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能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能科学技术
原子能科学技术

万钢

月刊

1000-6931

yzk@ciae.ac.cn

010-69358024

102413

北京市275-65信箱

原子能科学技术/Journal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办,195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原子能类核心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Compendex》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方正Apabi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主要刊登核科学技术方面具有创造性的科技成果,旨在促进核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核技术与其它科学技术间的交叉渗透,推动核科技在国民经济方面的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 mA强流多峰场负氢离子源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农竹杰贾先禄张贺郑侠...
    1137-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氢离子源是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速器最终束流的流强与品质。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于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多峰场负氢离子源的设计与实验研究,针对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高流强需求,通过深入研究高密度等离子体的产生和约束、高效虚拟过滤场、强流负氢离子引出等关键问题,解决制约提高负氢束流强度的瓶颈,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有15 mA多峰场负氢离子源的基础上,基本保留原有的多峰场设计,通过采用四圆环灯丝结构,优化虚拟过滤场和引出结构,并改善真空系统,将平均引出束流提高至21 mA,实现了我国加速器领域灯丝驱动直流负氢离子源20 mA流强的突破。

    回旋加速器负氢离子源多峰约束场虚拟过滤场

    基于C30加速器的89Zr制备工艺研究

    温凯段菲李光马承伟...
    1145-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89Zr具有良好的衰变特性和适宜的半衰期,在PET免疫显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30加速器固体靶系统设计开发了新型硬币靶,同时对89Zr核素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将钇箔装配于硬币靶后转移至C30加速器固体靶系统辐照2~4 h,初始质子能量为16。5 MeV,采用质子束流降能器装载0。4 mm厚碳膜进行衰变处理,获得约13。8 MeV的次级束流辐照在靶片上。将辐照后的靶片装入溶靶槽,采用自主开发的自动化分离装置装载羟肟酸树脂进行靶片溶解和分离纯化,最终获得89Zr核素。分析测定了89Zr的放射性核纯度、放射化学纯度及元素杂质含量等质量指标。检验结果显示,89Zr核素批产能可达到5 GBq,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7%,主要元素杂质含量均低于2。5 μg/GBq。通过自主设计的直冷型硬币靶系统成功制备了质量可控的89Zr核素,实现了89Zr核素的规模化国内供应。

    89Zr89Y固体靶质子回旋加速器核素制备

    基于PSO和MLEM混合算法的NDP测量反演算法研究

    李远辉杨芮张庆贤肖才锦...
    1152-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子深度剖面(NDP)分析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测量样品中目标核素的浓度与空间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半导体等产业。在NDP分析过程中,由测量能谱反演出目标核素浓度的分布信息是关键步骤。目前NDP测量反演中常用的算法为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MLEM)算法。针对MLEM算法计算结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情况,本文提出了粒子群(PSO)与MLEM混合(PSO-MLEM)算法,并通过动态加速因子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与计算精度。应用PSO-MLEM算法、PSO算法、MLEM算法、奇异值分解求解最小二乘(SVDLS)算法对锂电池中6Li的NDP模拟能谱进行反演,并对反演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比PSO算法,PSO-MLEM算法的收敛效率与计算精度明显提升;对比MLEM算法,PSO-MLEM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有效提升了反演精度,避免了局部最优解的影响;对比SVDLS算法,PSO-MLEM算法的反演精度明显提升。

    中子深度剖面分析粒子群算法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算法锂电池

    两步法高效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研究

    程文龙许张敏年永乐赵锐...
    1160-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技术排放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溴化锂制冷驱动溶液除湿和高效雾化加湿的两步法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搭建了载带量大于2 t/d的试验样机,并在不同工况下开展了载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样机在空气温度3~50 ℃、空气相对湿度0~90%的环境工况下可安全、高效地排放含氚净化水,试验样机在典型工况、高湿工况、高温工况下,载带量分别为100。8、119。9、96。0 kg/h,与一步法相比,载带量分别提升了 298。4%、508。6%、60。0%。这表明,基于两步法的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可大幅拓宽含氚净化水安全排放的环境适应范围,且排放效率较高,可为含氚净化水的排放应用提供参考。

    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溶液除湿溴化锂制冷雾化加湿

    《原子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