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

许舒亚

季刊

1000-4270

musicart2000@163.com

021-64319166

200031

上海市汾阳路20号

音乐艺术/Journal Art of Music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音乐院校学报。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表音乐各领域和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人们对音乐中所体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和民族、分析和研究、思维和观念、表演和实践诸方面以及与之关联的人、自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关注。本刊在栏目种类设置和前沿学科方面居同类刊物领先地位;在同类刊物中发行量第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琵琶演奏的"音色库"系统与传统乐曲二度创作的互动——王范地琵琶演奏的神韵表达

    孙晨荟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王范地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琵琶演奏的音色问题占有重要位置.作为传统音乐的坚定守护者,王范地长期致力于研究琵琶演奏弹音拨弦与虚化乐曲神韵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力求能清晰阐述、明确表达及有效传授这一精髓.王范地将传统神韵的艺术风格表达划分为音律、行腔作韵、律动、音色、相生五个层面,其中音色为探讨重点.王范地不仅对演奏传统中尚未被充分细化的琵琶音色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还进一步构建微观形态下的表演技术理论,以深化对音色的理解.在王范地的艺术理论体系中,音色被视为系统化"音色库"与传统乐曲二度创作之间的紧密相连介质,是构成其艺术理论中神韵表达的核心内涵.

    王范地琵琶演奏"音色库"系统二度创作

    丁善德《长征交响曲》的旋律及其主题功能

    唐荣
    12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具有独特的器乐创作思维和审美品格,其中旋律写作注重音乐的可听性与可解性,并将民歌的标题与歌词作为内容表现的依据,用特定音调表达特定内容,以"语义性"音调契合标题性构思.在保持"共性写作原则"技法风格的基础上,用精湛的主题设计,将主题材料进行同质性关联,以实现音乐形象的象征性转换,使主题及其特征型态在发展中与作品纵横结构之间形成整体与局部、背景与前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既显示出《长征交响曲》的"实用理性"及所具备的特殊功能与价值,又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凸显了音乐创作的"中国性".

    丁善德《长征交响曲》旋律分析主题功能

    张千一《春到边寨》的简约风格与创作特征

    周杏缪琳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到边寨》作为张千一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的第四乐章,呈现出了立足本土文化语境的简约音乐风格.这种简约在于,从贵州黔东南苗族及云南西盟佤族民歌中,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三度音程,使其成为作品的核心音高材料及控制大规模音乐运动的深层结构力;音乐织体反映了不间断流动、互锁的节奏模式及重复、繁衍、变奏为核心的创作逻辑.其主要音响素材的提取与运用、线性主题的多声部空间拓展、主题发展中音响造型和音色调配,都显露出追求简约的创作特征.

    《春到边寨》张千一简约主义音色路径音响造型

    触摸声音:武满彻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声音探索

    陈明
    14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满彻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使用的声音类型较为广泛,除西方管弦乐器声音、日本民族乐器声音、磁带音乐声音、电子乐器声音外,还运用了域外乐器声音、日常物品声音,以及用电子音乐技术改造生成的声音.在此基础上,他将这些声音复合形成独特且充满个性的声音,并将声音"符号化"用以指向特定意义,进而彰显电影深层次的意涵.以声音为切入口进行创作,是武满彻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构成武满彻电影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

    武满彻电影音乐声音探索实践运用

    后调性对位的表象与本质

    龚华华
    16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调性音乐"泛指一切非功能调性的音乐.其对位的表现与本质主要体现在横向时间维度与纵向空间维度两个层面,特别是线条、织体、音乐元素、音色音响、逻辑程序等方面.梳理和总结后调性对位的相关形态与技法,并通过对比和关联分析,深入探讨后调性对位与传统对位在表象与本质上的区别与趋同.

    后调性对位线条音乐元素逻辑程序结构对位

    欣德米特晚期调性功能理论探微

    霍凡超
    17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欣德米特在其晚期著作中提出"调性功能理论",并赋予音序Ⅰ中每个音级以独立的功能涵义,进而使十二个半音各自拥有独特的十二种功能.调性功能理论突破了传统和声理论中自然音体系与半音体系的界限,并将和弦与和弦连接放置在调性功能的语境中评判其调性价值.和弦根音的功能决定其和弦结构的复杂程度、协和程度及其调性价值;在和弦连接中,根音之间的功能远近决定其调性价值.该理论作为"新调性"音乐分析研究方法或视角,旨在延续传统和声功能理念,并寻求其拓展与突破的可能.

    欣德米特调性功能理论三声部写作传统和声

    萧友梅140周年诞辰暨萧友梅艺术馆开馆活动在中山举办

    封2页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建社20周年

    前插1页

    "蔡元培美育大讲堂"开讲

    封2页

    稿约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