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核物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核物理评论

靳根明

季刊

1007-4627

jcwang@impcas.ac.cn

0931-4969371,4969374

730000

兰州市31号信箱

原子核物理评论/Journal Nuclear Physics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核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物理学会会刊。它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核物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反映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评述性文章,及时报道核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核学科的发展及应用。读者对象为:广大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工农矿医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M⊙AGB星中26Al核合成的网络计算和反应率灵敏度分析

    高日梅童雅阁吴开谡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3M⊙AGB星中26Al核合成的网络计算和核反应率的灵敏度分析.结合最新的核反应率数据,建立了一个从碳到硅完整的核反应网络,计算了26Al的丰度.结果表明,26Al首先在AGB星中有效合成,随着核反应的进行,然后被一系列的核反应消耗.MgAl循环出现在26Al的网络中.我们将核反应网络中的主要核反应分为三类:(n,γ),(p,γ)和(α,γ),并对核反应率的灵敏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已经确定了每一类中最有影响的核反应,它们是25Mg(n,γ)26Mg,25Mg(p,γ)26Al,26Mg(p,γ)27Al,21Ne(p,γ)22Na,18O(α,γ)22Ne和22Ne(α,γ)26Mg.在目前网络所涉及的所有核反应中,25Mg(p,γ)26Al是对26Al的产量有最大的影响,它值得核实验物理学家的关注.

    26Al丰度AGB星核反应网络灵敏度分析

    通过费米能区重离子碰撞产额分布来研究16O原子核的团簇结构

    郭琛琛何万兵安振东苏军...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原子核核内的α团簇结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工作的目的是讨论在费米能区下重离子碰撞的碎片产额分布是否可以作为研究轻核中α团簇结构的工具.本文基于扩展的量子分子动力学输运模型(EMQD)模拟了16O具有4种不同的初始化α构型(长链型、风筝型、四方型以及正四面体型)的16O+16O反应,通过观察碎片产额多重数分布情况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团簇核的核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碰撞后产生的自由质子及4He的产额受不同构型的影响明显,表明4He/proton可以作为团簇结构的一个表征量.此外,自由质子及4He的出射θ和ϕ角及动能能谱可以用来提取16O的α团簇构型信息.

    α团簇结构产额分布重离子核反应EQMD模型

    136Xe+198Pt多核子转移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

    蒋翔王楠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生成丰中子重核是目前原子核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多核子转移反应是生成丰中子重核的一种可行途径.本工作采用时间相关的Hartree-Fock(TDHF)方法研究了136Xe+198Pt在Ec.m.=645 MeV的多核子转移反应.对动力学过程中的核子转移、能量耗散、形变核的朝向效应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结合统计衰变模型GEMINI++处理初级碎片的退激发过程,计算了类弹核的同位素生成截面,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少量核子转移的产物截面,TDHF方法可以给出较好的描述;而对于较多核子转移生成的远离弹靶的产物截面,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偏差.最后,对这些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丰中子重核多核子转移反应TDHF方法朝向效应

    LHC能量下D介子的核修正因子

    王宏民许永晗孙献静王俊玲...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能质子-质子(p-p)和质子-原子核(p-A)碰撞过程中产生的D介子是分析碰撞后生成的饱和胶子性质的重要途经.考虑领头阶下的强耦合效应,在色玻璃凝聚理论(CGC)框架下研究了LHC(Large Hadron Collider,LHC)能量下p-p(p-A)碰撞过程中的D介子产生.采用由KLR-AdS/CFT色偶极模型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偶极关联因子,同时利用Glauber模型考虑冷核物质效应,计算了质心能量为5.02 TeV时质子-铅核(p-Pb)碰撞中不同碰撞中心度下D介子的产生截面,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Pb碰撞中D介子产生及其半轻子衰变过程中的核修正因子.通过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结果比较发现:考虑强耦合效应后的理论结果与ALICE和LHCb合作组的最新实验数据符合得更好.最后,本文对LHC碰撞质心能量为8.16 TeV时p-Pb碰撞中D介子产生的核修正因子给出了理论预言,结果显示此能量下核修正因子理论值比5.02 TeV时略大.

    核修正因子强耦合冷核物质效应偶极关联因子

    BPM测量束流纵向发射度与Twiss参数

    秦元帅王志军冯驰刘淑会...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C-ADS直线加速器样机中,为了描述束流相空间分布,需要精确测量束流在RFQ出口处的参数.束流横向信息已通过发射度重构测量获得,束流光学也得到了验证.采用了一种用BPM的SUM信号测量束流纵向参数的方法.在实验中,调节两台聚束器的聚束腔压并记录其下游BPM上的SUM信号.通过粒子群算法和TraceWin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考虑空间电荷效应的测量结果.测得的发射度与Toutatis中的模拟值相近.

    纵向发射度测量twiss参数BPM粒子群算法

    等单元长度多间隙加速结构的束流动力学特性

    史晨辉李皓云陈伟万鑫淼...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单元长度多间隙加速结构是一种非同步加速结构,当粒子在加速结构中的速度变化很明显时,粒子在每个间隙的相位是不相同的,薄透镜近似下的束流纵向运动方程没有考虑粒子在加速结构中的速度变化,这在单腔的能量增益相对于粒子能量很小的情况下是合理的,但是当粒子在加速结构中的速度有明显变化时,这种处理方式是不够的.本文从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出发,通过目前普遍采用的理论建立了束流在这种加速结构中的纵向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粒子在这种结构的相运动,计算了不同初始能量的粒子在不同的电场梯度及单元数的加速腔中运动的能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粒子相运动与不考虑粒子速度变化的薄透镜近似下的相运动轨迹有明显差异,当粒子速度变化超过一定值后,薄透镜近似下束流纵向运动方程在计算束流能量增益时与同步相位之间满足的余弦关系不再成立,并给出了能量增益变化曲线相对余弦曲线的偏离情况与电场梯度、间隙数、初始能量等参数的关系.

    等单元长度多间隙加速结构纵向运动方程相运动能量增益特性相位变化

    基于SSOGI-RLSMC联合算法的加速器电源纹波抑制

    杨新华王永强李继强崔渊...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系统对励磁电源输出电流的稳定度和纹波精度要求高.磁铁负载的存在产生的纹波,会对加速器通过磁场精确控制粒子运动轨迹带来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SOGI-RLSMC新型联合算法,以减小磁铁负载影响下励磁电源输出的电流纹波,提高电流稳定度.新型联合算法通过并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SSOGI)作为纹波检测器对纹波分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提取,获得精度较高的指令电流;将指令电流和直流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电流相减得到误差信号,利用趋近律滑模控制(RLSMC)算法对误差信号进行动态跟踪和补偿,以提高直流有源滤波器对励磁电源输出电流的纹波抑制能力,进而达到对粒子运动轨迹精确控制的目的.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证明,所提的新型联合算法在以直流有源电力滤波器为主补偿手段的励磁电源中有效提高了励磁电源输出电流的精度和稳定度,改善了直流有源滤波器对纹波电流的抑制能力.

    纹波检测并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趋近律滑模控制直流有源电力滤波纹波抑制

    400 MeV/u碳离子打靶的屏蔽参数计算

    杨博苏有武严维伟王丽军...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提供一种专用的快速计算屏蔽厚度或对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采用FLUKA程序完成了400 MeV/u碳离子打不同靶的屏蔽参数计算.首先研究了打厚靶(铁、水)产生的次级辐射场的角度分布及主要成分;接着给出了不同角度范围下周围剂量当量在屏蔽体中的衰减曲线,通过拟合数据进一步得到不同角度范围下的辐射源项值H0和衰减长度λ0;最后结合莆田市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治疗室的屏蔽设计,介绍了此套屏蔽参数的使用方法,通过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这套屏蔽参数的可靠性.该参数可为同类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的屏蔽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FLUKA次级辐射屏蔽参数

    基于交流调制技术的弱电流放大器研制

    张鹏鹏杨磊赖财锋孙淑义...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射线强度测量中,积分电离室输出的电流信号在10–10~10–15 A范围内,该弱电流信号需要转换和放大才可以进行采集.针对积分电离室本文设计了一种弱电流信号放大系统,采用交流调制技术将待测弱直流电流信号调制为交流电压信号,再经放大、相敏检波、滤波等电路处理后得到直流电压信号,最后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在系统中引入直流负反馈后缩短了电流测量的响应时间.采用标准电流源测试了系统输入输出线性及响应特性,测试了积分电离室检测氚靶的β射线.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放大10–14~10–11 A范围内的弱电流信号且有较好的线性和响应时间特性,电流测量灵敏度达到了10–14 A,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交流调制技术相敏检波弱电流

    SiPM高压电源研制与验证

    宋海声李承飞李先勤张洪林...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是新一代的半导体光子探测器,被广泛应用在高能物理、核医学成像及核物理等领域.由于不同的SiPM的偏置电压不同,为满足SiPM的工作电压需求,设计一款电压可调的,且具有温度自适应功能的高压电源.高压电源主要利用DC/DC模块产生高压来给SiPM供电.高压电源电压最高可达到200 V,通过改变电位计的阻值进行分压,使DC/DC模块输出不同的电压值.最后完成了DC/DC模块的稳定性、温度自适应测试,高压电源的性能及工作特性等测试,结果表明,DC/DC模块的积分非线性为0.14‰,模块工作稳定;在不同温度下,系统增益的最大变化率为1.12%,系统增益保持相对稳定;自制的高压电源最大波动约为0.01 V,工作稳定;纹波系数在0.02%以下,具有低纹波特性.同时,在同一测试环境下,高压电源和商用电源全能峰分辨率分别为7.84%和9.88%,自制高压电源的性能要优于商用电源.

    硅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