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善金属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途径

    潘丽飞罗伟强罗云丽罗世阳...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际生产中,因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然而,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磨损严重影响零部件的寿命,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使用成本的提高,严重时甚至引起机械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的金属材料绝大部分是因磨损而引起,因此,高寿命耐磨材料的研制及使用关系到机械设备的生产及使用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和稳定发展.金属材料的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加工工艺等均对摩擦磨损行为及其机理有一定的影响.金属材料通过恰当的处理方法可改善其微观组织和性能,从而实现改善材料耐磨损性能的目的.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改善金属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成果,总结改善金属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途径,主要有表面涂层、强塑性变形与热处理相结合、材料成分优化等技术,同时简要介绍了作者在提高铁基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成果,为研究高寿命耐磨材料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

    金属材料涂层变形强化合金元素摩擦磨损性能

    UV-LED病毒消杀灯结构设计与优化

    王胜刚刘东静刘利孙符永烨...
    152-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UV-LED因其体积小、波长可调、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光源可以应用于杀菌领域;但UV-LED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较低,能量大部分以热量的形式存在,如果热量没有及时扩散,那么积累的热量会导致UV-LED出现可靠性降低、波长发生偏移等问题,因此针对病毒消杀灯的应用散热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有槽式UV-LED病毒消杀灯设计结构.该结构由芯片、芯片粘结层、铜基板、散热器底座和翅片组成;芯片位于铜基板四周,芯片与铜基板之间通过导热银浆连接,铜基板与散热器铝底座散热器相连,芯片为碳化硅.通过对其结构参数铜基板厚度、铝底座厚度、翅片数量、翅片厚度和翅片长度 5 个变量进行正交优化设计,得到优化后的UV-LED病毒消杀灯中心芯片最高结温为 61.031℃,相较于优化前的结构其散热效率提高 16.86%.通过分析得到影响有槽结构的散热性能程度的因素从高到低分别为:翅片数量、翅片厚度、散热器铝底座厚度、翅片长度、铜基板厚度;当翅片数量为 11、翅片厚度为 2.4 mm、散热器铝底座厚度为 6 mm、翅片长度为 30 mm、铜基板厚度为 2mm时有槽结构模型结构的散热性能最佳.该仿真结果为UV-LED在提高病毒消杀可靠性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UV-LED病毒消杀灯结构优化散热效率

    无线分布式战斗部破片初速测试系统的设计

    褚佳乐梁振刚赵蒙姜道明...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作战环境的多样化和目标防护能力的增强,对战斗部的毁伤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破片初速是衡量战斗部毁伤效能的关键参数,对于精确评估和优化弹药的杀伤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战斗部破片初速的测量对于指导战斗部优化设计、提高武器系统的战术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设计了一种无线分布式战斗部破片初速测试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数据收集设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组成.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梳状靶采集得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上位机,由上位机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破片初速.通过无线网络传送数据,数据传输距离远,检测的实时性高,且不会受到烟雾、灰尘、雨滴等气候环境的干扰,测量精度高,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高.在无线传输模块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数据存储模块,采用内部数据存储装置,实现采集数据的冗余保存,保证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使用模拟样弹进行战斗部静爆试验,其试验结果与格尼公式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误差分别为 6.69%、8.49%、8.04%,其结果在合理范围内,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破片初速的测试,具有较高的试验应用价值.

    分布式破片初速测试系统

    一种新型高楼速降逃生装置的研制

    肖翔陈柏任贺敏超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增多,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楼火灾事件及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如何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迅速、安全地疏散人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发了一款高楼火灾便携式自救缓降器,通过对现有逃生装置的分析,探讨了高楼速降逃生装置的创新设计,结合新型材料与技术,提出一种更高效、安全的逃生方案.详细介绍了新型逃生装置的设计原理、实验验证以及实际应用前景,为高楼逃生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该装置根据摩擦阻尼原理进行设计,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可重复利用的特点,与现有的高楼逃生装置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控制下降速度、不用担心被卡住而悬在半空、可实现自动手动两种模式,对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通过对高楼逃生缓降器的结构方案、各部件尺寸进行了详细设计,在保证逃生器美观小巧的基础上,利用工程力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摩擦阻力计算以及强度校核,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利用Solidworks和Matlab、ANSYS/LS-DYNA软件,完成产品建模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达到预期效果并试制出了手工样件,经测试产品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功能要求,是高楼自救逃生的理想选择.

    高楼逃生速降逃生装置创新设计

    一种基于3D扫描技术的体重测量系统设计

    王家超张来福耿金萍高莉...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活体动物的体重测量中存在的操作难度大、效率低、准确性差和易对动物造成应激反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3D扫描技术的体重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 3D扫描技术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构建体积模型,并提取出体积参数后,利用神经网络对体积进行局部比例调优,得到更精确的体积参数,再结合密度计算,就能够实现智能体重测量.该系统测量方法与现有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快速、高效、准确和非接触的优点,并且能够解决传统大型体重测量难以精准和效率低等问题,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智能性.该系统测量方法适用范围大,需要测量重量的市场,皆可以使用.该系统测量方法的研究和提出,不仅推动了体重测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有助于推动智能化进程.

    3D扫描体积建模神经网络体重测量数据可视化

    基于传动误差的行星轮式电驱动桥振动噪声优化

    邹俊晋宇鑫覃江南李秋明...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行星轮式电驱桥整车振动噪声较大问题,对该款车型匹配的电驱动桥进行振动噪声优化设计.以某行星轮式电驱动桥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传动误差进行研究设计,建立一种电驱动桥振动噪声分析及性能优化方法.首先,基于MASTA软件建立驱动桥系统精确模型,理论分析振动噪声影响因素,分析传动系统在相应工况下的传动误差仿真结果,建立传动误差与驱动桥系统振动噪声之间的影响关系;其次,以传动误差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微观修形优化模型并求解,以获得最优传动误差幅值,提升电驱动桥振动噪声水平;最后,通过整车噪声试验,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整车噪声变化情况,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修形后两级齿轮传动误差幅值减小,接触斑点分布均匀,接触应力减小,振动噪声明显降低.齿轮全修形优化方案对降低系统噪声具有良好的效果,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满足产品设计要求,为提升驱动桥的振动噪声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电驱动桥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某乘用车声品质异响诊断与优化

    吴文栋巫连茂李鑫郭林...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前置前驱混合动力乘用车加速噪声粗糙感大、声品质差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与诊断;使用倒谱分析得出主要的周期调制信号为发动机 0.5 阶次,对发动机转速周期与包络周期进行解析确认为两倍关系,诊断出发动机本体振动发生了幅值调制.发动机 0.5 阶次表现为由于动力总成及其附件对发动机燃烧激励和惯性力激励响应的差异性所导致,这种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发动机 0.5 阶次引起动力总成本体振动在 170~300 Hz产生幅值调制,经过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的多角度传递路径分析确认幅值调制后的信号通过悬置系统周期性传递到车身前围板金,引起车身前围板金模态共振并向车内辐射噪声,放大了粗糙异响,即在驾驶舱内形成周期性"咕咕"粗糙异响,降低车内声品质.根据减小曲轴轴瓦间隙可直接使曲轴间隙的油膜厚度减薄、使油膜刚度增大,最终可减小发动机本体振动的关系,提出减低曲轴轴瓦间隙的方案;同时根据粗糙异响的诊断结果,提出调整皮带轮扭转减振器频率和在车身前围板金添加阻尼板两个有效方案,在 170~300 Hz噪声分别降低了 1.82 dB(A)和 4.11 dB(A).其中控制曲轴轴瓦间隙为首次提出,且效果最佳,在170~300 Hz噪声有效值频段降低了 5.16 dB(A),"咕咕"声粗糙异响消失,车内声品质显著提高.控制轴瓦间隙为解决发动机 0.5 阶次问题提供新思路.

    0.5阶次振动传递路径声品质倒谱分析轴瓦间隙

    基于精益制造的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术研究

    张洁荆强闫友恒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数控机床的故障和维护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精益制造的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术.首先,针对数控机床的特点和维护维修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概述了精益制造理论.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益制造理论的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术,以消除维护维修过程中的浪费为目标,通过优化维护保养计划、合理配置维修资源、提高维修效率等措施,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研究验证了提出的维护维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精益制造的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和生产风险.

    精益制造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术研究

    《装备制造技术》来稿须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