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探索
音乐探索

易柯

季刊

1004-2172

tansuo-1983@163.com

028-85430275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新生路6号

音乐探索/Journal Explorations in Music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学报,系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音乐学术理论期刊。本刊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尤其鼓励支持各学科前沿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能体现“求索”精神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序言》

    赵如兰于韵菲
    3-4页

    《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中英双语版)序言

    荣鸿曾
    5-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为荣鸿曾教授为其恩师赵如兰教授的经典之作《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的中英双语版译本所作的序言.作者介绍了赵如兰教授严谨、条理清晰、富有逻辑的研究风格,其中国音乐研究在北美的汉学界和音乐学界的筚路蓝缕之功,以及赵教授为我国海峡两岸暨香港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学者与海外的学术交流所起到的重要纽带作用.最后,文中特别讲述了赵如兰与陈应时两位教授之间的学术友谊,肯定了陈教授高足于韵菲博士将《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译为中文,使著作得以在汉语学界进一步传播的学术意义.

    赵如兰《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宋代音乐研究中文出版

    中国音乐学的一面镜子

    林萃青杨成秀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写于21世纪初赵如兰教授《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一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再版之际,并作为序文刊于书中.文章立足于全球化的学术视野,对赵著既区别于中国传统及当代学术研究,又挑战西方学者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概念与译谱方法,这一独特研究风格及学术贡献,予以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作者以赵著为个案,说明每一篇音乐学研究的成果都有其背后的条件和考虑,其受容亦有作者所不能控制的时代因素,倡导开放性地解读学术著作,较多地把握著作的写作背景,理解著作所说的和想说但没有说的信息.

    赵如兰《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书评古谱解译

    纪念与传承:赵如兰《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中英双语版)出版记

    周丹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讲述了作者策划与完成哈佛大学首位华裔女教授赵如兰的代表作《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一书的中文译本出版的工作历程.该著曾获得哈佛大学最佳博士毕业论文奖与美国音乐学学会的最高荣誉"奥托·金克尔蒂奖".该著首次为中国古代音乐研究建立了英语术语体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将于2024年11月推出该书的中文译本《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中英双语版),旨在推动中西音乐学术交流,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中英双语版赵如兰

    音乐社会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王次炤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社会学研究,是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现实和研究者对社会音乐现实的观察而开展的.当代音乐社会学研究也同样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音乐结构和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当代社会音乐的审视和判断;从千丝万缕的音乐社会关系和社会音乐进程的逻辑规律中推进音乐社会学研究的新思考.新质生产力的思维方式、人工智能的科学技术,以及网络音乐和新兴剧场的涌现,无疑会极大地冲击传统音乐的生存形态.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必然会改变它固有的社会功能.音乐社会学的任务,是在密切注视社会变革的前提下,揭示出特定社会条件下音乐艺术的各种社会关系.这正是音乐社会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音乐社会学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社会关系

    人文学科还是社会科学?——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社会学方法刍议

    伍维曦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现代西方语境中的"Musicology"研究范式及其与社会学方法的关系为参照,对20世纪汉语语境中"西方音乐史"的范式史进行梳理,并对当下这一学科的社会科学化发展趋势加以评析.

    音乐学音乐社会学西方音乐史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作品中心主义

    社会哲学视域下的音乐社会学

    范晓峰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哲学是对人类社会关系、社会交往及社会团体活动特殊规律的研究.社会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科学,是从社会哲学演化而来的一门现代学科.将社会哲学纳入音乐社会学研究视域,首先是一种回归,即将人类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及社会团体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学微观层面的社会行为或人际互动的具体事实相结合;其次,以宏观层面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将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音乐社会学研究领域,将音乐社会学研究的特殊规律与微观具体事实加以贯通;其三,在研究对象的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社会文化生存结构等基础上,以定性的主观价值判断和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结合多样性语言和文化转向,使之产生更多更具诠释性、哲学性的音乐社会学研究模式.由于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至今没有一个确定且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对社会音乐现象特殊规律及其实证性、技术性方法的研究,理应成为社会哲学的研究视域,它应该是音乐社会史、音乐社会哲学(美学)、音乐社会心理学基础上的,有着特殊性规律和技术性方法的"音乐社会学".

    社会哲学社会学音乐社会学共时性历时性个体本质集体本质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音乐社会学研究

    李小诺
    43-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社会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运用他学科综合的理论和视角揭示音乐与社会关系.首先梳理"音乐←→社会"双向视角的音乐社会学研究成果,整合多学科研究结论揭示音乐无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新时代社会变革和转型中音乐社会学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音乐社会学音乐文化互动参与社会功能

    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观念及其真理性置入

    武文华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多诺"真理美学"的逻辑形态向社会理论的过渡,关注时代背景、社会价值和立意取向以及聚焦社会道德、人文情怀指向的哲思观念和言乐姿态,具备真理性气质.艺术哲学、意象美学的异文化视角可观照真理性置入的问题并考察其观念旨趣、意识延伸、学理渗融状态,得出定格本真、理性透镜、审美价值重估、理性结构立场、感性祛魅状态、艺术审美立极和爱智意象、边界意象、关系美学意象、思维交响意象、取舍意象、伦理意象等认识.

    阿多诺真理美学审美价值重估感性祛魅艺术哲学审美意象

    接受或抵制专业分工中的审美:一种塑造行动的社会学观察与分析

    于佳煖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界的质性研究,探索在同一个本土艺术界中,来自不同专业分工的艺术家如何理解由于全球化过程所导致的不同审美并据此塑造行动.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界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自此,民族音乐从业者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演奏家群体总体更偏好"传统"审美,即在音乐内容上强调稳定性,但在表演风格上则追求高度的个性.然而,其他类型的音乐家,即那些参与作曲、指挥和理论研究的音乐家,则更倾向于追求他们心目中"西方化"的审美,并偏爱创新性的创作风格以及系统化和常规化的表演风格.这些文化框架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做出接受或抵制专业分工中审美的决定.通过分析这一过程,以展示本土性-全球性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审美系统如何影响音乐家的决策.

    艺术界审美冲突民族音乐专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