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言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

黄树先

季刊

1000-1263

027-87559504

430074

武汉武昌珞瑜路1037号

语言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汉语语言文字学学术刊物。研究汉语语言、文字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汉语语文的教学问题,刊登有关汉语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及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篇、语境、语义背景和关联理论

    陆俭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只有引进"语篇"这一概念,才能真正开展词语、语法、篇章的动态研究.而任何动态研究,都离不开语境.语境,就宏观谋篇而言,可细化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就微观用词选句而言,可细化为"语义背景".语言的动态研究,不管涉及"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还是"语义背景",其重要理论支撑都是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

    语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语义背景关联理论

    语体视角下先秦受事前置句的(非)现实关联及其功能解释

    王翠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受事前置句的(非)现实属性,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关联现实、关联非现实.文章以先秦受事前置句为考察对象,发现该属性实际取决于语体:叙事体中,受事前置句现实倾向明显;论说体中,则非现实关联显著.不同的属性关联,恰好对应着不同的表达功能:现实,表态功能;非现实,评议功能.这一现象揭示了不同语体中,通用语法格式的深层语体差异,提示了功能取向的语体语法研究的深入角度.

    受事前置句现实非现实语体功能解释

    第三届汉语音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李敬飞
    18页

    现代汉语换言标记的分类及其来源

    李晓琴陈昌来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构词理据,现代汉语换言标记分为"系言"和"或言"两类,"系言"类换言标记有"也就是说"等,"或言"类换言标记有"换句话说"等.两类换言标记演变路径有所不同,"系言"类是汉语自然演变的结果,最早的先秦时期就已产生;"或言"类换言标记中的典型成员"换句话说、换言之"可能是语言接触的产物,产生于清末民初.

    换言标记分类"系言""或言"来源

    双重参照:构式"X+一量+是+一量"的语义流变

    张云峰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式"X+一量+是+一量"由基式简单判断推衍而来,主要表示"对X及其所涉对象的积极预期及评议",可细化为"对X所涉对象的积极预期及评议""对X的积极预期",分别简记为构1、构2,在实际运用中衍生出诸多派生义.构式成分"一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其直接辗转衍生出构1,构2则与人们对其所形成的主观识解"小量"休戚相关.构式义的形成涉及隐喻、转喻、主观化等多种认知机制,其动因则源自构式的双重参照,构1以实量"一"量为参照,着眼"质"的提升,构2则以虚量"零"量为参照,重在"量"的积累.

    X+一量+是+一量构式义历时演变双重参照

    说"唯"与"惟"——兼议异形词"唯一"与"惟一"的取舍

    余志凯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的异形词中,"唯一"与"惟一"是很特别的一组.文章从"唯"与"惟"的本义、"唯"与"惟"在古代典籍中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简要说明"唯一"与"惟一"这两种词形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最后指出在现代汉语中,词形"唯一"应取代"惟一",成为该词语的通用词形.

    异形词唯一惟一

    词义词法共变作用下的汉语派生构词——以"老"族派生词为例

    杨贺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族派生构词,总体上经历了"老X"语法化、词汇化和词法化,派生词的形成是词义、词法因素历时交互作用的产物."老"缀产生于六朝,可分为名词、形容词、副词、序数词性的4类,名词性的出现于西汉,形容词性的和副词性的出现于六朝,序数词性的出现于清代.从词法史角度看,其属性并不是羡余,也并不是简单的形态标记.词缀义可根据语义滞留,分为8类.

    派生词词缀语法化词汇化词法化"老"

    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医患会话中的打断行为研究

    徐翌茹关玲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我国华南地区老年认知障碍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真实医疗门诊的录音录影观察和分析,探究医患陪多方会话中患者的打断行为特征.研究表明,即使在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下,部分患者依旧可以做出成功打断行为.然而,患者打断医生与打断陪同的方式不尽相同,前者多出现合作性打断,而后者则可能出现冲突性打断.此外,患者的不成功打断多与对话轮转换误判、自身话语组织困难以及多模态交际能力下降有关.对认知障碍人群打断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现阶段改善门诊医患沟通、维系患者与外界交流、辅助患者认知康复等课题提供意见与建议.

    认知障碍老年人群医患沟通打断行为

    永春方言先行事态助词的形式、分布及来源

    颜铌婷林华勇
    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春方言中的先行事态助词,来源于"蜀下"(一下)的合音.其"先行"义的凸显,是语用省略与推理的结果."蜀下"语音形式的变化伴随着整个语法化过程,通过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观察到语法化的不同阶段;以及在语法化过程中音、义之间复杂的匹配关系.这种现象说明,语音的弱化不一定是汉语语法化的必然选项,但却是观察其语法化过程的重要窗口.

    闽南言先行事态助词蜀下(一下)

    鄂东方言语素"么、貌、门"的来源

    徐英卢峰玉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东部存在"门"类语素,其音义因地域推移而不同:鄂东北的孝南往北到广水音"门"[.man],为动量词、时间词后缀/中缀;黄冈、武汉,音"门/貌"[.m(ə0]/[.mau],为时间词后缀/中缀.鄂东南大冶、阳新,音"貌"[.mɔ],为动量词、时间词后缀/中缀;咸安,音"巴"[.p(D)],为时间词中缀.西北方言、北部吴语中动量词、时间词后缀"卯"的意义演变路径,与"门/貌/巴"完全对应,后者是"卯"的韵母弱化或鼻化和声调的弱化."门"类语素可能也是来自北宋末的移民.

    动量词后缀中缀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