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团簇连接对Cu10Ag90快速凝固中晶体结构的影响

    蒲元伟梁永超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凝固得到的晶体通常都会形成多种孪晶结构,但其成因一直是一个谜。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Cu10Ag90合金在0、20和40 GPa压强下的快速凝固过程,分别形成了五重孪晶、层片状孪晶和复杂晶体,通过最大标准团簇方法(LaSCA)分析了短程有序结构的演变和晶体团簇之间的连接形式。结果发现,结晶转变温度Tc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平均原子势能也随之增加。非晶共有近邻子团簇(CNS)会在温度降至Tc时转变为晶体CNS,同时晶体团簇数量急剧增加,结构有序度提升。此外,通过分析晶体团簇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现,五重孪晶中心团簇截边十面体(tDh)只能与具有相同S422的HCP相连形成五重孪晶轴;FCC与HCP有相同的S421,但只能以彼此的顶层或者底层原子作为彼此的中心原子连接形成层片状结构;BCC与FCC、HCP虽然没有共同的CNS,但是可以通过D-S6结构及其变形体连接,其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形成复杂晶体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为研究晶体结构不同排列方式提供了新的理解。

    分子动力学模拟Cu-Ag合金晶体团簇连接晶体排列

    (Bi2O3)1-x(Sc2O3)x(x=0.01,0.03,0.05)粉末晶体的制备与晶体结构分析

    王丹丹刘泽朋王瑞刚包桂芝...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Bi2O3)1-x(Sc2O3)x(x=0。01,0。03,0。05)粉末晶体,在室温下对几种样品分别进行了 X射线衍射实验,并用RIETAN-2000程序中的Rietveld解析法以及VEND、PRIMA和VICS程序分别研究了几种样品的晶体结构、等高电子密度(2D和3D)、原子配位数及原子热振动各向同性因子B等。结果表明,(Bi2O3)1-x(Sc2O3)x(x=0。01,0。03,0。05)的晶胞体积(分别为 329。3399 Å3、329。5016 Å3、329。3400 Å3)比 Bi2O3 的晶胞体积(330。3658 Å3)小;(Bi2O3)1-x(Sc2O3)x(x=0。01,0。03,0。05)晶体的原子热振动各向同性温度因子B(Sc1)、B(Sc2)、B(Bi1)、B(Bi2)、B(01)、B(02)、B(03)的大小分别为0。42883 Å2、0。54412 Å2、0。609364 Å2、0。502542Å2、0。4034 Å2、0。61406 Å2、0。74259 Å2;0。43052 Å2、0。52778 Å2、0。51647 Å2、0。382431 Å2、0。320327 Å2、0。516762 Å2、0。76875 Å2 和 0。42347 Å2、0。61022 Å2、0。514476 Å2、0。302724 Å2、0。34725 Å2、0。56175 Å2、0。72125 Å2。确定了(Bi2O3)1-x(Sc2O3)x(x=0。01,0。03,0。05)粉末晶体属于单斜晶系,实现了二维和三维等高电子密度分布的可视化,进一步确定了晶体结构和原子位置。

    X射线衍射Rietveld精修方法晶体结构

    Agn-1Si(n=5-10)团簇结构与性质研究

    邹松霖罗有华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Agn-1Si团簇(n=5-10)的几何结构和物理性质。首先得到体系最低能量结构,其中Ag5Si和Ag7Si团簇的结构比之前研究中结构能量更低。通过分析相应结构的能隙,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可以发现Si原子的加入可以加强团簇结构稳定性,使团簇更加紧凑。在团簇尺寸n=5-10的范围里,拥有八个价电子的Ag4Si团簇在以上三个方面都显示出非常稳定的特点。通过分析Agn-1Si团簇(n=5-10)的差分电荷发现,电荷的转移主要发生在Si原子与其相邻的Ag原子之间,Si原子和附近的Ag原子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价相互作用,是团簇稳定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团簇硅掺杂银团簇密度泛函理论

    杂质离子对等离子体边界参量的影响

    赵晓云张丙开李世刚唐义甲...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维流体模型研究了含有杂质离子的等离子体与器壁材料相互作用给边界等离子体参量带来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分别选用碳和钨作为器壁材料时,器壁温度不同情形下热发射产生的电子对等离子体器壁电势、电场强度、热发射电子流以及沉积器壁离子动能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面向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温度升高时,器壁电势和热发射产生的电流将增加,器壁电场强度和离子沉积器壁动能流则会减小,并且钨作为器壁材料要比碳作为器壁材料对于等离子体边界参量影响更明显。此外,研究了钨作为器壁材料时,碳杂质离子(浓度和电荷数)对等离子体器壁参量的影响。

    杂质离子等离子体鞘层

    偶氮四唑胍盐GZT高压物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杜艺华刘其军李星翰刘福生...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偶氮四唑胍盐GZT具有良好的爆轰性能和较低的感度,是潜在的高能钝感炸药和气体发生剂。目前针对GZ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温常压状态下,而对其在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研究极少开展,其压力下的结构稳定性、电子性质以及氢键相互作用还有待深入分析。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 GZT在0~50 GPa压力下的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以及氢键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ZT在此压力范围内没有发生结构转变,其结构在x轴方向上氢键分布稀少的特点导致了它沿此方向容易被压缩,C1-N1是结构中表现得最不稳定的化学键。同时,GZT属于间接带隙化合物,带隙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单调递减,感度增加。此外,N-H N类型的氢键在GZT所有的相互作用中占据主导地位氢键沿yz平面的贡献占主要地位,沿x轴贡献很少。压力使得氢键相互作用的范围扩大且距离缩短。

    偶氮四唑胍盐(GZT)第一性原理压力电子结构氢键

    基于激光共振电离质谱的钆奇宇称高激发态研究

    张钧尧薛轶周鸿儒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钆同位素可作为生产医用同位素161Tb等的靶材,受限于高效光电离路径缺失等问题,目前仅能通过电磁方法生产,为实现钆的多步光电离,需要获取高激发态等光谱数据。基于国内自主研发的高分辨激光共振电离质谱,利用双色三步光电离方案,扫描了钆的36900~37700 cm-1能区,首次获取了 7条奇宇称高激发态能级,能级位置准确度可达±0。1 cm-1,并根据角动量选择定则确定了可能的J值,同时发现了可用于质谱性能检验的单色光电离谱线。

    钆原子奇宇称高激发态激光共振电离质谱光电离

    双数态输入型M-Z干涉仪中量子相位的最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分析

    李岩师昳婧任志红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分析两种方法,对双数态输入型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中的量子相位估计进行研究。通过对干涉仪输出端粒子数差和宇称进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发现采用贝叶斯分析和粒子数差测量的组合,可以在全相位空间实现最优测量,即待估相位精度达到由量子克拉美罗下界所给定的测量极限,同时,利用贝叶斯分析进行相位估计所需样本数较最大似然估计更少。在通过宇称测量进行相位估计的研究中,发现无法利用贝叶斯分析实现相位估计,但可采用最大似然估计进行研究。借助蒙特卡洛数值模拟分析,我们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即相位估计精度会随待估相位θ0的变化而改变,将其与粒子数差测量结果对比,进一步确认了粒子数差测量方案的优越性。

    双数态相位估计粒子数差测量宇称测量量子Fisher信息

    钪与氧空位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的形成能与 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谭敏靳宝霞王栋张金省...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钪(Sc)、氧空位(Ov)单/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对晶体结构、形成能以及电子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TiO2在富氧环境下缺陷形成能为负值,富钛环境下缺陷形成能为正值,表明Sc-TiO2只能在富氧环境下制备;Ov-TiO2、Sc-Ov-TiO2在富氧或富钛环境下缺陷形成能均为负值,但富氧环境下形成能更低;OV-TiO2的0/1-缺陷电荷转变能级为深能级,而Sc-TiO2的0/1-缺陷电荷转变能级则属于相对较浅能级;与纯锐钛矿相TiO2相比,Sc-TiO2的禁带宽度略有减小,但Ov-TiO2、Sc-Ov-TiO2禁带宽度变宽。

    Sc掺杂锐钛矿相TiO2第一性原理形成能

    氯化钾水溶液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王丽娜张文惠尚洁莹赵兴宇...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化钾水溶液不同于氯化钠的,其在低温下只能形成无水盐和冰。现有研究表明在氯化钠水溶液中不仅存在着水分子连续分布的区域与离子团簇,而且这二者的物质组成也与该溶液所形成晶体的分别对应。为了探寻其他溶液中是否存在此类对应关系,并考察溶液的微观结构,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氯化钾水溶液进行了研究,表明了该溶液的一些性质。氯化钾水溶液中K+-K+和Cl--Cl-径向分布函数的特征具有一致性,峰的最大值所对应的位置都分别相同,明显不同于氯化钠水溶液的。系列时刻下瞬态图像内O到其最近离子距离中最大值的统计结果表明氯化钾水溶液中存在着一定大小的水分子连续分布的区域,其平均尺寸至少为2。26 nm;瞬态图像中K+与其最近邻Cl-之间的距离主要分布在0。28 nm~0。38 nm之间,占比约为97。4%;溶液中存在着较大和较小两类离子团簇,较大团簇的平均尺寸为1。73nm,平均离子数是25。0,其内部的离子与周围离子之间具有与氯化钾晶体类似的结构;这些结果表明氯化钾水溶液中也具有微观不均匀性和自聚集效应。将离子间径向分布函数上各峰最大值所对应距离之间的关系与氯化钾晶体中各离子之间距离的几何关系进行对比,并结合离子瞬态图像,给出了离子径向分布函数上各峰的来源,但明显不同于氯化钠水溶液中的情况。另外,通过对比与分析解释了氯化钾水溶液中离子对和团簇形成的原因,并表明原子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对溶液的微观不均匀具有重要影响。结果还表明氯化钾水溶液中水分子连续分布区域以及离子团簇的物质组成分别与其所形成的冰和氯化钾晶体的组成具有一致性,而且离子团簇的结构和氯化钾晶体的也类似。再结合氯化钠水溶液的结果,表明溶液中存在着与其所能够形成晶体组成类似的对应单元,这为理解溶液中晶体的形成提供了启发。

    氯化钾水溶液离子团簇分子动力学结晶

    过渡金属元素X(X=Mo,Tc,Ru)掺杂单层GaS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周腾钱国林梁前陈蓉...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二维GaS由于其优异的性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过渡金属元素X(X=Mo,Tc,Ru)掺杂单层二维GaS的电子结构、磁性性质及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单层GaS材料为间接带隙的非磁性半导体,在对S位点进行替位式掺杂后,Ga-rich和S-rich条件的形成能均为正数,导致过渡金属元素Mo、Tc和Ru不能自发地进入单层GaS材料中。所有掺杂体系都引入了杂质能级,杂质能级主要由掺杂原子的4d轨道贡献。掺杂后所有体系的带隙都有所减小,上自旋和下自旋的能带结构不再对称,使得Mo掺杂体系呈现半金属铁磁性,Tc和Ru掺杂体系呈磁性半导体特性,Mo、Tc和Ru掺杂后的总磁矩分别为4 μB,3μB和2 μB,磁矩主要由掺杂原子的局域磁矩产生。掺杂后单层GaS的静介电常数得到提高,吸收谱出现红移,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的吸收系数变大,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增强。

    第一性原理GaS掺杂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