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丹红化瘀口服液的二次开发研究

    许浚张铁军王文倩林娟...
    1609-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是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突破制约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核心内容.对丹红化瘀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即通过对原料药材、复方制剂以及口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系统辨识,阐释丹红化瘀口服液的主要化学物质组和潜在有效成分;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和相关受体活性测试实验,筛选和明确了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通过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相关的整体动物模型、网络药理学分析、相关功能受体结合及酶学检测研究,阐释了丹红化瘀口服液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丹红化瘀口服液二次开发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迷迭香酸原儿茶醛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柚皮苷柠檬苦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柴胡皂苷a

    丹红化瘀口服液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鹏林娟唐萍林宝琴...
    1616-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红化瘀口服液是血府逐瘀汤的加减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临床上,丹红化瘀口服液主要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视物模糊不清、突然不见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的吸收期见上述证候者.研究发现丹红化瘀口服液还具有多种作用如抑制血栓形成,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肌病的进展,以及促进糖尿病黄斑水肿消退等.通过分析和总结丹红化瘀口服液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丹红化瘀口服液血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黄斑水肿

    丹红化瘀口服液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玉丽林娟李新郭海彪...
    1621-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丹红化瘀口服液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对前房加压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阿司匹林和丹红化瘀口服液干预30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protease-3,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n factor,VEGF)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B,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结构紊乱,神经节细胞层细胞减少,视网膜萎缩变薄;丹红化瘀口服液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神经节细胞变性程度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丹红化瘀口服液组大鼠血清SOD、GSH-Px及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0.01),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视网膜组织HIF-1、Caspase-3、NF-κB p65和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丹红化瘀口服液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视网膜结构具有改善作用,对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抗炎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丹红化瘀口服液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炎症新生血管生成

    丹红化瘀口服液对气滞血瘀证大鼠眼结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娟徐旭李新王玉丽...
    1628-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丹红化瘀口服液对气滞血瘀证大鼠眼结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夹尾、束缚、冰水浴等)建立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丹红化瘀口服液和阿司匹林进行干预,3周后观察大鼠眼结膜血管数、微血管交叉数、微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F1α)、血栓素 B2(thromboxane B2,TX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采用微板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眼结膜组织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和i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丹红化瘀口服液组大鼠微血管管径显著增大(P<0.05),血流速度加快(P<0.05、0.01),血管数和微血管交叉数显著增多(P<0.05、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清中TXB2/6-keto-F1α、VEGF、cAMP/cGMP、NO水平和iNOS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0.01);眼结膜组织p-CREB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丹红化瘀口服液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眼结膜微循环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视网膜组织血栓形成、减少细胞自由基生成、抗炎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丹红化瘀口服液气滞血瘀眼结膜微循环血栓形成抗炎血管生成

    丹红化瘀口服液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关键靶点的调节作用

    韩彦琪武琦林娟刘耀晨...
    1634-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G蛋白偶联受体及酶活检测实验方法,探究丹红化瘀口服液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关键靶点的调节作用,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磷酸二酯酶3A(phosphodiesterase 3A,PDE3A)、凝血酶(Thrombin)、内皮素转化酶1(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 1,EC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 A adrenergic receptor,ADRA1A)为研究载体,通过胞内钙离子荧光检测和酶抑制剂检测技术评价丹红化瘀口服液及14个主要单体成分对PDE3A、Thrombin、ECE1、VEGFR2酪氨酸激酶和ADRA1A的抑制活性.结果 丹红化瘀口服液对以上5个靶点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丹酚酸D、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和柚皮苷对PDE3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0.001);14个化合物对Thrombin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P<0.05、0.01、0.001);丹酚酸D、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ECE1有显著的抑制活性(P<0.05、0.01、0.001);丹酚酸D、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柠檬苦素对VEGFR2酪氨酸激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0.001);柴胡皂苷a可显著抑制ADRA1A活性(P<0.001).结论 ADRA1A、VEGFR2、PDE3A、Thrombin和ECE1可能为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中央静脉阻塞症的关键作用靶点,其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迷迭香酸、原儿茶醛、阿魏酸、川芎嗪、洋川芎内酯Ⅰ、羟基红花黄色素A、苦杏仁苷、柴胡皂苷a、柚皮苷和柠檬苦素.

    丹红化瘀口服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磷酸二酯酶凝血酶内皮素转化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α1肾上腺素受体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迷迭香酸原儿茶醛阿魏酸川芎嗪洋川芎内酯Ⅰ羟基红花黄色素A苦杏仁苷柴胡皂苷a柚皮苷柠檬苦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林娟韩彦琪武琦许浚...
    1643-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视网膜静脉中央阻塞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丹红化瘀口服液中的21个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借助TCMSP和CTD数据库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MAS3.0生物分子功能软件获取相关通路,通过FUNRICH软件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 21个成分可作用于104个蛋白靶点和45条通路,其中多个靶点和通路与视网膜静脉中央阻塞症相关.结论 丹红化瘀口服液通过作用于与凝血过程、新血管生成、血管舒张、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相关的靶点,起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从而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丹红化瘀口服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网络药理学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

    黄博宁林娟彭思远陈子健...
    1652-1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TCMSP)获取丹红化瘀口服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获取的作用靶点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DisGeNet、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DVT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0绘图网站构建Venn图,得到丹红化瘀口服液与DVT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微生信网站绘制结果气泡图,并利用KEGG Mapper平台制作通路机制图;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结果 经过数据库分析共筛选丹红化瘀口服液化学成分130个,潜在作用靶点268个,其中涉及DVT靶点136个."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是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DVT的主要活性成分,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等是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DVT的核心靶点.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11条生物进程条目,124条分子功能条目,72条细胞成分条目.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3条与DVT相关的通路,即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结论 丹红化瘀口服液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DVT的作用,为拓宽其临床用途提供基础.

    网络药理学丹红化瘀口服液深静脉血栓活性成分靶点作用机制

    基于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QAMS)法的丹红化瘀口服液质量评价研究

    唐清匡艳辉李雯珊林娟...
    1663-1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QAMS)与指纹图谱结合的方法评价丹红化瘀口服液(Danhong Huayu Oral Solution,DHOS).方法 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50mm×4.6mm,5 μm),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86nm,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建立了DHOS 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丹酚酸B、丹酚酸A共8个共有峰.通过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对10批DHOS HPLC指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10批制剂的相似度计算均大于0.9,找到影响指纹图谱的主要成分为丹酚酸A、丹酚酸D等.以新橙皮苷为内参物,建立了可同时测定DHOS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丹酚酸B含量的一测多评法,6种主要成分QAMS法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间无显著差异,10批DHOS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新橙皮苷、丹酚酸 B 质量浓度分别为3.853 2~4.390 4、0.264 0~0.425 7、0.560 7^0.855 0、0.889 2~1.797 8、0.754 2~1.091 8、0.178 2~0.382 4 mg/mL.结论 建立DHOS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方法和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法,为DHOS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整体质量评价方法.

    丹红化瘀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一测多评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丹酚酸B质量评价

    披针叶茴香果实中1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

    聂伟丁林芬雷铁保义...
    1671-1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披针叶茴香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4个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3个苯丙素类、1个苯乙醇苷类、5个seco-prezizanne倍半萜类、2个脱落酸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披针叶茴香酮A(1)、illioliganone C(2)、2-allyl-2-(3-methylbut-2-enyl)-4,5-methylenedioxy-cyclohexa-3,5-dien-1-one(3)、4-allyl-2,6-dimethoxy-3-(3-methyl-2-butenyl)phenol(4)、3,4'-二羟基苯丙酮(5)、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6)、3,4'-二羟基苯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α-羟基莽草毒素(9)、2α-羟基新莽草毒素(10)、新莽草毒素(11)、莽草毒素(12)、2-氧代-6-去羟基新莽草素(13)、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4)、红花菜豆酸(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无明显神经保护活性;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8、11、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披针叶茴香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披针叶茴香酮A3,4'-二羟基苯丙酮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新莽草毒素

    普约狗牙花枝叶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陈秋铃范春林敖运林孙彪...
    1680-1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夹竹桃科普约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sananho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ODS、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及薄层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普约狗牙花枝叶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冠狗牙花碱氮氧化物(1)、3-羰基冠狗牙花碱(2)、3-羰基冠狗牙花羟基伪吲哚碱(3)、柳叶水甘草碱(4)、柳叶水甘草碱氮氧化物(5)、3-羰基柳叶水甘草碱(6)、5β-羟基-3-羰基柳叶水甘草碱(7)、lochnericine(8)、(+)-voaphylline(9)、deacetylakuammiline(10)、去氢骆驼蓬碱(11)和咖啡因(12).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普约狗牙花夹竹桃科生物碱冠狗牙花碱氮氧化物5β-羟基-3-羰基柳叶水甘草碱咖啡因