距拖线阵阵型优化方法.该方法以频带交互下最大旁瓣级最小作为约束因子,通过模拟生物自然进化过程搜索全局最优解,得到优化后的阵元位置.优化后阵型在保证低频信号处理空间增益不变情况下,实现对高频信号高空间增益、无栅瓣处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未优化阵型,在高频信号处理方面,优化后阵型在无栅瓣情况下,空间增益提升值近似理论值提升值;在低频信号处理方面,优化后阵型具有相同的空间增益.为实际不等间距拖线阵阵型优化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不等间距拖线阵阵型优化空间增益栅瓣

    基于四水听器的充水弹性管声速测量方法

    寻天雨邹新宇郁高坤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室中水声材料声学参数的测量主要在水声声管中进行.管内平面波声速是正确测量这些参数的基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四水听器结合不同边界的测量充水弹性管中声速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4个固定位置处的水听器,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使得两组水听器分别得到的声管末端入射波声压差值的平方最小的声速即为管内平面波声速.该方法利用单频信号,在每一频率点均可测得声速,可以在任一种声管末端边界下进行测量,同时无需知道各水听器到边界的精确距离,在文中的3种边界下声速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操作简单、误差很小.该方法的仿真结果与管内声速的理论值吻合得很好,同时实验测量结果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很小,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以及鲁棒性,为声管声速测量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充水弹性管声速测量四水听器

    波束开角对多普勒测频结果的影响

    陈茁王长红邓锴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不同波束开角的声学多普勒测速设备未标定的测速结果存在偏差.基于水底椭圆散射模型研究了波束开角对声学多普勒测速结果的影响,对提高声学测速性能具有实际意义.水底椭圆散射模型下,足印上不同方位传播损失和散射强度存在差异,导致频谱不对称,测频结果偏小.利用不对称系数量化频谱不对称程度,若波束开角增大,方位不对称系数随之增大,测频偏差增大,推导了波束开角导致的测频偏差解析式.分析仿真和外场试验数据测频结果可知,不同多普勒频移下测频偏差和理论计算值相符,不同波束开角下实际测频偏差与理论公式计算的测频偏差均随波束开角增大而增大.

    宽带多普勒测速波束开角误差分析

    点云投影结合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三维成像声呐快速目标分类

    任露露尹力巩文静李宝奇...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成像声呐的成像结果是三维点云,基于点云的三维成像声呐目标分类方法具有网络结构复杂、计算量大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三维成像声呐成像结果从三维点云投影至二维图像的方法,并且使用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三维成像声呐快速目标分类.该方法首先对三维成像声呐波束形成后的波束域数据进行最大值滤波和阈值滤波,以降低点云数据维度;接着,依据三维成像声呐的波束方向,将点云投影为深度图和强度图,分别保存点云的位置信息和强度信息;然后,利用深度图和强度图分别作为第一个通道和第二个通道构建混合通道图,将混合通道图作为目标分类网络的输入,从而将三维点云的目标分类问题转换为二维图像的目标分类问题;最后使用MobileNetV2网络实现了三维成像声呐快速目标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投影方法可以用二维图像分类网络完成三维成像声呐点云的目标分类任务;而且训练过程中混合通道图比单独的深度图和强度图收敛速度更快,结合目标分类网络可以实时进行目标分类,在真实数据集上分类正确率达到了 91.13%.

    三维成像声呐波束形成声呐图像处理目标分类

    2023年国际超声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刘琳
    57页

    辨析声调的标度和归类方法——纪念赵元任先生标调理论发表100年

    吕士楠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世纪前,赵元任先生发表了汉语声调标调理论,开创了汉语声调的定量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荣誉.新中国成立后,汉语语音学的研究蓬勃发展,汉语声调五度定调问题备受关注.20世纪20、30年代我国语言学家在美国的研究成果被介绍到国内.但不得不指出,在实际的调值计算中,没有准确遵循赵元任先生的理论,而是用简单的音高分段归类的方法代替"五度标调".该文简要回顾20世纪20、30年代声调音高测量和数值化研究的历史,辨析汉语声调五度标调和归类的区别.并为赵元任先生的标调理论补充了计算公式,使标调理论得以准确实施.同时展望标调理论不仅在汉语的声调研究,而且在语调的研究中的应用远景.

    声调标度归类

    多通路空间声的前方四扬声器局域Ambisonics信号馈给法

    张驰谢菠荪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型的多通路空间声扬声器布置一般包含水平面左前、右前,高仰角左前上、右前上4个方向的扬声器.该文提出一种利用该4个扬声器产生前方水平与垂直方向虚拟源的一阶局域Ambisonics信号馈给法.该信号馈给法是通过对目标和重放声场进行球谐函数展开并取一阶近似得到.采用简化的头部模型和精确的头相关传输函数模型分析表明,一阶局域Ambisonics信号馈给法可以产生合适的低频听觉定位因素,包括双耳时间差及其随头部转动的动态变化.虚拟源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扬声器布置的范围内,甚至在略超出扬声器布置的范围内产生不同方位角和仰角的虚拟源.因而该方法可用在多通路空间声重放中产生与图像配合的虚拟源定位效果.

    局域Ambisonics虚拟声定位

    某商用车怠速油底壳异响问题分析

    徐小翔李超曾小春王毅...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产品开发过程中某柴油车型发动机油底壳怠速时"呜呜"异响问题,通过噪声与振动的测试及仿真分析,对油底壳异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怠速时机油泵的工作激励频率与油底壳模态频率耦合,形成"呜呜"声,并通过油底壳表面辐射出来.进一步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机油温度的升高,机油泵功率、工作激励幅值会逐步减小,异响逐步减小.同时实验研究表明,机油量对油底壳模态频率有影响,油底壳内机油加注量越多,油底壳模态频率越低,油底壳表面振动幅值及异响均逐步减小.针对该异响问题,明确该发动机机油加注上限及下限时油底壳对应频率范围后,通过优化怠速转速,提高油底壳模态频率等使机油泵激励频率与油底壳模态频率避频,解决了该异响问题.

    油底壳机油泵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