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掺杂石墨烯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王金华马婧李泽朋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一氧化碳分子在本征和硼、氮、铝、磷掺杂的有限尺寸石墨烯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石墨烯作为一氧化碳传感器时的性能依赖于掺杂元素.本征、硼和氮掺杂石墨烯吸附一氧化碳时的吸附能较低,为物理吸附.铝、磷掺杂石墨烯的吸附能显著提高,比本征、硼和氮掺杂时高出约一个数量级,且铝和磷原子从石墨烯中突出,使其发生局部弯曲.铝掺杂石墨烯增强了石墨烯与一氧化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石墨烯的气敏性和吸附能力,是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

    石墨烯第一性原理吸附特性掺杂电荷转移

    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王群任涵琳赵虹林覃庆雨...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染料在食品,印刷,纺织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水中的染料被广泛发现,染料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水中染料进行前处理变得尤为重要.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可以被应用于水中染料的检测和去除.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探讨了纯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有机染料污染物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纯的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表面对亚甲基蓝染料均有一定程度的吸附,其中环氧原子,羧基和羟基功能化的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较纯石墨烯吸附能力强,其次是环氧,羧基和羟基三者共同功能化的石墨烯吸附能力最强.研究结果有望为石墨烯材料在有机染料的吸附应用方面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染料密度泛函理论亚甲基蓝石墨烯功能化石墨烯

    团簇NiPS3异构转化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宋静丽方志刚刘立娥魏代霞...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团簇NiPS3 的稳定性和异构转化机理,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def2-tzvp的量化水平下,对团簇NiPS3的初始构型进行优化分析和异构化计算,得到了10 种优化构型和7 种异构转化类型.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对异构转化反应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团簇NiPS3 的异构转化反应依赖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之间的成键与断键;反应物与产物稳定性差别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彻底;除反应2(2)→1(4)外,其他的异构化反应在低温下更加易于自发进行;异构化反应趋向于正向进行,即能量高的构型向能量低的构型转换更容易;构型 1(2)、构型 2(2)和构型 1(4)是团簇NiPS3 异构转化的最终产物,进行相关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时,可优先考虑.

    团簇NiPS3密度泛函理论异构转化过渡态理论范特霍夫方程

    Fe掺杂碳纳米管吸附甲硝唑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李凤凤王军凯黄珍霞王一菲...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硝唑(MNZ)的滥用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CNT)和Fe掺杂碳纳米管(Fe-CNT)对MNZ的吸附作用.分别计算了单壁CNT和Fe-CNT与MNZ的吸附结构、吸附能、电子轨道、电荷转移、态密度等.结果表明原始CNT对MNZ吸附作用较弱,而Fe-CNT与MNZ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因此,Fe-CNT有望成为吸附水中污染物MNZ的候选材料.

    碳纳米管甲硝唑第一性原理吸附

    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具—SasalPy

    郝明月梁贵云王凯毛俊捷...
    9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离子体模型是天文学家解析高能天体观测数据的重要工具,发展精确便利的等离子体模型有助于研究者高效的进行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作.在现有的SASAL等离子体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ython语言的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具包SasalPy,并从理论框架、功能性和差异性方面阐述SasalPy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线辐射和连续辐射计算结果表明,原子参数如跃迁速率、碰撞强度等会对合成光谱产生明显地影响.以Capella星冕的体微分发射度为基础开展了三个温度的光谱合成应用,并通过与其他等离子体模型辐射损失结果的对比,说明SasalPy在X射线能段比较精确可靠.

    等离子体模型高能X射线线辐射连续辐射合成光谱辐射损失

    压力对有机半导体均苯四甲酸晶体结构转变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龚智诚陈丽敏张超刘春生...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高压条件下均苯四甲酸(C10H6O8)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对探索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有积极意义.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开展了0-300 GPa压强下C10H6O8 晶体的结构、电子和光学性质的研究.晶格常数在压强20 GPa和150 GPa下出现了明显跳变,且原子之间随着压强变化反复地出现成键/断键现象,表明压强可诱导晶体结构变化.电子结构的性质表明,0 GPa的C10H6O8 晶体是带隙为3.1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而压强增加到150 GPa时,带隙突变为0 eV,表明了晶体由半导体转变为导体.当压强为160 GPa时,晶体又变成了能隙约为1eV的间接带隙半导体,这可能是费米能级附近仅受O-2p轨道电子影响所导致.通过对C10H6O8晶体介电函数的分析,再次验证了晶体在150 GPa时发生了结构相变.同时,电导率随压强增大而增强的特征表明,随压强增加,晶体体积被压缩,导致单位体积中导电粒子数增多.

    C10H6O8第一性原理高压调控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超短脉冲激光在掺Er3+磷酸盐玻璃中制备光波导的实验研究

    白晶龙学文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短脉冲激光通过非线性吸收调制光学材料折射率提供了一种高效制备集成三维光子器件的途径.掺Er3+磷酸盐玻璃由于其优异的特性以及在1.55 μm通信波段附近的发射光谱,成为了集成光学主动增益材料中的研究热点.实验采用重复频率1 kHz,中心波长 800 nm,脉冲宽度 120 fs的钛宝石飞秒激光放大系统作为制备波导的光源,系统研究了加工参数对激光写入形貌、波导形成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狭缝整形辅助短焦物镜横向刻写条件下,写入脉冲能量为1.8 μJ时,光波导可以在写入速度为10 μm/s-160 μm的较宽范围内形成;写入速度为40 μm/s时,光波导写入脉冲能量参数窗口为1.6 μJ-2.0 μJ;波导写入深度在125 μm-200 μm范围时,波导横截面对称性较好且折射率修改明显;近场强度测量结果显示所制备波导近场强度分布对称,导光特性良好.通过有限差分法反推波导区域折射率修改分布,结果显示最大折射率修改为Δn =6.6×10-4.截断传输损耗测量结果显示所制备波导的传输损耗低至0.91 dB/cm.

    超短脉冲激光光波导掺铒磷酸盐玻璃集成光学

    两种波形调控方法获得单次谐波光源的研究

    刘航王佳琪冯立强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啁啾波形调控和双色场波形调控对单次谐波光源的产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啁啾波形调控下,单次谐波光源的调节范围在170 次到370 次谐波区间,能量调节范围较宽.并且,单次谐波的产生对激光脉宽和光强的要求不高.在双色场波形调控下,单次谐波光源的调节范围仅在80 次到110 次谐波区间,能量调节范围较窄.并且,单次谐波的产生对激光脉宽和光强的要求较高.

    单次谐波波形调控高次谐波组合场啁啾场

    碱土金属X(X=Be,Mg,Ca和Sr)掺杂二维SnS2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柏慧梁前钱国林谢泉...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碱土金属X(X = Be,Mg,Ca和Sr)掺杂二维单层SnS2的电子结构、磁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S-rich条件下的体系相较于Sn-rich更稳定,能带结构表明:在Be掺杂后,SnS2体系从自旋向上通道和自旋向下通道完全对称的非磁性半导体转变为具有1.999 μB磁矩的磁性半导体.在Mg掺杂后,体系转变为非磁性P型半导体;Ca和Sr两种掺杂体系由于极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在下自旋通道的能带穿过费米能级,而在上自旋通道的能带并未穿过费米能级,呈现出磁矩分别为1.973、2.000 μB的半金属特性.同时发现X(X =Be,Mg,Ca和Sr)掺杂后,掺杂体系实部静态介电常数大幅度增加,掺杂后的SnS2体系的极化能力增强,虚部数值在低能区明显变大,更适用于长波长光电器.Be,Mg,Ca和Sr掺杂不仅导致吸收边红移,而且提高了红外光区域的有效利用率.

    二维SnS2电子结构磁性光学性质

    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水二元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王玉朱光来王晨晨徐建强...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BPy]BF4)与Tip4p模型水分子的二元体系的微观结构.比较了各组分间的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比例的增加,水与阴离子、水与阳离子头部吡啶环、阳离子头部与阴离子上相关原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峰值都呈现递增的趋势,而阳离子上丁基链末端碳原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没有明显变化;空间分布函数则直观地反映出阴离子主要分布在阳离子的吡啶环周围,水分子在阴离子周围近似呈均等分布,且几率随离子液体比例增大而增加;另外还探讨了不同离子液体比例下的二元体系中氢键的数目和寿命,结果均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离子液体分子动力学模拟径向分布函数空间分布函数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