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苑
艺苑

齐建华

双月刊

1673-2545

yyzzs@vip.163.com

0591-38268050

350100

福州市闽侯县甘蔗学院路8号

艺苑/Journal FORUM OF ART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综合艺术类刊物。以发展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为办刊宗旨,以审美、自由、平等和宽容为价值选择,传达艺术经验,体验艺术审美,关注艺术流变,展示艺苑成果,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构建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民报》与东南地区报刊漫画的抗战转型

    林宸胄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州的《小民报》是福建报刊漫画的重要平台,报刊的漫画栏目在抗战爆发前后经历了《民间漫画》《十日漫画》和《抗敌漫画周刊》三个时期.在栏目更迭的过程中,《小民报》漫画迅速由抗战前偏重娱乐消费转为批判现实,并在抗战爆发后转为宣传抗战,由此配合了全国漫画界投入抗战宣传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福州本土的漫画作者积极融入全国漫画网络,与全国漫画界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并在本土举办了全国性的漫画展览.报刊漫画创作中产生的木刻创作更是构成了福建现代木刻的早期面貌,形成了东南地区抗战美术的丰富形态.

    《小民报》漫画抗战转型

    徐兴公的书学思想——兼论晚明闽籍书家书学思想共性

    刘贞辉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福建诗人、藏书家徐(㶿)博学工书,可惜书名为其他所掩.今考其相关诗文,发现其书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重视人品,强调自成一家;对刻帖认识清醒,学书力求善本,通晓笔法;耽爱隶书,提出"古意"与"秀雅"之分;敏锐地注意到金石之学,并开启了带有"访碑"性质的寻访古刻之行.晚明闽籍其他书家在书学思想上与徐(㶿)存在着很多共性.

    徐(㶿)书学思想晚明闽籍书家

    从文物形象到舞蹈形象:舞蹈与文物的融合路径探析

    杨清舒郭瀚繁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与文物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融合实践可追溯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舞蹈界兴起的"中国古代乐舞复兴",它为从文物形象到舞蹈形象的当代舞蹈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舞蹈与文物的融合在时代科技进步、文艺政策引领、社会文化思潮推动下呈现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的发展态势.文章基于当代舞蹈创作,从舞蹈与文物融合的追根溯源入手,总结其在发展中的融合路径及本质,分析二者融合的两条实践路径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推动舞蹈审美当代性发展和中国舞蹈话语体系建设等层面所呈现出的价值意义.

    舞蹈创作路径舞蹈文物历史文物"舞蹈+文物"

    从"以西释中"到"中西互释"——跨文化语境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生产与传播

    向远航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祝》是何占豪与陈钢于20世纪50年代末共同创作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自问世以来,这部"以西释中"的音乐作品受到了无数海内外人民的喜爱.作为中国近代"新音乐"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负着"小提琴民族化"的时代任务,发挥了协同创作和集体智慧的优势,体现出中西音乐文化的嫁接与"混杂".在本体传播与变体传播的过程中,《梁祝》经历了"经典化"和"移植潮"两个阶段,并显现出跨文化的属性,在诞生之初作为学习西方文化而创作的《梁祝》,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化反向输出的重要媒介.由此,《梁祝》实现了从"以西释中"到"中西互释"的跨越.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跨文化艺术生产艺术传播

    苗族"刻道"文化传承的现状探究——基于贵州省施秉县屯上村的田野调查

    骆科俊吴正彪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刻道"作为苗族的一种独特的酒歌文化,历经时代变迁,承载了苗族人民的情感、智慧和生活哲学.但在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冲击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的风险.论文以施秉县屯上村为田野调查对象,深入剖析了"刻道"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得益于政府、社区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一系列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措施,"刻道"文化正在经历一个复兴和再生的过程.在此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导向,强调各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屯上社区的积极参与和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使"刻道"文化得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苗族"刻道"文化文化传承屯上村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播路径研究

    聂楠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拉玛依木偶戏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新疆克拉玛依周边地区传播.1993 年,传承人姚连成自发创办了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该团逐步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公益文化演出团体.在不断地传承与累积中,克拉玛依木偶戏成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 年入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手机、数字化新媒体以其低门槛和开放性的优势迅速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瑰宝,延续这一重要的非遗艺术的生命力.论文在梳理克拉玛依木偶戏的传播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其在当前的传播策略.

    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播现状传播策略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融入双创思维的实践教学研究

    张发斌胡俊杰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为确保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依托第一课堂,丰富第二、第三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深化落实三教改革,助力专业教育融入双创思维,协同创新双创教育,构建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赋能实践育人.为此,论文对双创教育内涵与内容进行阐述,以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为代表,阐述服装设计专业融入双创思维的重要性与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服装设计专业与双创思维融合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专业开展双创教育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双创思维实践教学

    高校美育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建设路径

    林克斯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应该与各种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坚定践行国家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立足于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要求,认识美育的现状和不足,结合各种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和落实方法.高校要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育体系,拓展美育生产力,形成全民美育、高质量美育的新局面,推动美育事业蓬勃发展.

    新媒体高校美育建设路径

    杨苏阳陶艺作品选登

    杨苏阳
    107,封3页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