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的我国中药药事管理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荣红国马伊昕杜美皎费宇彤...
    4075-4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近20年我国中药药事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探析中药药事管理研究领域相关热点和前沿.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4056篇中药药事管理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研究热点有中药产业、中药材、中药资源、国际化、中药饮片、知识产权等,研究前沿集中在产业链、人才培养、一带一路等.结论 中药药事管理研究备受关注和重视,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为主流研究热点.如何完善中药产业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是未来研究趋势.

    中药药事管理文献计量可视化知识图谱

    口服补肾类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王真王从安王永泉李绪杰...
    4084-4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补肾类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寻有关补肾类中成药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Stata16.0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3246篇文献,最终纳入41个RCTs,包括13种干预措施和3699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改善有效性方面,中成药和常规化学药联用均优于常规化学药或其他中成药单独应用或二者联用,中成药单用的安全性更好.①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仙灵骨葆胶囊+常规化学药(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CWM)、右归丸+CWM、鹿角壮骨胶囊+CWM;②在降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鹿角壮骨胶囊+CWM、加味二仙颗粒+CWM、仙灵骨葆胶囊+CWM;③在提高腰椎骨密度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骨疏康胶囊+CWM、右归丸+CWM、鹿角壮骨胶囊+CWM;④在提高股骨颈骨密度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骨疏康胶囊+CWM、鹿角壮骨胶囊+CWM、知柏地黄丸+CWM;⑤在降低血清骨钙素方面,最好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仙灵骨葆+CWM、左归丸+CWM、青娥丸+CWM;⑥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最安全的前3种治疗方案为仙灵骨葆胶囊、仙灵骨葆胶囊+CWM、鹿角壮骨胶囊+CWM.结论 补肾类中成药联合CWM在治疗PMOP有效性方面均优于二者单独应用,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以具有续筋接骨功效的中成药效果更佳.在安全性方面,中成药联用或不联用CWM均优于CWM,仙灵骨葆胶囊可能是最安全的治疗方案.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所得结论仍待进一步验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成药补肾续筋接骨网状Meta分析左归丸知柏地黄丸右归丸仙灵骨葆胶囊青娥丸鹿角壮骨胶囊六味地黄丸加味二仙颗粒骨舒康胶囊

    广藿香PcHAD基因克隆及其参与广藿香醇生物合成功能分析

    吴带娣黄慧玲单耀楷邹璇...
    410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中克隆HAD(haloacid dehalogenase)超级家族蛋白水解酶基因PcHAD,验证其编码蛋白与广藿香醇合酶(patchoulol synthase,PcPTS)蛋白互作,探究其参与调控广藿香醇生物合成的作用.方法 从广藿香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一条具有完整编码区并且包含HAD-like结构域的HAD基因序列(PcHAD),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对PcHAD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进一步验证PcHAD与广藿香PcPTS蛋白的互作情况.通过瞬时过表达PcHAD,分析其对广藿香醇甲羟戊酸合成途径(mevalonate pathway,MVA)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对广藿香醇含量的影响.结果 从广藿香中克隆得到HAD-like基因PcHAD,其开放阅读框为1149 bp,编码蛋白长度为382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且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PcHAD完整蛋白能与PcPTS完整蛋白互作,且PcHADN与PcPTSN互作.与对照组相比,瞬时过表达PcH4D广藿香叶中的广藿香醇含量提高了 30%,MVA途径基因包含PTS、FPPS和HMGR在内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结论 从广藿香中克隆得到1个与广藿香醇合酶PcPTS互作的PcHAD基因,该基因在瞬时过表达后上调PTS和MVA途径多个基因的表达量,且能够显著提.高广藿香醇的含量,表明该基因可能在广藿香醇生物合成中发挥正向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广藿香中HAD-PTS复合体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广藿香广藿香醇HAD蛋白互作合成调控功能分析

    肥料配施对北苍术3种倍半萜类成分及2种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孟聪翁丽丽孙金肖春萍...
    4109-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3种倍半萜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Ⅱ和β-桉叶醇含量及2种生物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ate monoacylase A reductase,HMGR)和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的肥料配施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苍术3种倍半萜类成分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北苍术根茎中HMGR和FPPS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北苍术HMGR和FPPS的表达量;采用SPSS软件对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适宜的氮磷钾配施,可促进北苍术倍半萜类成分的积累,并显著提高其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该试验区所代表的土壤肥力状况下有利于倍半萜类成分积累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氮肥(N)180 kg/hm2,磷肥(P2O5)225 kg/hm2,钾肥(K2O)105 kg/hm2.不同肥料配施下,关键酶基因HMGR与苍术酮、β-桉叶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关键酶基因FPPS与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苍术酮显著相关(P<0.05).结论 优化氮磷钾配施对北苍术倍半萜类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Ⅱ和β-桉叶醇积累及生物合成关键酶HMGR和FPPS活性及基因表达作用显著,北苍术根茎中倍半萜类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Ⅱ和β-桉叶醇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种基因及酶的调控,其中关键酶FPPS发挥了较大的调控作用.

    北苍术肥料配施倍半萜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表达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酮

    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亲缘关系分析

    高慧何秋梅白燕远李耀燕...
    4119-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种类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结合其表型特征和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亲缘关系,为金花茶品种分类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22种金花茶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选取了 3个色谱共有峰,指认了 11个已知化学成分.不同种金花茶共有峰相似度在0.247~0.740.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弄岗、柠檬黄、龙州、陇瑞、细叶、隆安、顶生、天峨、中东、毛瓣10种金花茶的化学成分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龙州亚类单独聚为一类;凹脉、顶生、天峨、显脉、弄岗、倒卵叶、柠檬黄、薄叶、中东、东兴、防普金花茶聚为一类;陇瑞、龙州亚种、细叶金花茶为一类;淡黄、扶绥、毛瓣、四季、恩城、隆安、武鸣金花茶聚为一类.结论 金花茶种类繁多,不同种金花茶所含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表型特征,根据成分差异可基本获得种间亲缘关系.

    金花茶金花茶组指纹图谱亲缘关系没食子酸绿原酸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染料木苷水杨酸槲皮苷木犀草素芹菜素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黄酮醇苷含量的不同来源银杏叶的质量比较

    黄申朱波张巧艳林榴芬...
    4125-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性别、树龄银杏Ginkgo biloba叶在同一采收期的质量,为其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5个产地共36批的银杏单株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柰素含量.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处理分析,建立银杏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讨不同性别银杏叶的质量差异.结果 各组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85,雌株之间相似度低于雄株;产地、性别和树龄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组成和比例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植株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幅度大于苗期植株;HM居群与其它居群样品的物候期不同.结论 不同产地雌雄株银杏叶的性状特征存在差异.LT居群银杏叶质量较佳且更稳定;苗期植株稳定性高于成熟植株;不同性别银杏叶质量差异标志物有所差异.为控制银杏叶内在质量建立了 UPLC指纹图谱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用于分析不同性别银杏叶的质量,为银杏叶的质量比较和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银杏叶UPLC指纹图谱黄酮醇苷质量差异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素

    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晨曦董承瑜胡鑫郑慧慧...
    4132-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AD药物尚不能有效阻止和显著延缓病程进展,近年中药防治AD作用逐步得到验证,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阐述了 AD的发病机制,从错误蛋白的沉积及级联反应、神经炎症微环境、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铁死亡等层面总结了近年中药抗AD的分子机制等,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中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分子机制神经炎症神经递质铁死亡

    黄酮类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婷邝晓岚蔡婉娜刘博...
    4146-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肝损伤进行的一种创伤修复过程,以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其持续发展会恶化为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被认为是预防肝硬化、肝癌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堆积等有关.黄酮类成分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近年来备受学者重视.对近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的黄酮类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黄酮类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参考.

    黄酮类成分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信号通路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

    牡丹皮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伍琳琳李志鹏曹世杰康宁...
    4162-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丹皮MoutanCortex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常作为佐药应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消渴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牡丹皮活性成分丹皮酚、丹皮多糖、丹皮总苷等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其机制与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异生、保护胰岛B细胞、促进糖原合成、抗氧化等有关;牡丹皮活性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血管病变、心肌病和白内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开发新药价值.系统综述了牡丹皮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为牡丹皮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牡丹皮丹皮酚丹皮多糖丹皮总苷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

    栀子肝毒性防治的研究进展

    杨新荣窦霞李国峰宋沁洁...
    4170-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药用历史悠久、使用广、用量大,具有抗炎、抗病毒、保护神经、降糖、调血脂、保肝利胆等药理活性,是药食同源中药.但关于其肝毒性的报道却限制了栀子的进一步应用.通过查阅有关栀子肝毒性的文献,从使用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配伍、炮制和受试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栀子肝毒性的防治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栀子栀子苷京尼平使用剂量剂型给药途径配伍炮制受试对象肝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