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模型化研究两细胞间基因、蛋白耦合振荡中的噪声效应

    苏瑞李九智李循王书恒...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Hill 动力学与 Michaelis-Menten 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两细胞间基因、蛋白耦合振荡中的噪声效应。研究发现,在 Notch 信号通路中,两细胞间基因、蛋白耦合振荡呈现了周期振荡特性,表明了细胞间信号传导的同步振荡特性。"内在"噪声和"外在"噪声对两细胞间基因、蛋白耦合振荡有着不同的作用。内噪声有利于细胞间 Notch 信号通路中各基因、蛋白表达再次提升。外噪声诱导通路中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周期振荡变得阻尼。内、外噪声共同作用不仅可使得基因表达适当并呈现出持续振荡模式,而且还可使得细胞间基因转录合成相应的蛋白过程呈现出持续振荡模式。从而表明了基因表达的内、外噪声共同作用有利于控制细胞间基因激活、蛋白合成保持周期节律性。本文理论结果揭示了内外噪声对细胞间 Notch信号通路动力学的一种调控机制,确定了内外噪声各自的调控效应,澄清了内外噪声共同作用调控体系持续周期振荡的物理机制,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可为设计阻止 Notch 体系基因、蛋白变异导致的多种疾病和癌症的通路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细胞间基因、蛋白耦合振荡噪声

    钆、氟掺杂二氧化钒的晶体结构演变行为与相变机理

    曲道宇栾敬德刘文刚可欣...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钒(VO2)是一种热致相变材料,其过高的相变温度制约了其潜在应用。元素掺杂能够使VO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键长和晶胞体积等晶格参数改变,引起其相变行为的变化。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钆、氟掺杂二氧化钒的晶体结构演变行为与相变机理。结果表明,无论F掺杂于VO2(M型)中间O的位置还是两侧O位置,都会引起O—O键收缩,V—V键增长,β角增大,体系亥姆霍自由能增加,带隙相对减小,F侧位掺杂效果最好,随着V4+—V4+同极结合的减少,在1 at%F掺杂时相变温度达到最低;当Gd以0-1。8 at%掺杂于VO2(M)中V位置时,O—O键和V—V键发生收缩,β角减小,亥姆霍自能增加,带隙减小,Gd 4f态与tⅡ轨道重合,使相变能垒变低,相变温度显著降低。钆、氟两种元素掺杂VO2相变机理更符合Peierls-Mott协同相变。

    二氧化钒元素掺杂晶体结构演变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相变机理

    杂多酸型离子液体杂化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宋悦李丽华王鹏吴限...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三种同系杂多酸型离子液体模型,随后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它们微观结构、结合能、载流子有效质量。结果表明杂多酸的取代配位原子数目会对杂化物的性质产生较大影响。在钼取代的磷钨酸中,当钼取代数目低时,杂化物载流子有效质量较低,呈较强的导电性。高钼取代数时载流子的相对质量较大,因此传输阻力增大,其导电性于低钼取代数目的杂化物。以此对所合成材料的性质进行预测与验证,为以后合成、分析这类物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第一性原理计算密度泛函理论载流子有效质量杂多酸离子液体

    Si,Ge,Zr和Sn掺杂SrTiO3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第一性原理研究

    熊明姚孔维静胡斌杨淑敏...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QUANTUM ESPRESSO(QE)软件包实现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Si,Ge,Zr和Sn掺杂SrTiO3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使用广义梯度近似(GGA)获得SrTiO3 的晶格常数与先前的实验数据非常一致。同时,获得了SrTi0。875X0。125O3(X = Si,Ge,Zr,Sn)四种掺杂体系的晶格常数。SrTiO3和SrTi0。875X0。125O3(X =Si,Ge,Zr,Sn)四种掺杂的带隙值分别1。853 eV、1。849 eV、1。916 eV、1。895 eV和1。925 eV。在研究五种SrTiO3体系的光催化性能时,采用剪刀算符对五种SrTiO3体系的带隙值进行修正。计算本征SrTiO3和SrTi0。875X0。125O3(X = Si,Ge,Zr,Sn)四种掺杂体系的导带带边的还原电势(ECB)分别是-0。782 eV、-0。736 eV、-0。776 eV、-0。800 eV和-0。791 eV。计算得到五种SrTiO3体系对应的的价带带边的氧化电势(EVB)分别为:2。418 eV、2。460 eV、2。487 eV、2。442 eV和 2。481 eV。从氧化还原性质方面来看,SrTi0。875X0。125O3(X = Zr,Sn)两种掺杂体系相对于本征SrTiO3的氧化还原性提高,SrTi0。875Si0。125O3的相对于本征Sr-TiO3还原性降低,五种SrTiO3体系的带边相对位置能够满足H2O分裂产生H2和O2的过程。

    掺杂SrTiO3电子结构光催化性能

    第一性原理研究Hf对ZrCoH3放氢的影响

    曾祥杨友山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渡金属元素Hf被设计成通过占据Co原子、Zr原子和间隙位点来添加到ZrCoH3 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Hf对ZrCoH3放氢的影响。发现用Hf掺杂会使ZrCoH3 不稳定,导致氢离解能(Ed)、Co-H平均单位键长的键序(SBOCo-H)降低,顺序为Zr16Co16H48>Zr16Co16HfH48>Zr16Co15HfH48>Zr15Co16HfH48。理论研究表明在ZrCoH3-Hf体系中,较弱的Co-H共价键相互作用、金属特性和Hf-H键的形成都有利于提高ZrCoH3的放氢能力。Hf原子优先占据间隙位,但这对氢离解能影响很小,氢离解能与位置能之间存在悖论关系。尽管Zr15Co16HfH48化合物具有低的氢离解能,表现出良好的放氢性能,但在实际应用Hf占据Zr位时需要消耗过高的能量成本。

    储氢ZrCoH3第一性原理计算放氢性能过渡金属元素掺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