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iTi+催化甲基环己烷脱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索娇陈琳赵贯甲尹建国...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液体储氢是极具潜力的氢气存储方式,在原子水平上研究储-释氢催化机理,是寻找高效低廉催化剂的重要途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甲基环己烷(MCH)在过渡金属二聚体离子NiTi+催化下逐步脱氢制甲苯的反应机理,考察了反应物、中间体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采用波函数分析方法,观察反应过程中原子电荷变化,并分析了初始化合物的态密度(DOS)等性质。结果表明:NiTi+与甲基环己烷的反应是在混合势能面上进行的放热反应,三个脱氢分子机理相似,反应整体放热为-12。19 kcal·mol-1,反应过程出现了中间体甲基环己烯和甲基环己二烯,与实验结果一致。整个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为第三个脱氢反应过程中的IM10→TS10。

    脱氢密度泛函理论态密度反应机理NiTi+甲基环己烷

    模型化研究药物小分子阻滞细胞周期

    王凡张菁菁赵新军蒋中英...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扩散动力学与细胞信号传导动力学,研究药物小分子对细胞周期的阻滞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药物小分子穿越细胞膜输运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分子对细胞周期的阻滞效应。研究发现,穿越细胞膜内层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分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药物分子对相关的靶向基因、蛋白的阻滞功效。细胞膜对药物分子的输运特性,是影响药物分子阻滞细胞周期的关键因素。另外,药物分子的降解程度,将会改变药物分子与靶向基因、蛋白作用时间,进而改变对相关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效应。通过对模型中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我们确认了药物分子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过程的多种因素对细胞周期的抑制效应。本文理论结果符合模拟、实验观测,进一步深刻揭示了药物小分子阻滞细胞周期的物理机制,可为设计确切的疗法药物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新方案。

    药物分子阻滞细胞周期

    Ga-N共同掺杂CoP催化氨硼烷制氢机理的理论研究

    覃海川陈晓李来才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金属原子Ga和非金属原子N共同掺杂磷化钴(CoP)作为催化剂催化氨硼烷(NH3BH3)的脱氢过程。在这里,我们设计了四条可行的反应路径,并且计算了每条路径中间体过渡态的能量。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路径Ⅱ为最优反应路径。这将为金属和非金属共同掺杂CoP催化NH3BH3脱氢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密度泛函理论NH3BH3Ga-N双掺杂CoP脱氢反应

    MgCO3分子的解离产物合成MgAl2O4分子

    崔金玉任海林赵帅程佥千...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碳酸镁MgCO3分子的解离过程及其解离产物与三氧化二铝Al2O3合成MgAl2O4的微观过程。利用 Gaussian 09 软件采用 CCSD(T)6-311++G(d,p)和 M06-2x/6-311++G(d,p)方法分别计算反应物碳酸镁MgCO3分子单点能和频率,并计算反应物受热分解的过程,寻找解离的过渡态。并通过高温烧结法,在实验室用MgCO3和Al2O3粉末为原料,1450℃合成铝酸镁MgAl2O4,通过X-ray diffraction即XRD测试表征实验产物与理论计算是一致的。

    碳酸镁MgCO3三氧化二铝Al2O3铝酸镁MgAl2O4解离过渡态

    氢化与氟化五边形石墨烯双层电子性能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史金磊陈家豪胡继松贾晨怡...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我们研究了氢化、氟化及氢氟化五边形石墨烯双层对其电子性能的调控。计算结果表明,氢化和氟化的五边形石墨烯双层可分别在价带顶及导带底形成局域的电子态而显著降低带隙。基于这一特性,我们进一步研究氢氟化的五边形石墨烯双层结构对电子能带的影响,并且发现通过调控氢氟化覆盖度能够有效调节带隙,进而实现五边形石墨烯双层从半导体到金属态的转变。

    五边形石墨烯双层电子性能调控第一性原理计算

    NO在稀有金属钇表面的吸附行为

    孙静波姚建刚彭智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的理论在预测六方结构(HCP)金属的表面能时,计算值与实验值存在较大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用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精准地预测了稀有金属钇(Y)(0001)面的表面能,计算值(1。141 J/M2)与实验值(1。125 J/M2)吻合的很好。随后,系统研究了 NO小分子在Y(0001)面不同位置(空位、桥位和端位)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空位(H1)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能超过了 5eV,同时N-O键长伸长量超过了 24%,此时,NO分子几乎平行地吸附于Y(0001)表面。所有的吸附位置的N-O分子伸长量范围为0。2 Å-0。42 Å。这种伸长量明显超过了 NO在其它金属表面时的计算结果。

    Y(0001)表面能NO吸附电子性质第一性原理

    外场作用下吡咯分子的物理性质研究

    张祥刘珂珂赵思宇庄玉伟...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吡咯分子是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适用于微电子和光电等多个领域,成功地引领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B3LYP/6-311++g(d,p)方法研究了在0-0。03 a。u。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吡咯分子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电场的增大,分子逐渐沿x轴方向被压缩,分子的偶极矩在减小,总能量在减小。分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量基本保持不变,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量在不断地下降,致使分子的能带隙不断减小,无法保证能带隙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半导体材料的使用寿命。通过含时密度泛函计算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电场下,吡咯分子均出现两个紫外吸收峰,其中两个C=C双键的π-π*跃迁占主要贡献。但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其在跃迁中的占比越来越小。考察在0。02 a。u。的电场下,紫外吸收峰主要由第6、11、13、15等激发态决定。这为更好地研究和设计半导体材料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吡咯外电场密度泛函理论前线轨道

    棱形石墨烯纳米孔道内离子传输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张勇蒋更平
    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通道的尺寸、结构和表面化学对其内部溶液的分布结构和输运性质有着重大影响。本文研究了一种全新的菱形石墨烯纳米通道。这种理想的通道与最近被广泛研究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的内部结构类似,有着与传统的碳纳米管截然不同的内部结构。本文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在不同尺寸的菱形石墨烯纳米通道内的KCl溶液的性质,并将其与同尺寸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孔道内(<20 Å)其内部的溶液结构呈现若干个密度极高的聚集区域,即出现了结晶化的趋势。这一研究结果,将为MOF的结构设计提供思路,从而有望实现类似于生物离子通道的高选择性和高传输能力。

    纳米通道分子动力学模拟离子输运

    页岩气在粗糙纳米孔中吸附和输运的分子模拟

    陈佳乐马妮萍国建华赵军华...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微观上理解固气表面的吸附和注气驱替原理,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采理论。本文通过运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甲烷在粗糙壁面结构孔隙中的吸附和流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粗糙结构对甲烷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压力小于20 MPa时,粗糙模型中的吸附量更大。注气驱替时,粗糙模型中二氧化碳的突破时间和甲烷的采收率,相比光滑壁面模型明显增加。这是由于粗糙结构模型的页岩壁面表面积更大,在低压下气体吸附能力更强。矩形粗糙结构页岩模型的选择吸附性强于三角粗糙结构模型和光滑模型。研究阐明了甲烷吸附和驱替的微观机理,为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提供了指导。

    页岩气分子动力学模拟粗糙纳米孔吸附输运

    三碘甲状腺素团簇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郭雅晶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Lan12mb基组水平上,得到了三碘甲状腺素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使用相同的基组和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对其溶剂效应下的吸收光谱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所得三碘甲状腺素团簇的对称性为C1;在基态稳定结构基础上,研究了该分子的红外和拉曼分子振动谱特性,同时研究了其输运性质,即三碘甲状腺素团簇为p型输运材料;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优化好的基态结构基础上,又计算了它的溶剂效应,进一步得出该分子在水溶剂中的吸收光谱特性。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三碘甲状腺素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