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Z型InN/SnS2范德华异质结增强光催化水分解

    戴卓旎盛威许英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寻找高效的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第一性原理,对InN/SnS2异质结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水分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nN/SnS2异质结是具有的Ⅱ型能带排列半导体材料可以有效地分离电子空穴对。在光激发下,较小的带隙以及合适的内建电场使得光生载流子迁移路径成"Z"字型,这保留了 InN/SnS2异质结强氧化还原能力。光生电子在InN的导带底累积并发生析氢反应,而积累在SnS2上的光生空穴使析氧反应自发发生。它们的带边位置都跨越了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证明能够实现水的完全分解。因此,InN/SnS2异质结有希望成为高效光解水催化剂。

    第一性原理水分解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O和Na掺杂单层h-BN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分析

    周国建彭章娥刘琳罗剑平...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 O、Na单掺杂及O和Na共掺杂单层h-BN的形成能、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单掺杂体系中,O掺杂N位置、Na掺杂B位置时,掺杂形成能最低;共掺杂体系中,O和Na邻位掺杂,掺杂形成能最低。与单层h-BN相比,引入杂质原子后的体系禁带宽度均减小,其中O掺杂为n型掺杂,Na掺杂为p型掺杂,而O和Na共掺h-BN体系为直接带隙材料,有利于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在光学性质方面,Na掺杂h-BN体系与O和Na共掺h-BN的静介电常数均增大,在低能区介电虚部和光吸收峰均发生红移,其中Na掺杂体系红移最为显著,极化能力最强。因此Na单掺和O和Na共掺有望增强单层h-BN的光催化能力,可扩展其在催化材料、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单层h-BN第一性原理掺杂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NO与SH自由基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郝昊周璐史韶旭马红和...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深度调峰时,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中氮组分与硫组分交互作用对硫组分演化的影响,研究了 NO与SH自由基的详细反应机理。采用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 SH自由基与NO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并通过IRC验证了反应路径的正确性。在CCSD(T)/def2-TZVPP水平上对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进行了能量计算,通过频率矫正和零点能矫正得到了反应在单重态和三重态上的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共有八条反应通道和三种可能产物,分别为P1(SN+OH)、P2(3SO+3NH)、P3(3S+HNO)。其中通道(7)(R→3IM8→3IM9→P1)为该反应的优势通道,反应的主要产物为P1,根据传统过渡态理论与变分过渡态理论并结合隧道矫正计算了该反应通道在298~2000 K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在此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拟合为kCVT/Eckart=1。203 × 10-2T4。25exp(-108。29/RT)cm3。mole-cule-1·s-1,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计算得到的速率常数与文献值吻合较好,适用的温度范围更广,所得的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数据可以用于燃烧中硫演化机制的建立。

    SH自由基NO反应机理速率常数密度泛函理论深度调峰

    香豆素C545T红外光谱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

    练何华吕昭月邹若雨尹煜...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实验研究了香豆素C545T的红外吸收光谱。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计算了 C545T的优化结构参数、红外光谱及其溶剂效应,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C545T粉末和不同溶剂饱和溶液的红外吸收光谱,计算红外光谱与实验吻合得很好,线性回归相关性系数为0。9996。另外,C545T的红外光谱具有溶剂效应,以C=O为例,其伸缩振动频率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减小,即产生红移,实验所测C=O伸缩振动频率与溶剂介电常数线性相关。

    红外光谱溶剂效应C545T羰基

    应变对析氢反应催化剂TiC2性能影响的研究

    孙楠楠赵志超赵翠莲吉庆昌...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变工程是一种有效地用来调整原子薄膜材料的电子、磁性和光学性能的策略。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表明应变也可以有效地调节TiC2的析氢反应(HER)的催化活性,这是电解水电化学制氢所必需的。我们主要考虑0-8%范围的拉伸应变,研究发现,在25%的氢覆盖率下双轴拉伸比单轴拉伸能更有效的提高HER活性,但b方向拉伸后的TiC2结构具有更高的氢最大覆盖率,且b方向的拉伸应变对不同氢覆盖率的TiC2单层片的催化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电子结构计算表明,拉伸应变可以激活相对惰性的内部价电子,从而引起体系的失稳和催化活性的提高。在本工作中获得的见解可能有助于利用应变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来提高二维材料的催化活性,并探索更有效地调整其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的新方法。

    密度泛函理论TiC2单层片覆盖率应变

    银杏内酯分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李丽华魏冉张鑫李云志...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考察四种银杏内酯分子(银杏内酯A、B、C和J)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研究发现,改变银杏内酯上的取代基,银杏内酯分子骨架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基于优化得到的稳定结构,我们计算得到了四种银杏内酯分子的红外(Infrared,IR)光谱、拉曼(Raman)光谱和振动圆二色(Vibra-tional circular dichroism,VCD)光谱性质。我们发现,四种银杏内酯分子的IR光谱图在1100 cm-1有较明显的区别,这些振动峰主要是银杏内酯分子中C-O-C键的伸缩振动峰。在Raman光谱图中,波长在3600 cm-1处为银杏内酯分子中羟基的伸缩振动,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分裂成了两个强度不等的振动峰,而银杏内酯J分子表现为一个宽的振动峰。在VCD光谱图中,我们发现四种银杏内酯分子在3800 cm-1附近有明显的区别。

    银杏内酯分子结构密度泛函理论光谱性质

    ITO负载单原子钇吸附NO和C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曹宇吴海龙邱辰张立志...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表面负载单原子Y模型的表面性能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根据表面能计算结果可知,单原子Y最稳定负载位置为空位(H),即确定了 ITO负载单原子钇(Single-atom Y supported on ITO,Y/ITO)稳定模型。对ITO和Y/ITO表面吸附气体分子(NO和CO)模型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根据对比ITO和Y/ITO表面的吸附能和态密度计算结果可知,单原子钇负载提高了 ITO表面的稳定性和吸附性能。根据对比Y/ITO表面吸附NO和CO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和态密度计算结果可知,NO和CO气体分子吸附均为自发行为,过程放热。且NO气体分子更容易吸附在Y/ITO表面,即Y/ITO对NO气体分子更敏感。

    NOCO单原子钇吸附第一性原理ITO

    氢分子在Na2Al6团簇上的吸附和解离性能

    仝小刚马维红薛玉峰李伟...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是氢存储的基本形式,而H2分子的解离能垒是决定可逆储氢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纳米团簇是研究材料储氢性能的重要物质层次,研究氢与Na-Al团簇的相互作用性质能够了解纳米尺度的Na-Al氢化物的储氢性能。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 H2分子在较小的合金团簇Na2Al6上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结果表明H2分子在Na2Al6团簇上是弱的物理吸附,但很容易发生解离。氢分子的解离能垒很低,解离可以在环境温度下发生,纳米结构的Na2Al6团簇具有良好的化学储氢性能。

    密度泛函理论Na2Al6团簇储氢性能解离能垒

    Mon(n=2-13)和MonC(n=1-12)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杨文辉相悦陈轩段海明...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化的关系展开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on团簇基态结构的稳定性可通过掺杂单个C原子而提高。综合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可知,n=6,9时Mon团簇的稳定性较高,n=4,7,10时MonC团簇的稳定性较高。

    密度泛函理论Mon团簇MonC团簇基态结构电子性质

    单轴拉伸下氧化锆纳米柱相变机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钟金豹李磊窦永晖亓京帅...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观察到[001]取向的四方氧化锆纳米柱在拉伸载荷下具有两个线弹性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这一现象是四方结构向单斜结构相变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阐明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包括晶体结构分析和原子应变计算在内的详细研究。晶格取向强烈影响塑性变形机制,即[001]和[111]取向的纳米柱在拉伸载荷下经历相变,而沿[110]取向的纳米柱导致脆性断裂。观察到显著的温度效应,随着温度从300K升高到1500K,弹性模量从573。45GPa线性降低到482。65GPa。此外,还用轻推弹性带(NEB)理论估算了相变能垒,观察到相变能垒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一工作将有助于加深对氧化锆的四方相到单斜相转变和纳米尺度力学行为的理解。

    分子动力学氧化锆相变轻推弹性带(N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