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用于恢复武器装备可操作性的备件数量测算方法

    严晓鹏袁晓静吴昭瑞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一种用于计算消除武器系统作战损伤和可操作性恢复所需备件数量的方法,该方法以备件成本最小化和损伤修复的及时性为目标.优化任务的数学形式化、基本计算比例、备件库存计算的阶段和顺序等计算优化方案可以确保武器系统发生战损时能够及时消除损伤并恢复可操作性.在计算备件充分性方面,建立了计算充分性概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评估备件的充分性,从而确保武器系统的战损消除和可操作性恢复,为提升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时降低备件成本和维护成本提供了解决方案.

    战损修复备件管理计算方法

    鲸鱼算法优化VMD-CNN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李萌张强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滚动轴承工作环境恶劣且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等特征,为了自适应提取故障特征以及提高轴承故障智能诊断准确率,提出基于鲸鱼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鲸鱼优化算法对VMD超参数进行寻优,找到VMD最优的分解层数与惩罚因子,并利用优化后的VMD对轴承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其次,用连续小波变换将分解得到的一维本征模态信号转化为相应的二维时频图.最后,将二维时频图作为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并对其输入的时频图进行深层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高效提取故障特征,准确率高达 99.78%.

    鲸鱼算法变分模态分解连续小波变换卷积神经网络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的气流场仿真

    赫森奥陈昊思肖福礼朱晨辉...
    7-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助喷嘴是喷气织机引纬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基于Fluent进行辅助喷嘴气流场仿真,分析不同型号辅助喷嘴的性能.通过Solidworks建立不同喷孔分布辅助喷嘴的结构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不同类型辅助喷嘴的气流场进行仿真,对 3 种不同的喷孔排布的辅助喷嘴的最大出口速度、耗气量、射流中心线上的速度衰减及综合指标K进行仿真量化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三种类型辅助喷嘴的耗气量基本相同,2KB2 型辅助喷嘴的最大出口速度为 431.5m/s相比于 2KA2型提高了 1.26%;2KB2 的综合指标K值较 2KA2 和 2KC2 型分别提升了 7.31%和 2.27%,因此,2KB2 型辅助喷嘴具有较好的性能;不规则圆孔的孔口形式相较于等大圆孔可以提升辅助喷嘴的性能.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Fluent气流场仿真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何用辉卓书芳葛炎风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磁同步电机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在交流伺服传动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依赖于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传统的机械式传感器成本高、体积大,限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无传感器控制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都是基于两相静止正交坐标上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的情况,设计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上的动态模型,并以此进行无传感器控制研究;其次,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并设计了滑模观测器,得到感应电动势,并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得到控制增益的约束条件;然后,引入一个低通滤波器削弱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得到有效电动势,基于反正切函数对其带来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提取位置信息;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方法对角速度和转子位置估计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电动势滑模观测器低通滤波器

    航空活塞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瞬态动力学特性研究

    彭伟程付尧明魏武国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通用航空领域常用的莱康明水平对置四缸航空活塞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dWorks、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以及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发动机在起飞、巡航和降落阶段的工作条件,分别在 2700、2400 和1600 r/min的转速下对活塞、连杆和曲轴关键部件的等效应力和应变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起飞阶段(2700 r/min),活塞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分别达到 91 MPa和 0.0017 mm.相比于巡航阶段(2400 r/min),其等效应力分别高出 11%,等效应变高出 22%;相较于降落阶段(1600 r/min),等效应力高出 12%,应变高出 29%.连杆在起飞阶段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分别达到 162 MPa和 8.23E-4 mm,相比于巡航和降落阶段均高出 5%和 8%.此外,曲轴在起飞阶段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分别达到 184 MPa和 0.0014 mm,比巡航阶段分别高出 17%和 59%,比降落阶段高出 21%和 63%.这一研究结果揭示在起飞阶段,活塞、连杆和曲轴受到了更大的力和变形,为优化曲拐机构设计及提升其在高负荷工况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航空活塞发动机水平对置式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瞬态动力学

    八机八流中间包流场温度场模拟研究及优化

    曾勇谋曹宇梁仲鹄刘莹...
    19-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八机八流中间包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内部结构的中间包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存在钢液出口速度不稳定,温度差值大等问题.通过在中间包内部设置挡坝、挡墙+导流孔等措施可以使中间包生产状态得到改善,钢液运动轨迹线有序合理,各流出口钢液速度曲线平缓.同时,钢液温差降低,温度场较为均匀.最佳方案下中间包第 1 流出口与第 4 流出口温差降低至 2.48 K,与流入口温差降低至 7.1 K,达到了提升后续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优化效果,为八机八流中间包内部结构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间包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

    高速精密气浮主轴喷管模型计算与仿真分析

    杜玺马天福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精密切削磨削加工是一种能实现高速、可靠运动的加工技术,它大大提高了主轴的切削速度和加工精度.随着高速精密加工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高速精密主轴系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轴系统是高速精密加工技术的核心研究方向,其中驱动系统是主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主轴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驱动系统中关键零部件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该文旨在探索采用气体作为动力源的驱动系统中,如何对喷管部分进行设计计算并通过仿真分析进行模拟研究,建立拉瓦尔喷管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适当的简化和合并,详细地给出了拉瓦尔喷管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工程实验和发展应用奠定了基础.

    高速精密驱动系统仿真分析

    基于HPLC+HRF双模通信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终端技术研究

    韦雅曼
    28-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而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终端维护不到位、解决故障不及时、品牌服务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尤其在网络环境复杂、信号不稳定等地方,如在商业地下停车场、居民小区、偏远地区等无信号、信号弱或覆盖面积大的区域,暴露出的充电终端通信可靠性差、延迟大、无法使用或故障抢修不及时等问题,用户的体验感将降低,同时投诉率也会增加.对基于HPLC+HRF双模通信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终端技术进行研究,双模通信技术可以实现HPLC和HRF自由切换,比单一模式的通信方式更稳定和可靠,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无需布置网线、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直接通过载波电力线即可完成信息的传输,减少故障点的出现,并且通过云平台监测到相应的故障并及时抢修,解决充电终端通信可靠性差、延迟大、无法使用或故障抢修不及时等问题.

    双模通信新能源汽车充电终端云平台

    同步发电机励磁功率柜风机电源回路的设计改进

    周涛严欣婷廖容李兼伐...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步发电机励磁功率柜风机电源供电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励磁系统的正常工作,关系到励磁整流晶闸管的安全,甚至是发电机的安全.该文结合热电厂发电机励磁系统发生快速熔断器熔断引起机组停机的事故,通过现场检查和试验的方式,分析事故原因,确认为采用一个接触器来实现励磁柜风机主备电源切换,切换电路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主电源瞬间断电又恢复供电时,接触器触头间的电弧会导致主备电源短路的特殊情况而引发的事故.针对事故原因,提出 3 个有效的设计改造方案并详细分析新方案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特别是采用 2 个电源开关、2 个接触器的主备式风机电源设计改造方案,相比原设计方案,主备电源切换动作时间多了一个接触器动作时间,电源供电回路多串了一对接触器触头,均有利于电源切换过程中触头处的灭弧工作,能有效解决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并且投入少,改造时间短,可快速完成施工,此外,还提出了完善励磁功率柜风机电源回路的监视方案,可及时监视和发现风机电源电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发电机励磁电源切换设计改进

    基于强化传热的扁平螺旋管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李德涛张岩窦岩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强化传热技术,以光滑椭圆管为基本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扁平度n及导程S的扁平螺旋管,通过合理的简化与假设,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扁平螺旋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期为该换热设备结构优化设计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证明:扁平螺旋管与光管对比,扁平螺旋管内产生了明显的旋流运动,促进了流体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混合,使得管内流体的轴向速度增大,且这种混合使得换热管边界层厚度变薄,保持了较高的温度梯度,达到了强化传热的目的;扁平螺旋换热管的旋转程度越大(即相同的截面尺寸,S越小),换热管的强化换热的性能越好,但换热管内流体介质的流动阻力也相应越大,所以导程S在 84~150 之间为扁平螺旋管导程的优选区间;扁平螺旋管的压扁程度不一定越扁越好,当换热管的扁平度过大时,会导致扁平螺旋管的努塞尔数Nu急剧下降,压降△P急剧增加,使得换热管的强化换热效果降低,而当换热管的扁平度过小时,努塞尔数Nu和压降△P变化缓慢,对换热管的强化换热影响较弱,所以扁平度n的最佳选择是 0.7~1.4.

    扁平螺旋管强化传热结构优化扁平度n导程S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