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核物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核物理评论

靳根明

季刊

1007-4627

jcwang@impcas.ac.cn

0931-4969371,4969374

730000

兰州市31号信箱

原子核物理评论/Journal Nuclear Physics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核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物理学会会刊。它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核物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反映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评述性文章,及时报道核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核学科的发展及应用。读者对象为:广大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工农矿医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质子引起的核反应中粒子产生动力学和超核形成机制研究

    刘旭东韦斯纳冯兆庆
    515-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量子分子动力学输运模型LQMD(Lanzhou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transport model)框架下,分别采用Skyrme能量密度泛函和相对论协变密度泛函研究了反质子引起的核反应中粒子产生和靶核碎裂机制.以入射动量为5 GeV/c反质子轰击58Ni散裂反应为例,分析了两种不同平均场下产生粒子π、K、Λ和∑随时间的演化和相空间分布,以及核碎片和超核碎片的质量和电荷分布.结果显示,两种平均场下产生粒子的相空间分布相似,而碎片分布不同,特别是中等质量碎片的产额.碰撞系统在相对论平均场下涨落效应更加明显,导致碎片产额偏高.

    LQMD输运模型反质子引起的核反应粒子产生快度分布动能谱

    利用两π介子HBT关联约束重离子碰撞中高密核物质的状态方程

    李鹏程王永佳李庆峰张鸿飞...
    52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重子密度区核物质状态方程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利用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UrQMD)模型,以两π介子Hanbury-Brown-Twiss(HBT)关联为例讨论了 2~5倍饱和密度(ρ0)区核物质状态方程对两粒子关联效应的影响.通过使用不同的核物质状态方程,展示了密度依赖的势相互作用以及相变对两π介子HBT关联和π介子发射源时空属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ρ0以下,π介子发射源的HBT半径及参数敏感于核物质状态方程的软硬,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现有的HBT半径实验数据排除了~4ρ0以下发生一阶相变的可能性,并支持一个在低密区(((≤))4ρ0)表现偏硬,且在高密区由于相变而逐渐软化的核物质状态方程.研究结果强调了π介子发射源的HBT半径及参数敏感于核物质状态方程的软硬,可用于理解和约束高重子密度区的核物质状态方程.

    重离子碰撞核物质状态方程输运模型HBT关联

    基于多相输运模型研究质子-铅核碰撞中椭圆流的组分夸克标度性

    汤思宇
    530-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能重离子碰撞中末态鉴别粒子的椭圆流组分夸克标度现象被认为是展现部分子各向异性自由度的重要信号之一.本研究利用多相输运(AMPT)模型系统地研究了质心能量为5.02 TeV的质子-铅核碰撞中末态轻味强子的椭圆流v2及其组分夸克标度行为.基于最新的小系统流分析方法,AMPT模型的计算结果很好地描述了轻味介子的v2,但与重子的测量结果略有偏离.研究结果显示,耦合了部分子级联与夸克重组合机制的AMPT模型能产生显著的组分夸克标度现象,该现象也同时依赖于非流效应与强子再散射过程.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小系统碰撞中末态粒子集体行为的起源问题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极角各向异性小系统碰撞输运模型非流效应

    预碎片的衰变对中能区重离子碰撞过程中集体流和核阻止本领的影响

    肖逵李鹏程王永佳李庆峰...
    536-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离子碰撞过程中轻粒子的产生对于提取核物质状态方程的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UrQMD)模型,利用统计衰变模型GEMINI++处理预激发碎片的衰变,研究了预碎片的衰变对中能区Au+Au碰撞过程中轻粒子的集体流和核阻止本领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记忆效应,重离子碰撞过程中的预碎片的衰变产生的子核继承了母核的部分动力学性质,在考虑预碎片的衰变后可以更好地描述实验数据,并且这种效应对观测量的影响随碰撞能量的升高而减弱.结果表明,重离子碰撞过程中预碎片的衰变以及轻粒子的产生对敏感于核物质状态方程的观测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利用这些观测量提取核物质状态方程的信息时应当仔细处理.

    重离子碰撞统计衰变集体流核阻止本领

    基于自洽的RBUU输运理论研究介质内同位旋相关的NΔ → NΔ截面

    南满子李鹏程李庆峰
    545-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洽的RBUU输运理论,研究了介质中同位旋相关的NΔ→NΔ散射截面.发现同位旋效应对重子的有效质量以及不同重子密度区的总N△弹性散射截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重子密度的增大,不同重子同位旋态之间的有效质量劈裂逐渐增大.在密度依赖的重子有效质量劈裂、耦合常数以及Born项中的σ-δ、σ-ρ、ω-δ、ω-ρ交换项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同位旋态分反应道的弹性散射截面呈现出了不同的密度依赖行为.总截面在低能区出现了明显的介质压低效应,高能区介质效应减弱.

    △共振态RBUU理论同位旋依赖介质效应

    质心能量7.7 GeV下Au+Au碰撞中初始密度涨落对累积矩的影响

    岳晓清李鹏程王永佳李庆峰...
    55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离子碰撞中的密度涨落效应及其对观测量的影响是核物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利用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UrQMD)模型,通过改变初始化时两个核子之间的最小距离dmin,讨论了碰撞能量√SNN=7.7 GeV下Au+Au碰撞中初始密度涨落对净质子多重数分布累积矩的影响.结果发现,当dmin从1.6 fm减小到1.0 fm时,坐标空间中初态密度涨落增大.在火球膨胀阶段,dmin引起的初始密度涨落效应对累积矩的影响逐渐减弱,平均场的效应逐渐显著.在末态的动量空间中,较小的赝快度窗口(⊿η≤4)下初态密度涨落对净质子数分布涨落的影响较小;然而在一个较大的赝快度窗口下(⊿η>4),其对净质子数的累积矩比值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在半中心碰撞(b=5 fm)中,dmin所带来的的影响大约为平均场所带来影响的2~3 倍.

    重离子碰撞初始密度涨落输运模型累积矩

    来自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弱磁辐射

    孙静安严力
    558-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中,必然有电磁场产生.尽管伴随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演化的电磁场可能很弱,但它们有可能对电磁探针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首次提出了弱磁场和背景介质的纵向动力学的耦合效应.阐明了当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存在弱外部磁场时,由磁场诱导的光子是高度各向异性的.另一方面,来自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弱磁光子发射对光子产量只有很小的修正.在具有倾斜构型的火球经流体动力学演化之后,可以很好地重现实验测量的直接光子椭圆流.同时,在流体动力学阶段使用的时间平均磁场不大于介子质量平方的百分之几.

    重离子碰撞直接光子弱磁场椭圆流

    磁化夸克-胶子在等离子体中的非均匀辐射

    俞笑竹王昕杨
    564-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有限温度下强磁化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极化效应,发现背景磁场对光子和双轻子发射率有很强的影响.它不仅影响总发射率,还影响角度相关性.特别是,朗道能级量子化导致光子/双轻子各向异性流系数对横向动量的非平凡动量依赖性.在光子发射的情况下,非零系数vn(n为偶数)在横向动量的很小和很大处具有相反的符号.此外,vn的正负随着n的增加交替出现,其近似绝对值正比于1/n2.双轻子发射的各向异性仅在大横向动量和小不变质量时才会明显出现.相应的vn系数具有相同的量级,并且随着n的增加而显示出与光子发射类似的正负交替模式.光子和双轻子产生过程的各向异性也可以作为对磁场的测量一种重要的间接手段.

    重离子碰撞电磁探针强磁场有限温度场论

    在同质异位素碰撞中通过双平面方法寻找手征磁效应

    陈帮祥赵新丽马国亮
    573-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寻找手征磁效应(CME)有助于人们理解强相互作用中的CP对称性破缺和量子色动力学(QCD)真空的拓扑性质.基于CME的背景和信号相对于旁观者平面和参与者平面有不同的相关性,实验上提出了 一种双平面方法提取CME信号.利用具有不同强度CME的多相输运模型,在质心碰撞能量为200 GeV的同质异位素碰撞中重新探讨双平面方法,发现相对于两个不同平面的CME信号和背景效应的比值系数是不同的,这与目前实验测量中的假设不一致.这种差异来自于相对于旁观者和参与者平面的CME的退关联,它源于末态的相互作用.本工作的研究表明,目前的实验测量可能高估了在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观测到的末态CME信号的比例.

    手征磁效应双平面方法同质异位素碰撞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间歇的研究进展

    吴锦罗晓峰李治明吴元芳...
    580-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QCD物质相结构和寻找QCD临界点是高能核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三维Ising-QCD理论认为,临界间歇是QCD临界点的特征信号之一,而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间歇的测量是研究QCD相结构的重要实验探针.本工作简要介绍近年来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间歇的研究进展.在实验方面,主要介绍RHIC-STAR实验中金+金的带电强子的间歇测量结果,以及SPS-NA61/SHINE实验中氩+钪的质子的结果;在模型方面,简要介绍混合UrQMD+CMC模型的结果.最后展望了关于间歇的下一阶段研究.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QCD临界点间歇实验测量UrQMD+CM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