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钙钛矿卤化物Cs2AgFeX6(X=Cl,Br,I)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郝久源张敏刘派李瑞...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银卤化物双钙钛矿作为铅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的潜在环保替代品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最近实验上合成的新型无铅双钙钛矿单晶材料Cs2AgFeCl6是一种立方结构半导体,吸收光谱可拓宽至800 nm。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Cs2AgFeX6(X=Cl,Br,I)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分析了 X位元素的改变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电荷密度计算结果显示,由Cl到I,Fe-X键逐渐减弱,即原子对电荷的束缚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三种材料的带隙宽度是逐渐减小的,Cs2AgFeCl6和Cs2AgFeBr6带隙分别为1。40 eV和0。91 eV,而Cs2AgFeI6则呈现金属性质。Cs2Ag-FeX6双钙钛矿的光谱特征峰随X位原子序数的增加明显红移,且在可见至红外光波段均有明显的光吸收:Cs2AgFeCl6在534 nm处的吸收系数达到21。28 × 104 cm-1,Cs2AgFeBr6在712 nm处的吸收系数为20。54× 104 cm-1,而Cs2AgFeI6在1200 nm后的红外波段有一极宽的吸收峰,吸收系数可以达到10 × 104 cm-1。本论文为Cs2AgFeX6(X=Cl,Br,I)在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光学性质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双钙钛矿介电函数

    dsDNA与TiO2(110)在溶液中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行为和机制

    杨晋胡书环刘雯孟范超...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红石型TiO2(110)在DNA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与DNA在溶液中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行为和机制尚不清楚。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深入研究了双链DNA(dsDNA)在初始时沿轴向平行或垂直于金红石型TiO2(110)表面时二者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dsDNA在吸附后的稳定构型、吸附动力学过程和结构稳定性发现,与一些典型二维纳米材料不同,dsDNA倾向于水平吸附到TiO2(110)表面。水平吸附不仅使得dsDNA的四种碱基均吸附到TiO2(110)表面,增加了吸附稳定性,而且不破坏ds-DNA的结构稳定性。进而,通过分析dsDNA与TiO2(110)表面的相互作用能和水分子密度/数量发现,dsD-NA的平行吸附可能源于二者之间的短程范德华和长程静电相互作用。此外,纳米级脱湿也增强了 dsDNA的吸附。对dsDNA与TiO2(110)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实现TiO2(110)在DNA传感中的应用。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TiO2dsDNA相互作用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

    稀土元素Lu,Sc掺杂GaN光电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付莎莎肖清泉姚云美邹梦真...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U)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本征GaN和稀土元素Lu、Sc掺杂GaN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计算得到本征GaN的禁带宽度为3。37 eV,与实验值(3。39 eV)接近。Lu掺杂后GaN体系带隙变窄,而Sc掺杂后诱导了深能级杂质,带隙变宽,但仍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掺杂后体系均发生畸变,晶格常数和体积增大,且在费米能级附近产生杂质带。Lu、Sc掺杂GaN体系的静态介电常数较本征GaN(4。50)均有所增大。Lu、Sc掺杂后体系介电常数虚部整体左移,光吸收边往低能方向移动,发生了红移现象。计算结果对稀土元素Lu、Sc掺杂GaN高压光电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GaN第一性原理掺杂光电性质

    非晶合金结构演变影响玻璃形成能力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史天姿龙志林张新瑞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 Ti75Al25、Ni50Zr50和Cu50Zr50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过程,得到并分析了平均原子体积和双体分布函数等结构参数,并应用Voronoi多面体指数分析法统计了玻璃转变过程中二十面体及类二十面体团簇的数量,通过分析团簇在玻璃转变过程中种类和数量的涨落趋势,研究了非晶原子由短程序连接至中程序再至长程无序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以及塑性变形能力与动力学演化过程中Voronoi团簇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在玻璃转变过程中局部五次对称性高的团簇倾向于连接在一起形成链,从而密排整个空间,降低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从而提高玻璃形成能力。塑性形变倾向于发生在局部五次对称性较低的区域。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团簇种类和数量的突变反映出非晶合金的自组织临界行为,蕴含着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非晶合金原子团簇玻璃形成能力分子动力学

    四种耐热含能化合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陈芳陈瑶贾方硕何磊...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模拟计算了 2,2',4,4',6,6'-六硝基联苯(HNBP)、2,2',4,4',6,6'-六硝基二苯乙烯(HNS)、2,5-二苦基-1,3,4-噁二唑(DPO)和 5,5'-双(2,4,6-三硝基苯基)-2,2'-双(1,3,4-噁二唑)(TKX-55)四种耐热含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Mulliken电荷布居、分子静电势(MEP)和Hirshfeld表面,通过研究其分子特性、电子特性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以了解高耐热性含能化合物的耐热机理。结果表明,桥连接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分子间强氢键相互作用会增强含能化合物的稳定性。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中间基团的加入会对四种含能化合物分子两侧芳香环上碳原子的电荷分布以及分子表面正负静电势区域面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耐热含能化合物密度泛函理论(DFT)电子结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