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真实世界及靶点网络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人群特征、疗效、联合用药及机制预测分析

    刘毅谢雁鸣黎元元高明慧...
    5445-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真实世界中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人群特征及联合用药情况,并通过构建靶点网络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调取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am,HIS)数据库中使用过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患者信息,使用SAS9.2及R软件对其使用人群特征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分析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结局以判断其有效性,并与未使用鹿瓜多肽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结局进行对比分析;Clementine 12.0对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按照置信度排序;利用CNKI、TCMSP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405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46~65岁年龄段最多(2248例,55.51%),其次为66~75岁年龄段(850例,20.99%),其中女性患者占多数(2657例,70.35%).4050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8%,对比未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鹿瓜多肽注射液疗效更好.关联规则显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常与激素(倍他米松)、抗生素(头孢唑啉)、抗炎镇痛药(骨肽注射剂)、补肾壮骨剂(金天格胶囊)、活血化瘀剂(脉血康胶囊)合并用药.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核心成分棕榈酸、肉豆蔻酸、色氨酸、维生素A等10种;核心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髓过氧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磷酸酶 C(receptor-type tyrosine-protein phosphatase C,PTPRC)等 9 个,其中分子对接较好的组合:维生素A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色氨酸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维生素A与PTPRC.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免疫炎症、激素分泌、血液循环及MAPK通路等方面.结论 鹿瓜多肽治疗骨关节炎的患者主要为女性中老年人,其常见证型为肝肾亏虚、湿热及气滞血瘀证;其中药治疗多联合补肾壮骨剂、活血化瘀剂以求标本同治,而化学药治疗常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通过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则得出鹿瓜多肽主要通过维生素A及氨基酸对MMP9、MPO等靶点进行调控从而发挥作用.

    真实世界靶点网络鹿瓜多肽注射液人群特征联合用药骨关节炎医院信息系统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凝胶贴膏制剂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张宇王峰姜垦孙悦...
    5459-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对凝胶贴膏制剂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凝胶贴膏制剂突破发展瓶颈与创新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凝胶贴膏OR凝胶膏剂OR巴布剂"为主题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0-2022年收录的中英文文献,利用CiteSpace V6.1.R1软件及Origin 2021版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期刊、基金项目及关键词的共现、聚类、突现网络视图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有效文献中文1193篇,英文367篇.国内发文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国外起步阶段发展缓慢,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国内以刘淑芝、杜守颖为核心,国外以Ryan F Donnelly、Naoki Okada为主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量多且特色期刊占比高.研究热点国内外各有侧重,国内专于制剂制备工艺、基质、化学成分、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研究,国外偏向于靶向及微针等新型透皮制剂给药技术研究,在疫苗无创经皮接种、外伤愈合、痤疮、安全评价等领域研究甚多.结论 国内研究以中药凝胶贴膏为主,中药复方的复杂性、新型制剂技术应用的匮乏及缺少与国外研究团队的交流合作,既是限制凝胶贴膏制剂发展的因素,也是该领域未来发展创新改革的热点与趋势.

    凝胶贴膏CiteSpace知识图谱中药可视化分析新型制剂技术

    基于叶绿体基因的药用梅群体遗传学研究

    欧金梅杨亚湉钱程程吴瑞...
    5469-5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药用梅Prunus mume开展群体遗传学研究,揭示其遗传变异情况、单倍型地理分布格局,推测其起源和多样化中心.方法 采用叶绿体基因片段(psbA-trnH、rps16、trnS-trnG、ycflb)对我国23个地区的药用梅野生群体进行测序,开展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分析.结果 药用梅共检测出2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90,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 71.AMOVA分析显示,药用梅在cp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表明该物种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群体间基因流主要以花粉流为主.中性检验和失配分布分析表明药用梅群体历史是基本稳定的,没有经历明显的快速扩张事件.单倍型中H2是分布最广泛的共享单倍型,H1、H15位于单倍型网络图中心位置.结论 药用梅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群体遗传性较高,四川、福建作为药用梅主产区,也是其起源和多样化中心.

    叶绿体基因群体遗传学谱系地理学psbA-trnHrps16trnS-trnGycf1b

    基于ITS2 DNA序列的雷公藤属药材资源谱系地理学研究

    励娜王丹陈一龙姚媛媛...
    5476-5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ITS2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雷公藤属3种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方法 收集雷公藤属植物28个居群223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失配分布曲线检测群居历史动态变化情况,估算雷公藤属种间、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雷公藤属28个居群223份样本共检测到12个碱基突变位点,构成10个单倍型.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共有7个单倍型,H2~H7为特有单倍型;雷公藤Trippterygium wilfordii共有4个单倍型,H8为特有单倍型;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共有3个单倍型,无特有单倍型;H1为3个物种间的共有单倍型,H9和H10为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共有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属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Hd=0.615±0.024)和核苷酸多态性[Pi=(9.47+0.58)×10-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雷公藤属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物种之间(76.14%),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分别为11.42%、12.44%.群体动态历史分析表明,雷公藤属、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曾经历过扩张,而昆明山海棠未经历过扩张.结论 雷公藤属及其属下的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东北雷公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雷公藤属植物在第4纪冰期时,将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地区作为冰期避难所,冰期后以冰期避难所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当前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格局.

    雷公藤属昆明山海棠雷公藤东北雷公藤ITS2序列谱系地理学遗传特性

    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对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形成和积累的影响

    沈燚孙艺琦张奇李鹤鸣...
    5484-5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 以HPLC法分析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艾杰尔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hm);以0.2%磷酸+0.01 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盐(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结果 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4个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广西产质量分数为(17.74+0.49)~(60.67+0.28)mg/g,广东产质量分数为(28.46+0.68)~(58.29+0.38)mg/g,福建产质量分数为(20.75±0.42)~(43.94+1.10)mg/g.总量以7年生广西梧州产最高,为(60.67±0.28)mg/g,其次是3年生广东高要产,为(58.29±0.38)mg/g.结论 通过23批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的巴戟天药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对比,发现7年生广西梧州产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最高,3年生广东高要次之,为巴戟天药材合理的采收时间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生长年限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

    基于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法的黄柏质量控制研究

    袁汉文吕梦颖罗江溢邱伊星...
    5491-5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能有效区分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与其易混淆品种关黄柏Phellodendri Amurense Cortex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促进黄柏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利用HPLC对黄柏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建立特征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特征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确认差异性化合物,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建立一测多评方法测定黄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能鉴别黄柏与关黄柏,以木兰花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以及一未知化合物(7号峰)为差异性化合物,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关黄柏,黄柏中盐酸巴马汀峰面积极低而关黄柏中其峰面积较高.黄柏中木兰花碱的含量较低而未知化合物(7号峰)峰面积较高.结论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方法简便,可作为《中国药典》修改标准的参考,用于黄柏的质量控制.

    黄柏关黄柏特征图谱一测多评质量控制木兰花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评价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

    周湘媛陈万发丁青马懿飞...
    5497-5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升麻药材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价不向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SB C18(100mm×2.1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波长为32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建立15批升麻药材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并结合质谱分析,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并对3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对15批升麻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不同产地升麻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升麻药材指纹图谱有16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3个峰,分别为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除辽宁产区的3批样品外,其余12批相似度均大于0.95;PCA将15批升麻药材划分为2类,OPLS-DA法确定7个差异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分别为峰7>峰11>峰9>峰8>峰10>咖啡酸>峰4.辽宁产区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地.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升麻药材U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差异标志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藤茶药材等级研究

    石依姗万青汪秋兰王文清...
    5504-5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藤茶药材的外观质量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探索藤茶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构建藤茶药材的等级评价标准,为藤茶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将藤茶药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成分进行熵权TOPSIS法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全国8个省份19个主产区收集到的61批藤茶和藤茶的10项评测指标进行排序,依据结果合理划分藤茶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 藤茶质量与二氢杨梅素、酸不溶性灰分、叶占比、杨梅苷、总灰分、浸出物、花旗松素、破碎率、杨梅素、水分指标密切度依次降低.以产地、外观性状、灰分、浸出物及二氢杨梅素、杨梅苷含量为依据将藤茶分为优级、一级、二级和统货4个等级.结论 建立的等级评价标准综合运用了外观、内在等多项指标,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等特点,可用于藤茶药材的等级评价.

    藤茶显齿蛇葡萄外观性状二氢杨梅素杨梅苷花旗松素熵权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级评价

    非化学修饰的药物靶点发现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任家乐韩晓露杨珍张艳军...
    5513-5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是我国的科学与文化瑰宝,具有数千年的临床用药经验.中医药在复杂疾病及慢性疾病防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当前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防治中也彰显了其优势,但由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化学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明确,具有成熟的药物靶点发现技术,主要包括化学修饰技术和非化学修饰技术.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应用化学修饰技术进行作用靶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主要介绍细胞热位移分析、分子对接技术、药物亲和反应的靶点稳定性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等非化学修饰的药物靶点发现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和应用,并对其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潜在优势与不足进行讨论,以期探索出一种中药作用靶点发现模式,为中药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参考与借鉴,助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非化学修饰的药物靶点发现技术细胞热位移分析分子对接技术药物亲和反应的靶点稳定性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基于机体状态和功能因素探讨药物诱导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蔡琼杨星月李芝奇范琦琦...
    5523-5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急性肝衰竭和药物退出市场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已经从药物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DILI进行深入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充分的生物信息.即便如此,DILI尤其是中药诱导肝损伤事件依旧时有发生.机体与药物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DILI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从临床患者和实验动物等角度入手,系统整理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如生活习惯、生理病理状态,年龄、遗传差异、性别等对DILI的影响,评价其与DILI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中药系统安全性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完善、中药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中药肝毒性机体功能生活习惯生理病理状态年龄遗传差异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